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学院(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深技大)
转自 深圳技术大学
无人驾驶不断达到技术新阶段
“一带一路”下的国际贸易运输蓬勃发展
在这个交通强国的新时代里
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机遇?
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为适应产业革新和技术革命新要求和新趋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下设交通运输、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及物流管理四个专业。
学院人才培养与学科布局紧跟行业前沿,与产业服务紧密结合,突出了交通、车辆、物流、信息、软件与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特点,全面对标德国应用型技术大学科研与人才培养体系。
2022招生专业
# 交通运输 #
省一流本科专业、省特色专业
该专业以现代交通运输及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为驱动,设置城市轨道交通、智能交通等两个专业方向,培养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及交叉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技能,未来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设计开发,以及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 车辆工程 #
面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汽车技术和产业趋势,设置新能源车辆技术、智能车辆技术等专业方向,实施“校内学习 企业实践 国际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汽车及相关领域产品设计、研发、企业生产制造与经营管理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 汽车服务工程 #
面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下汽车产业新业态模式,设置汽车产业智慧服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专业方向,联合国内外知名车企、零部件企业与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工程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汽车智能诊断系统开发、汽车智能维保与检测装备开发、汽车大数据管理、汽车市场策划与营销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 物流管理 #
以各类制造业、流通业和服务业对先进高效物流管理体系及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为驱动,设置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智慧物流等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先进管理服务理念和较强运作组织能力,熟悉物流工程与技术,未来在物流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开发,以及物流经营、管理、决策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未来五年展望
在未来五年内,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加突出当代科学交叉融合产生的跨学科规律,促进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深度融合。
在交通科学与工程、车辆机电科学与工程、机器智能科学与工程、制造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科学与工程、全生命周期汽车服务科学等六个领域投资数亿元,建成高水平教学与科研中心超七万平方米,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师资100名以上。
在交通运输、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以及物流管理四个专业的在校本科生达1500人、研究生超100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一定行业影响力。
师资介绍
学院共有专任教师33名,其中教授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比94%,具有海外背景的占比55%;学院从海外及知名企业引入8名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进一步完善学院学科建设。
Franz Raps
院长,博士,讲席教授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自2004年起任德国奥格斯堡应用技术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及自动控制。曾管理德国大型机电一体化项目,在企业和多所大学之间开发和建立机电一体化及电气工程专业教育体系,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开发“基于项目的教学”,并开发国际管理及工程专业;曾担任奥格斯堡应用技术大学国际事务委员会主任,并获得奥格斯堡市社会参与奖、巴伐利亚州文化及科学部颁发的优秀教学奖等奖项。现任德国工程协会VDI奥格斯堡地区机电一体化工作委员会主管,发表高水平教学科研论文若干。
学院书记、副院长介绍
罗钦
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博士,教授
同济大学博士,东南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优化,交通运输系统仿真等。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等,以及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等多项校企产学研项目并实际应用。
目前为广东省“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和广东省“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负责人,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2020年获“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
姜连勃
副院长,教授
曾就职于长春汽车研究所检测中心,任检测工程师;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教师、副教授,汽车工程系主任。精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可靠性研究、汽车道路试验、汽车质量检测评定、汽车整车技术检测及维修。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等多项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获发明专利。2003年被(深圳)质量技术监督评鉴事务所聘为汽车专业高级专家顾问。多年承担《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试验学》、《汽车维修工程》、《汽车运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程涛
副院长,博士,教授
交通运输专业硕士学位点负责人,硕士生导师。香港科技大学及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任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广东省高校载运工具智能终端精密构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智能与群智能、机器视觉与智能感知及在智能制造、人车路协同新一代智能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中的应用等。
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及面上项目、省/市级及企业横向等重点科研项目,发表多篇高水平教学科研论文并获多项国家及国外发明专利。指导本科生多次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等奖项。
尹晓红
副院长,博士,副教授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广东省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库专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智慧道路等。
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高校特色创新项目等高水平项目十余项,在国际知名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
曾获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广东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优秀奖、深圳技术大学教师晶体奖、教学比赛奖等。
左右滑动查看
学术大咖、教学名师介绍
徐刚
深圳技术大学副主任
博士生导师,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博士学位。1987年至1989年在美国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1996年至1997年在英国University of Sussex做博士后研究。
