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样评价颜回的 孔子的两个弟子
孔子的两个弟子:短命的颜回和传奇的子贡,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孔子是怎样评价颜回的 孔子的两个弟子?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孔子是怎样评价颜回的 孔子的两个弟子
孔子的两个弟子:短命的颜回和传奇的子贡
一 孔子最器重的弟子——短命的颜回
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到底有没有这么多弟子,古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恐怕是后人的夸张或估算;孔子也没有说过他的弟子“贤者七十二”,只说过“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即是说在他那里接受教育,通晓六经的,有七十七人。司马迁《仲尼弟子列传》中也有“七十七人”的记载:其中29人有姓名、年龄、事迹或语录,6人只有姓名、年龄,42人只有姓名,未见其他。由此可知,这“七十七人”并非个个都是贤者。其实,孔子认为“贤”的弟子只有一人,那就是颜回。
颜回,字子渊,又称颜渊,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岁。孔子曾这样评价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从孔子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生活艰苦而发奋读书的人,这是孔子说他“贤”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除此之外,颜回十分好学,且对孔子非常恭敬,潜心接受孔子的教诲,能将孔子的讲解有所发挥。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思,亦足矣发。回也不愚。”这段话的意思是:“我给颜回讲学,常常一整天,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也不提出疑问,等他回去以后,我私下观察他的言论,发现他对我的讲授有所发挥。颜回一点也不愚笨。”鲁哀公曾问孔子:“你的弟子谁最好学?”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可惜短命死矣。今也则无。”这是孔子认为他“贤”的第二个原因吧!
第三点,颜回的聪慧,是孔门弟子中最突出的。孔子曾问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哪一个强些?”子贡说:“我怎敢和颜回相比?他听到一件事,就能推知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你确实赶不上他,我同意你的看法。确实不如啊!”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颜回最能领会孔子思想的核心一一即“仁”。颜回曾向孔子请教关于“仁”的问题,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束约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礼义,这就是仁。)颜回又请求孔子讲得具体一些。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事不看,不合乎礼的话不听,不合乎礼的言论不讲,不合乎礼的事情不做。”颜回说:“我虽然愚钝,也要依照您的教诲去做。”颜回的确是如此,孔子后来称赞他说:“颜回能做到三个月心中不违背仁道,其他人只能做到十天或半月。”他还对颜回说:“受重用时就展露才华,不受重用时就韬光养晦,只有我和你能做到。”由此可见,颜回与孔子可谓“心有灵穉一点通”,受到称赞是毫不奇怪的。
可惜颜回短命而死,未能继承孔子的衣钵,孔子因此十分伤心,大哭说:“老天爷要我的命啊,老天爷要我的命啊!”别人劝他不要太悲伤,他说:“我不为他悲伤又为谁悲伤呢?”孔子与颜回真可谓亲如父子啊!颜回只活了二十九岁,死时头发全白了。
颜回就是这样一位“贤人”,受到孔子的器重,但是由于过分刻苦学习,生活又十分贫困,损害了身体健康,导致早年丧命,无论怎么说,都是莫大的遗憾。一个人不管怎样有才华,甚至品学兼优,受到老师的器重,如果不能为社会做贡献,也是徒有虚名而已。
二 孔子弟子中最有成就者——传奇的子贡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一一子贡,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子贡很有口才,连孔子都辩不过他。子贡做了孔子的学生之后问孔子:“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孔子说:“你是一个器。"子贡又问:“什么器?”孔子说:“是一个琏瑚。”琏瑚是什么?琏瑚是古代祭祀用来盛装祭品的一种器皿。可见,孔子对子贡的评价并不高。他曾批评子贡说:“赐也贤乎哉”(你端木赐就那么贤明吗)?两相比较,与他对颜回的称赞完全不同。
