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值不值(柠萌合伙人复盘小别离)
昨晚,电视剧《小别离》大结局了。这是近段时间的“爆款”,演员给力、剧情精彩、谈论的话题有劲,严肃之余又有现实关照,连对国产剧一向苛刻的豆瓣都打出了8.0的高分,同时,《小别离》还连续三周登上“豆瓣一周热门影视榜”,是今年国剧在此榜单的最好成绩。
收视方面,《小别离》是妥妥的节节高升,从开播时的0.8到播出半程后晚晚破1,截止9月6日,连续12天收视居全国第一。网播量方面,不跟那些动辄破百亿的古装剧比,如今网播量已过50亿的《小别离》,其实已经是今年家庭情感剧的“头牌”。
不完全统计
从各个角度来说,该剧都是今年国剧领域的现实主义佳作。只是,事物总没有十全十美的,《小别离》亦然。从剧作上,该剧前期话题聚焦、后期略有点关注偏移,引发了一些争议;从数据上,该剧50亿的网播量和同一公司出品的《好先生》轻轻松松破百亿的数据还是有一些差距。
从出品方柠萌影业的自身规划来说,《小别离》是其“现实精品”这一产品线的二度重锤出击,但该剧的目标收视群体,似乎和其一贯瞄准的“新大众”有一定差异。经此一役,柠萌对“新大众”的定义有哪些深化?接下来在此领域会有哪些新举措?带着种种问题,我们采访了柠萌影业创始人、总裁苏晓,柠萌影业联合创始人、执行副总裁陈菲、徐晓鸥。
苏晓
陈菲
徐晓鸥
剧作:现实主义题材,真实自有万钧之力;涵盖更普遍的真实和让剧情更聚焦是未来的发力之处
剧本是一剧之本,我们就从《小别离》的剧作谈起。尽管该剧已经基本上是公认的良心好剧,但还是有一些观众疑问,作为一部以中学生留学为话题点的剧,《小别离》后半段叙事主视角从孩子转移到了大人,大人的家长里短是否着墨过多?
面对这些疑问,柠萌的三位高层并不回避。徐晓鸥表示,从一开始制作这个剧,他们就不仅仅是想讲低龄留学。它只是一个从未有人涉及过的领域,作为一个新鲜的切入口,创作者将生活撕开了一个口子,把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给观众看。
尤其是故事的后半段,其实创作者想讲的是现代人的中年焦虑,一对夫妻,从两个人到三个人,维持了十几年这样的关系后,孩子突然离家出国,三口之家又变回两个人,夫妻之间应该如何重新构建起自己的生活,如何找到生活的支点。
徐晓鸥认为,生活中也许这样的焦虑是不会被忙碌的现代人所察觉的,但戏剧的力量会将这种焦虑放大,我们才得以有一面镜子,赤裸裸地看到自己在与人相处和交往中的精神面目。
《小别离》的镜子作用不仅体现于此。它同样给予已经长大但曾经也是孩子的人一个审视过去自己行为的机会,家长们也会醒觉青春期时各自的错失。
同时,徐晓鸥承认,前后半段剧情重心的转移,从剧作的角度来说确实衔接得略微生硬。例如朵朵找到出国留学这条路以后,考试焦虑症就能自动治愈,这确实有一些理想化的成分。
剧名之所以叫《小别离》,落点还是落在父母一辈身上,孩子走了就走了,剧情没有大面积展现“别离”这件事对孩子辈的影响,因为在这个年纪的他们,暂时还是感受不到太深的离愁别绪,而养儿方知父母恩,别离这件事的沉重,更多地还是落在父母身上。对于城市里的年轻父母来说,这无异于是一堂提前预警的课。
谈到《小别离》被人称赞最多的就是“真实”,苏晓表示,这也是他最有感触的一点。这一代人普遍的焦虑、两代人的沟通问题,是特别能够引起共鸣的。苏晓认为,现实主义题材,真实自有万钧之力,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对社会现实不粉饰、不教条、不腹黑,这是他内心把握的一个原则。
如《小别离》里展现的,对现实生活不会一味粉饰太平,而是敢于暴露问题和矛盾,但也不会用教条的方式去做所谓的引领和教化,背后的动机也不是完全从批判的角度来看,更多的还是给观者希望和生机,这是他们的出发点。这种创作的诚意和专业的态度,相信行业内外都是能感受到的。苏晓透露,《小别离2》已提上议事日程,在未来的续集中,以上所说的遗憾都会被尽量完善。
营销&数据:营销上,强调情感共鸣和现实思考;数据上,打通中老年收视群体和网络端仍需时日
在《小别离》的播出日子里,社交网络上的讨论铺天盖地。与之前的很多刷屏剧不一样的是,《小别离》热议文章的切入点和关注角度各不一样,有主打情感共鸣的,也有严肃探讨该剧的立意和社会影响的。总而言之,百花齐放,其中也不乏许多发人深省的好文章。
陈菲是这样分析的:拿《好先生》作比,《小别离》走的不是密集投放和高端路线,它走的是亲民和走心的路子。
在未播造势之时,柠萌投放了一批主打青春共鸣和情感共鸣的物料,其中有一套三张父亲、母亲、孩子回头看自己影子的海报,影子上写着父母“不许早恋”、“分数分数,你眼里只有分数”等“训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的现状、中国式教育给孩子和父母双方造成的困扰。比较巧妙的是,这组海报还进行了cinemagraph的动态处理,阴影逐渐淡去,呈现出的是亲情。新颖的设计在年轻人扎堆、追求新鲜感的社交媒体一点就燃。
