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蒙山沂水焕生机临沂全域旅游谱新篇)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热土,到新时代的青山绿水,改革开放40年,临沂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显著成就,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域旅游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涌现出了“沂水现象”“沂南模式”等全国典型,被誉为“山东旅游第三极”。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临沂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在刚刚公布的“中国旅行社协会行业榜单”中,临沂荣获“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称号。

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蒙山沂水焕生机临沂全域旅游谱新篇)(1)

蒙山龟蒙景区游人如织(资料图)。

从无到有 旅游业发展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自上世纪80年代市区修建开放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王羲之故居起,临沂市结合全市资源特色,逐步探索构建以全域旅游为统领、以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为支撑的旅游资源产品。

目前,临沂市已成功打造了以“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地质奇观、水城商都、温泉养生、乡村休闲、研学旅行”为代表的8大板块精品旅游产品体系,拓展形成了涵盖省内、苏豫皖、京津冀、长三角4大区域的600公里范围客源市场圈。

在此期间,临沂旅游稳扎稳打,不断向前。2004年,临沂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评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城市”“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山东红色旅游核心区。

“发展旅游业,关键靠企业。”在此发展策略的带动下,临沂市利用政府、市场两种资源和市内、市外两个市场,激发企业活力,培育壮大相关产业体系,旅游市场主体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截至目前,临沂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195家,其中5A级1家、4A级27家、3A级68家、2A级99家。旅游景区总数和高质量等级景区数量在全省均名列前茅。星级饭店35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7家;旅行社100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5家、全国百强社1家、赴台资质旅行社1家。龙冈旅游集团进入全国投资百强旅游企业行列;先后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省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92家、省级旅游商品研发基地9家、休闲购物街区12家、金牌购物店21家。全市旅游从业人员40余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10万人。

县域旅游发展 涌现“沂水现象”“沂南模式”等全国典型

各县区旅游“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势头强劲,县域旅游优势明显。全市9个县中有6个县为山东省旅游强县,数量居全省第一。沂水、沂南县被评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沂南县被列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为省内唯一;涌现出“沂水现象”“沂南模式”等经验做法在全省甚至全国推广。

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乡村民俗、历史文化等资源,临沂市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一条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之路。全市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强乡镇42个、特色村86个。竹泉村等7个村入选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2002年,沂水县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了普查,之后进行了旅游规划,运用市场机制,完全由企业进行项目开发。沂水县作为革命老区,利用短短5年多的时间建设开发了地下大峡谷、地下萤光湖等多个旅游区,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山东和周边旅游市场关注的新兴旅游热点,形成了“沂水旅游现象”。

2007年,沂南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确定为全县重点产业,确定了“培育文化旅游名县”的发展目标。竹泉村旅游度假区采用“农户 开发商 政府”的开发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开创了旅游开发的“竹泉模式”,引爆了沂南旅游活动跨越式发展,成为山东省乡村旅游的一面旗帜,形成了“政府主导、文旅融合、统筹城乡、全域发展”的县域旅游“沂南模式”。

“沂水现象”“沂南模式”给县域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想象空间,提供发展模式,为革命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依托全域旅游 构筑全域发展大格局

从《临沂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到31个国家首批旅游扶贫试点村旅游规划,再到30个旅游特色镇、100个旅游特色村的旅游开发建设规划,自2015年开始,临沂逐步形成了以市级规划为总纲、县乡规划为框架、旅游景区景点规划为基础的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

2016年,临沂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工作的意见》,按照“全域化布局、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要求,在全市构建“一核两圈三带五区”旅游发展格局。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富有创新活力的特色村镇逐步涌现。

民宿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型旅游业态,也已成为当前临沂乡村旅游的又一张靓丽名片。各县区民宿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沂南朱家林、兰陵压油沟、沂水林下花墅、费县隽兰民宿、蒙山沂蒙山舍……一大批新颖别致、独具匠心的精品民宿不断涌现,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体验。截至目前,临沂市有星级民宿90余家,2017年接待游客103.2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到1.79亿元。

与此同时,通过深入挖掘沂蒙特色文化,发挥“旅游 ”的整合、带动功能,重点规划开发农业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水利旅游、体育旅游、航空旅游、健康旅游、医疗旅游、研学旅游、会展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促进多业融合发展,先后打造了蒙山、竹泉村、天上王城等一批旅游精品项目。

在旅游发展相对薄弱的临沂中心城区,构建“一山、一水、一街、一城、一馆、一园”发展格局,打造“六河贯通、八水绕城”的水城景观,完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大剧院等公共设施,推动中心城区旅游业大发展。

记者 王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