但端木赐却是一个真正成大器的人,远非琏瑚可比。在孔门弟子中,子贡也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论语》中记载子贡与孔子对话就有二十多次,大多是子贡向孔子求教,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仁”的探讨,“文”的询问,理“政”策略的咨询,“君子”品格的定义,以及对“乡人”所应持有的态度和个人终身应遵循的原则等等。
子贡与颜回在接受孔子教育时的态度也大不相同。前者与老师侃侃而谈,无拘无束,甚至用“夫子自道”这样幽默的话来恭维孔子;后者则是“不违如愚”,终日默不作声,不敢多说一句话。
正因为子贡在求学时就有一种洒脱不羁的态度,能与老师交流探讨,学得生动活泼,也不怕老师批评,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为其以后的政治、外交取得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子贡一生中做了一件最出色的事,充分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鲁哀公十四年(此时孔子七十一岁),齐国田常叛乱,杀死齐简公。为转移国内视线,便侵略鲁国。孔子得知此事,便对他的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埋葬的地方,也是我们出生的地方,祖国危险到这个地步,你们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许多弟子纷纷要求上战场,孔子都没有允许。子贡要求去齐国说服田常放弃攻鲁,孔子同意了。
子贡来到齐国,对田常说:“你攻打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个很难攻下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而低矮,护城河水浅而狭窄,国君愚昧糊涂,大臣昏庸无用,士兵和百姓都厌恶打仗。你不应与这样的国家开战,应该去进攻吴国。吴国城墙髙大而厚实,护城河水深而宽阔,铠甲坚固而崭新,士兵训练有素而精神饱满。宝贵的人才和精锐的部队都守在那里,又有大臣亲自督战,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打的。”田常听了之后很生气,变了脸色说:“你所说的难,正是别人认为的易,你所说的易,正是别人认为的难。你跟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子贡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忧患在国内,就要进攻强国;忧患在国外,就要进攻弱国。现在您的忧患是在国内,听说您三次受封赏,三次都未成功,大臣们都不听你的。如今你去攻打鲁国,若打胜了,就会扩大齐国的土地,齐国的国君会更加骄纵,大臣们也显得更加尊贵,而您的功劳却显示不出来,您与国君的关系会更加疏远。对上,您使国君产生骄纵心理,对下,您使大臣更加放纵不羁,您想借此成就大业,那是太困难了。国君骄纵会无所顾忌,大臣骄纵则争权夺利。这样,你与国君的关系就会产生裂痕,与大臣们则会争权夺位。这样一来,您在齐国的处境可就太危险了。所以说不如去攻打吴国。如果攻打吴国不能取胜,百姓都死在国外,大臣们率领军队在外面作战,此时朝廷空虚,在朝廷上就没有人与你争位对抗,朝廷之下,也没有百姓不满。那么,孤立国君,掌控朝廷,就只有您了。” 田常说:“好!”既而又说:“我的军队已开赴鲁国,再撤回来开赴吴国会引起大臣们的怀疑,那怎么办呢?”子贡说:“您先按兵不动,等我去劝说吴王攻打齐国,您就率兵去迎击。”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子贡就去吴国了。
子贡来到吴国,向吴王进言说:“我听说,施行王道的,不能让诸侯的属国灭绝;推行霸道的,不能让另外的强敌出现。秤量千斤重物,加了很少的斤两就会偏移。如今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占领拥有千辆战车的鲁国,来与大王争高低,我私下很为大王担忧啊!况且救助鲁国,可以显扬吴国威名;攻打齐国,对吴国大为有利,可以抚慰泗水流域的诸多小国。打击强暴的齐国,让北方强大的晋国也能佩服,再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利益了。您名义上是帮助鲁国,实际上是困扰强大的齐国,有智慧的人是不会怀疑的。吴王说:“好!虽然如此,但我曾与越国开战,让越王勾践栖身于会稽。越王勾践正卧薪尝胆,招养志士,奋发图强,一心想向我报仇。你等我讨伐了越国之后,再按你的建议去做,好吗?”子贡说:“越国的力量,超不过鲁国,吴国的强大也比不上齐国,等您讨伐越国之后,鲁国早被齐国踏平了。而且大王正以“存亡继绝”的名义攻打弱小的越国,畏惧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勇敢者的举动。勇敢者不躲避困难,仁慈者不抛弃协约,有智者不失时机,称王者不让弱者在世间灭绝,借此来宣扬他们的道义。现在您如果以保存越国来向诸侯显示仁义,救助鲁国,讨伐齐国,威望远在晋国之上,诸侯各国定会接连不断地来朝拜您,吴国的霸业就成功了。如果您确实厌恶越国,我愿意去东方说服越王,让他出兵跟随您,这实际上就使越国空虚,名义上跟着诸侯讨伐齐国,徒有虚名而无际好处。”吴王非常高兴,就让子贡去越国游说。