另一个值得同行点赞的是一款名为“你的朋友圈屏蔽父母了吗”的H5界面,这个策划以精、准、狠的角度切中了亲子关系里所有的病灶,也引发了朋友圈的疯狂转发。在开播之前,种种形式丰富的物料为播出埋下了很好的势头。
而随着播出后剧情的不断进展,许多自媒体大号都纷纷加入了讨论《小别离》的队伍。陈菲表示,在话题的运营上,营销团队并没有做特别刻意的经营,因为《小别离》本身是一个话题宝库,它展现的是一个中产的视角,而在话题的深度上其实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这一部分人与当前社交媒体的主流用户是重合的,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小别离》宣传期,一段黄磊在采访中谈早恋的视频在微博被疯狂转发,他的开明态度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声,这就是社会转型期很中产范儿的一种表达。陈菲认为,所有新奇的营销手段最终都离不开优秀的、丰富的剧作,从剧作出发,才会有如此大面积的情感共鸣和现实思考。
《小别离》在社会媒体上的热度没有尽数转化为网播量,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陈菲表示,如今的网播量确实比他们预期的要略低,但也恰恰证实了一个判断:深挖网络用户主流人群和传统卫视端主流人群的分众需求,并在同一部作品中兼顾之,还是需要时日的。
陈菲认为,《小别离》的主要收视人群集中在两端,一是学生人群,二是为人父母者和广大中老年观众,而稍稍缺失的是20-30的单身职场人群,这一族群可能因为尚未成家和没有孩子,较为缺乏观剧的代入感和共情点,而他们又是网络用户的主流人群。传统卫视端的中老年观众,其实人群基数广博,所以卫视的收视成绩不错;但卫视端的中老年观众,却往往是网络上沉默的大多数。
产品线规划:现实题材永远是柠萌的主菜,古装巨制则要做能走出去的好作品
今年,柠萌凭借《寂寞空庭春欲晚》、《好先生》及《小别离》成为国剧市场上最引人瞩目的一个新兵,如今正在热拍的《择天记》则是其2017年的重头戏之一。分析这几部作品不难发现:柠萌坚持的是现实精品和古装巨制两手抓的路线。
苏晓表示,现实主义题材对柠萌的创作来说一定是主菜,也是立身之本,一方面是其团队本身有这个传统,金牌制片人徐晓鸥过去的作品如《浮沉》、《长大》、《杜拉拉升职记》都是收视、口碑双保证的现实题材佳作,柠萌团队从来没有中断过对现实的思考。另一方面,柠萌团队很多人都是媒体出身,关注民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是很强烈的。苏晓说,不仅《小别离2》,接下来的《南方有乔木》也会是一部现实主义精品。
另一方面,像《择天记》,包括之后的《扶摇皇后》、《九州·缥缈录》,都是古装巨制,也是大IP。苏晓说,之所以同样重视古装巨制,是因为这样的题材能更好地和年轻人互动,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古装剧的故事内核体现现代价值观;现实题材在工业流程和技术上提升的空间也没有古装剧大,工业化能力和技术能力却代表这个行业未来很重要的趋势,并且,这一类的题材更容易走出国门,比起现实主义题材来说,这样的作品普世的接受度也会更高。
然而,古装巨制现在面临的局势非常严峻,今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特别现象级或特别出色的大古装剧。苏晓认为,一切的问题一定出在故事本身上,经过多年的培育,电视剧的技术、工业流程、创造宏观世界观的能力其实还是有显著提高的。
苏晓表示,在古装巨制方面,柠萌将会做到的是:特效不夸大,但也不露拙。首先,不过分夸大它在制作中的作用,不把它强化到引领的作用,因为归根结底,技术还是为了辅助故事和人物而服务的;但在工业水准上,也不能有明显的漏洞,还是要精心打磨,并注意流程管控,不能让观众诟病“五毛特效”。
柠萌成立之初,“超级内容连接新大众”这个slogan便被保留到了现在。如今再谈起这句slogan,苏晓表示,经过三部剧的锤炼,它的内涵又更加深化了。
过去他是如此定义“新大众”的:有高消费力和很强的内容购买力、很强的舆论影响力的人群,但经过《好先生》和《小别离》两部都市剧的检验,苏晓发现,不同的题材到达的人群还是有明显的差异,一部作品取悦所有人是很困难的,分众已经成了大势所趋。
当然,继续做“超级内容”仍然是柠萌的重中之重,苏晓很欣慰地发现,现在市场上绝大部分影视公司同行都已经注意到了做“超级内容”的重要性,如今每家每户都主打高精尖制作、重金砸投资,柠萌要做的是更加精确地研究“新大众”的用户画像,从而在今后的作品中,实现更高的到达率,以及更广泛的人群辐射。
【文/水兵月】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