曾任中国航发集团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第六研究室副主任、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等职。1996年被中国航发集团(原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称号。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电机控制理论、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和智能驾驶等。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省部级等其它科研项目多项,累计项目总额超2000万元。
李和言
博士,教授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负责人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鹏城“孔雀计划”B类人才,现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第十届常务委员、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第一批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辆理论与技术。主持完成和在研科研项目10余项,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以第一申请人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
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荣获深圳技术大学2021年度教师晶体奖。
冯平
博士,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曾任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深圳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力学、智能材料与结构等。
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地方级高层次人才,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主编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及其它知识产权100余项。
指导学生获得2019微软创新杯学生科技大赛全国总冠军、2020年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二等奖,合计国际奖1项,国赛奖12项,其它各级奖项40余项。
陈菁菁
交通运输专业负责人,博士,教授,正高级工程师
同济大学博士,曾任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运营分公司总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曾主持或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计技术研究”、上海市科研计划 “轨道交通车站智慧运营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均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以及企业科技攻关项目等50余项,参与国家规范编制2项,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三等奖、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优秀工程咨询奖及上海科技成果奖。
左右滑动查看
特色实验室
01
赛车工作室
实验室配置有氩弧焊机、驾驶辅助模拟器、3D打印设备、电机调试台架、线切割机、电动堆高车等设备。整个实验室按照设计、加工及装配需求进行配置,分为赛车工作室设计区、赛车成果展示区、赛车加工与装配区、碳纤维加工区、高低压工作区等功能分区,各分区功能独立、又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赛车设计工作。
02
电动汽车构造实验室
本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通过动画、图片、视频、3D等资源讲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与诊断,以实验实训为基础,全面讲解新能源动力电池的认知、电池管理系统的检测与维护、充电系统等,让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系统进行全面了解。
03
交通安全实验室
实验室配有驾驶模拟系统、交通仿真系统、车辆动力学软件、人机环境测试云平台、视景仿真系统、仿真模拟工作台等一系列相关设备,通过软硬件的结合实现全面的驾驶仿真模拟。
04
轨道交通智能维保控制实验室
实验室致力于轨道交通工务(主要研究对象即为轨道及其扣件)的基础设施智慧化、病害检测智能化、维修智能化、XR赋能培训教学智慧化、应急抢险设备轻量化。实验室内配置有轨道全自动拆装螺栓机器人、双轨式波磨测量小车、钢轨宽域精密打磨机、感应板智能万向攻丝车、钢轨轨腰打磨机等设备。
05
电工电子实验室
实验室主要面向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主要承担《电工学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实验和实践支撑,强化学生对电工、模拟电路及数字电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并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在本专业的一些典型应用。
06
汽车电子技术实验室
实验室主要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等核心知识领域的教学与实训需求,主要承担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专业《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验和实践支撑,强化学生对汽车电器、汽车CAN总线技术、新能源汽车DC/AC逆变、DC/DC升降压变换等知识点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打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复合人才。
07
发动机构造实验室
实验室主要承担《汽车概论》、《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汽车检测与维修诊断技术》、《专业实习》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验和实践支撑,强化学生对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知识点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08
底盘构造实验室
实验室主要承担《汽车概论》、《汽车理论》、《汽车学》、《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专业实习》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验和实践支撑,强化学生对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知识点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09
交通信息检测
与智慧道路实验室
实验室主要由智慧道路实训平台和智能交通检测实训平台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智能交通检测实训平台又包含了各种交通信息检测仪器设备、路面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以及学生电脑等几个子部分;智慧道路实训平台包括模块化道路系统、交通信号控制实验平台、停车场半实物仿真模块、多模式交通运行状态检测模块、一体化智能交通实验路口、交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模块,该平台能够根据实际道路环境进行模块化分割,在实验室环境中可搭建多种交通环境,完成实际道路交通环境在实验室的微缩实现。
10
智能技术
与智能交通系统实验室
实验室配置人车路交互协同系统、智慧道路系统、载运车辆智慧运维平台、无人机监测系统、智能感知传感器实验平台、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优化系统、机器学习与AI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多智能体协同试验平台、载运工具先进制造系统、载运工具全息检测系统、智慧化生产物流及装备、基于VR/XR的沉浸式智能交通教学平台。
11
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实验室
实验室设置了道岔及计算机联锁设备、轨道交通信号综合试验箱、电动转辙机实训装置等三类通信信号试验设备。实验室提供的项目主要有:①道岔及计算机联锁设备;②综合试验箱;③电动转辙机实训装置。
12
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管理实验室
实验室设置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ATS)情景仿真实训室、列车牵引与运行控制模拟系统、轨道交通车站设施模拟与列车运行指挥综合实训系统等三类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实验设备。
13
自动化仓储设备实验室/
智慧分拣系统实验室
实验室主要面向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中智慧物流系统、仓储设施规划与布局等核心知识领域的教学与实训需求,配置有电动堆高车、智能配送服务机器人、AGV货到人拣选设备(地狼)、翻板AGV分拣设备、双向穿梭车(天狼)等设备。
整个实验室按照现代智能仓储系统要求进行配置,分为收发货区、横梁式货架区、AGV货到人拣选区、shuttle货到人 拣选区、服务机器人实验区、教学区等功能分区,各分区功能独立、又相互配合。
实习基地
为推动学生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实施校企合作,基于“开放、多元、合作”思路,学院与相关企业在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科研技术合作、教师培养等相关领域共同展开全方位合作。