勾践清扫道路,亲自到郊外迎接子贡,一直陪同子贡到下榻的馆舍。他问子贡说:“我们这里是南方蛮夷居住的国家,您怎么委屈自己的身分,象办一件大事一样来到敝国呢?”子贡说:“我今天劝说吴王救鲁伐齐,他想这么做却又惧怕越国。他说等我打败了越国就可以了。如此看来,他灭亡越国是一定的了。再说,一个本没有报复别人的想法,却让人怀疑,这种人太笨拙;有报复别人的想法却让人知道,这太危险;报复之事还未开始,就让人别人掌握了他的全盘计划,这就完蛋了。这三样是办大事最忌讳的。”越王勾践急忙致谢说:“我曾不自量力而与吴国开战,今被困在会稽,痛于骨髓,日夜唇焦舌燥,卧薪尝胆,只想和吴王决一死战,同归于尽,这就是我的愿望。”他又问子贡说:“现在该怎么办?”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狠残暴,大臣们很难忍受。国家多次打仗,疲惫不堪,士兵都忍受不了。百姓怨恨国君,大臣在朝中作乱。武子胥因直谏而被处死,太宰嚭独掌大权,他故意顺从吴王的过失而为自己谋利,这是在残害吴国的根基。现在大王您果真发兵帮助吴王而投合他的心意,用金钱财宝来获取他的欢欣,用谦卑的言辞尊崇他,来表示您的敬意,他一定会出兵攻打齐国。如果打不胜,就是大王您的福气;如果打胜了,一定会把军队逼近晋国,我就到北边去谒见晋君,让他派兵攻打吴军,削弱吴国也就是必然的了。等他们的精锐部队全部消耗在齐国,重兵又被晋国牵制住,而大王您就在他疲惫不堪时去攻打他,消灭吴国就是一定的了。”
越王大喜,愿意接受子贡的建议。随即赠送子贡黄金百两,宝剑一把,良矛二支,子贡没有接受,便走了。
子贡回到吴国,报告吴王说,我把大王的意思向勾践说了,他很惶恐,对我说:“我很不走运,从小就失去父亲,又不自量力,得罪了吴王,军队被打败,自己受侮辱,被困在会稽山上,国土荒芜,满目废墟。仰赖大王的恩赐,还让我继续供奉和祭祀祖先,我死也忘不了大王的恩德,怎么还有非份之想呢?”
过了五天,越王派大臣文种来叩见吴王,说:“东方役使之臣谨派使者文种,来向大王及所属臣下问候,听说大王要讨伐残暴的齐国,敝国愿出兵三千,我王勾践愿冒刀枪矢石之险充当前锋,并向大王送上祖传珍宝一件,铠甲二套,刀矛斧钺一批,以作贺礼。”吴王很高兴,把文种说的这番话告诉了子贡,并问子贡说:“越王要亲自随我出征,你看可以吗?”子贡说:“不行!他已派了那么多军队前往,国内空虚,又让越王随行,恐怕不道义。礼物可以接受,军队可以随行,越王就不让他离境吧!”吴王同意了,便下令调动九个郡的军队前去攻打齐国。
子贡立即离开吴国,急忙来到晋国。他对晋君说:“我听说,不事先制订政策,就很难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不事先训练好军队,就不能打败敌人。现在吴国和齐国即将开战,如果吴国不能取胜,越国就会趁机袭击他;如果吴国取得胜利,他的军队就会逼近晋国,这对贵国很不利。”晋君惊恐地说:“那该怎么办呢?”子贡说:“修整好武器,休养好士卒,等着吴国军队的到来吧!”晋君依照子贡的建议去做了充分的准备。
子贡离开晋国,再回到鲁国。没过几天,吴王果然在艾陵与齐军大打一仗,俘虏了齐国的七个将军,把齐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不堪。此时吴军果如子贡所料,没有班师,而是把军队开往逼近晋国的地方,在黄池与晋军相遇。因为晋军早有防备,而吴军是长途奔袭,连续作战,疲惫难支。晋军以逸待劳,把吴军打得大败。越王闻此消息,即率兵渡江,直倒吴国都城。吴军急忙回师,与越军展开鏊战,军队疲于奔命,连连失利,连城门也守不住了。越军一举攻占吴国宫殿,杀死了吴王夫差及太宰噽,吴国灭亡。三年之后,越国日益强大,称霸一方。
子贡的这一外交行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
保全了鲁国,削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增强了晋国,而最终让越国称霸。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存鲁、乱齐、灭吴、强晋、霸越。”
不难看出,子贡是一个非凡的外交家。他以高超的智慧,娴熟的外交策略,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众多诸侯,捍卫了鲁国的安全,且使诸侯各国的强弱之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孔子七十七个优秀弟子中最杰出的一个,远远超过了当初孔子把他喻为琏瑚的期许,他的巨大成就,是孔子始料未及的。如果说后来的苏秦、张仪是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也曾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各国诸侯,那子贡则是他们的先师。
子贡喜欢扬人之美,却不能容忍别人的过错,曾遭孔子批评。他还很有商业头脑,善于买贱卖贵,家积千金。他担任过鲁国和卫国的国相,最后死于齐国。
纵观颜回和子贡,他们都是孔子的优秀学生,一个徒有虚名,短命而亡,一个功著史册,彪炳千秋。今天的家长,应从孔子的这两个弟子中吸取有益的教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