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是哪些兵器(十八般武艺十八般兵器)
古人常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以比喻功夫了得,这句古话也高频地出现在戏曲、小说、影视作品里,那么被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十八般武艺”,究竟是指的哪十八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是哪十八般?
“十八般武艺”是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也称“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已被列入了我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武艺发展的面貌。
其实,所谓“十八般”,并非仅仅局限于十八种兵器,而是古代多种武艺的概说。实际上,冷兵器时代产生了许多武器,其数目远远超过了“十八般”。晚清和民国时期,“十八般兵器”成为各个武馆的必须陈设,而成为中国武术和武馆的象征之一。
明代后期万历年间,“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有着这样一种表述:“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镐、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钯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这便是对于“十八般”最常规的解释。
弓,是抛射兵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弹射武器。它由富有弹性的弓臂和柔韧的弓弦构成,当把拉弦张弓过程中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时,便可将扣在弓弦上的箭或弹丸射向远处的目标。
汉代 青白玉兽面纹弓箭
弩,是古代的一种冷兵器,是古代兵车战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武器。 弩也被称作“窝弓”、“十字弓”。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
弩机
明 铜鎏金龙首弩机
枪,在古代为刺兵器,杀伤力很大,其长而锋利,使用灵便,取胜之法,精微独到,其他兵器难与匹敌,故称为“百兵之王”。
战国 枪头
刀,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同时泛指可用于切、削、割、剁、刺的工具,与匕首合称亦为膳食器。刀的最初形态,与钺非常接近。其形状为短柄,翘首,刀脊无饰,刃部较长。
春秋战国 青铜刀
汉 鎏金青铜刀
剑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可伤人,击刺可透甲。凶险异常,生而为杀。(武经)——剑,两边都开了刃,有着笔直的剑身和尖锐的剑尖。
三星堆鎏金剑
西周 青铜昭王剑
矛,兵器名,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是战争中常用兵器。
西汉 错金嵌绿松石铜矛
镂空矛、虎形矛、镂空矛、人面纹矛
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后来还称作“牌”、“彭排”等。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了。
清 铜鎏金盾
斧,又称斧头,是一种武器或者伐木工具。是由一根木棍把手接着一块梯形刀片所构成。
青铜斧
十九世纪晚期 鎏金铜镶银铁斧
钺,一种古代的汉族武器,虽具备杀伤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仪卫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
铜钺
清代 福寿纹钺刀
西周 青铜钺
戟,是戈和矛的合体,也就是在戈的头部再装矛尖。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
春秋战国 青铜鎏金戟
鞭,中国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种。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
清 铜竹节鞭
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一米二),锏多双锏合用,属于短兵器,利于马战。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
铜锏
镐,亦为古兵杖之一,形式奇特,长一丈三尺,柄端安一大拳,拳握一笔,纯以铁制,其重量不亚于斧銊,旧式仪仗中时见之。
镐
殳的金属首多为青铜制,可分有尖锋的实战用“锐殳”和无尖锋的仪仗用“晋殳”两类。殳主要用于车战,在两军车马交错冲撞时使其分开,故有棱而无刃。
殳
叉,是中国武术长器械的一种,顶端有二股叉的为“牛角叉”,顶端有三股叉的为“三头叉”,又名“三角叉”。
叉
耙齿锋利似钉,攻击性强,也兼有兵器的作用。因耙可击,可耙,一度成为军中最利的武器之一。
春秋 青铜耙
套索,不知始于何时,亦并非兵器,临阵时用者绝鲜,盖一寻常之绵绳,两端结作锤形,长约一丈二尺,搆造至为简单,用法亦止九势,为一种暗器,似飞镖袖箭之一类也;若用为架格攻击,则非所宜。
套索
白打,即徒手搏击。
中国功夫
说明:
本文内容为吉祥转载,版权归作者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吉祥书画网,长期举办书画讲座和书画竞拍活动,每日定时举办书画0起微信拍卖活动,万幅名家作品等您捡漏,欢迎书法爱好者、书画作者和书画收藏者联系群主咨询竞拍活动细则,报名参加书画竞拍活动。中国的传统,书画作品。一种爱好,无关风雅!字画交流 微信搜索 jxhg01 或 公众号“吉祥书画” 加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