学院分别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京鼎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近20家著名企业签署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及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
同时,学院还与深圳市开沃汽车有限公司、深圳蔚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德塔工业智能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深圳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深圳市鹏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鹏峰奥星汽车有限公司、深圳市北奇建贸易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力达出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昊岳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未来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市中慧轨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签署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6
实训基地
无人超市实践基地
“交集”无人超市是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的无人零售物流实践基地,超市通过技术逻辑实现零售无人化,所用系统和硬件均由学生开发,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乡村振兴直播实训基地
乡村振兴直播实训基地的成立,是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借助互联网直播带货帮助更多乡村地区卖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优质产品。同时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运营实践基地,提供实践平台。直播基地设备齐全,可独立展开直播活动。
创新创业工作坊
创新创业工作坊是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创意创智思维、提高实践能力而精心打造的场所,工作坊内设7个团队卡座,用于培育孵化学院创新创业项目,同时室内配备了公共讨论区域、会议室、党团学习室等设施供学院师生所用。
科研平台
01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实验室在新时期城市、城际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下,开展轨道交通车辆牵引与运行控制技术、网络化轨道交通智能敏捷运维理论及若干关键技术、轨道交通驱动的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与一体化理论及若干关键技术、新能源动力驱动技术及其在新型载运工具中的应用等方向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研究、关键共性与使能技术创新研发、装备研制及成果的转移转化、应用推广和产业化。该实验室的建设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支持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其所驱动的相关交叉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均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02
广东省高校轨道交通智慧运维
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省高校轨道交通智慧运维技术开发中心依托深圳技术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等相关学科资源,与深圳地铁集团、交控科技、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中心等合作企业共同建设一支学科交叉、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研究实力雄厚、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轨道交通智慧运维技术开发创新团队,建成轨道交通智慧运维技术领域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创新平台,培育广东省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推进人工智能及信息通信的前沿技术在轨道交通运维领域的应用创新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与应用推广,提高轨道交通智慧运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平,带动轨道交通运维、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提升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服务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轨道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03
广东省高校载运工具智能终端
精密构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高校载运工具智能终端精密构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等新一代载运工具车载智能终端及精密构建开展相关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移转化。该平台致力于打造一支围绕车载智能终端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研发及转移转化、产业化与推广应用融合贯通的高端人才队伍,探究和实践基于项目驱动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机制和工程教育环境。
学院亮点
赛车工作室
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从创新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组建SZTU赛车工作室,以研制巴哈越野赛车(Baja Race Car)、方程式赛车(Formula Race Car)、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Unmanned Driving Car)为主要任务,参加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方程式系列赛事。
同时作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学术研究与项目工作。车队鼓励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成员主要来自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工业设计、物联网工程、国际商务等多个专业,目前学生总数超过90人。
2021年4月16日,SZTU赛车工作室与德国奥格斯堡应用技术大学StarkStrom赛车工作室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此次签约对于工作室对标国际化合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21年9月,工作室出征襄阳,参加202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并获全国三等奖。
2021年12月,参加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两支队伍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2021年11月2日,赛车工作室举行新车发布会,发布Auraro-21车型。未来,赛车工作室将继续鼓励深技大学子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做应用型大学的先行者。
广泛开展课程思政
学院广泛开展课程思政,交通运输经济学、工程制图及CAD、汽车学等合计约30门专业课程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
2020年,交通运输专业获批建设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根据新时代交通发展趋势与需求,以及国家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
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结合课程思政在社会人文、政策法制、发展理念、责任担当、管理思维、创新实践六个方面的内涵,构建了交通运输专业课程群与思政链。
驾驶实习
学院对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驾驶实习实训,并对学生考驾照提供大力支持。
师生获奖
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智联友道杯”第十六届
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
2020年全国大学生
数学建模竞赛
2021年全国大学生
物流仿真设计大赛
“智联友道·滴滴”杯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
交通运输科技大赛
2020年“赛迪环保杯”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第十二届“挑战杯”
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2020中美青年
创客大赛总决赛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巴哈大赛
优秀学子
Ⅰ .
林泱润
2019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
汽车技术宣讲团常任团长、赛车工作室飓风车队商业负责人,曾任校团委组宣部部长、辩论社社长及班级团支书。
获“校长奖”奖学金、“晶体奖”奖学金、工匠之星一等奖、研究与创新(团体)二等奖、优秀班干部二等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全国三等奖、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三等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结题、“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铜奖、深圳技术大学 “付朗兹”杯一等奖等,多次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就读感受:
得益于深圳的特区风范,这所大学的活力、创造力和执行力都得以极大程度的彰显。学院的特色鲜明,有赛车工作室、轨道智检团队、汽车技术宣讲团等……有幸参加过这些团体建设的我深切感受到其中大胆发展、勇于革新的魄力与魅力。可靠的优秀伙伴、敬业的大牛老师、优渥的教学资源,再加上拼搏不懈的自己,连同那些并不圆满的结果,大学的一切经历便都有了让人不悔的难忘意义。
Ⅱ .
朱俊伟
2020级交通运输专业学生
退役于广东武警总队,定向越野校队成员,负责学院驾驶实习公众号“驾考club”的筹建及宣传工作,“数字化驾培管理”、“智能交通标识系统”等项目负责人。
获“第三届深圳技术大学交通科技大赛”三等奖、“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优秀奖、文体之星奖学金等;服役期间,获两次“四有”优秀士兵、两次团级嘉奖、一次集体三等功等。
就读感受:
再次踏入学校的大门,一股“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新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优质的硬件配套设施及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健身房、游泳池、篮球馆设施齐全迸射出无限活力。
虽然难别战友情,但是那种与志同道合的老师同学一起研究学术,一起参加比赛过关斩将,一次又一次地探索智能与科学的经历更是令人难忘。
Ⅲ .
王清雨
2020级车辆工程专业学生
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赛车工作室成员、校团委组织部干事、班级组织委员、2021级车辆二班朋辈导师。组织策划了建党一百周年“青春的我,青春的党”演讲比赛,担任新车发布会英文主持,在校团委公众号负责撰写、发表过多篇推文等。
每学期绩点均在专业前1%,曾获学校“文体优等生”奖学金、“共青团优秀学生干部”、“全国新奥赛二等奖”、“全国楚才杯作文大赛三等奖”、“星星点灯”党团路线规划设计大赛二等奖,“征文比赛三等奖”,“团体付朗兹杯”三等奖及“最佳人气奖”,赛车工作室首届“冉冉新星奖”等奖项。
就读感受:
在深圳技术大学,是知识与快乐的凝聚;在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是实践与兴趣的舞台。在这里,老师的敬业,同学的爱学,师生之间的轻松和睦的相处,都给我的大学生活添加了许多的光彩。感谢与深技大相遇,期待与深技大的未来故事!
Ⅳ .
郭哲伦
2020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
担任团支书、班长,音乐社副社长,顺丰校企合作项目线下运营组组长,新生朋辈导师。
获“校长奖”、“工匠之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等荣誉,全国大学生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三等奖,获2021年广东省高校“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竞赛活动“千入围”项目省、校两级荣誉,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就读感受:
深圳技术大学是一所开放、包容的学校,在这里充满了机会与机遇,这里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良好的校园环境,学院所拥有的强大师资队伍、浓郁的学术氛围为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回顾过去两年的大学生活,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让我在学习、生活上不断尝试,不断发现自我的更多可能性,欢迎学弟学妹们报考深技大,报考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一起探索更不一样的自我。
左右滑动查看
学生活动剪影
2020年深圳技术大学第二届综合运动会
2020年团支部风采大赛
2020年新生高桌晚宴
2021年团支部风采大赛
2021年第三届校园运动会
“校长杯”篮球赛
党委宣传部 学生记者团
来源|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
图片 | 柯怀琳 刘润康 郑雅元
排版 | 时苏湘 罗晶晶 林筠童
模特|阮天宇 潘柄宁 顾彬 宋盈燕
文案 | 姚佳熙
执行编辑 | 蔡竣雅
责编 | 晓谋
校对|雯玉
审核|钟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