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带个电脑在星巴克(我在星巴克里表演)

天天带个电脑在星巴克(我在星巴克里表演)(1)

每每路过大落地玻璃的星巴克,总是不自觉向里面望去。在一群喝咖啡休憩的人群里,还穿插着一些敲打电脑的白领和奋笔疾书的学生群体。

很多像我一般的“场外路人”,对这种对抗传统安静式学习形式,有着些许的困惑和质疑。人们包括他们自己,称这样的群体为“星巴克气氛组”。

为了可以体验一下“气氛组”的学习日常,我找了一天,带上了我的书、本、笔,来到了星巴克。

你好,声音

首先,我找到了一个安静但不偏僻的吧台座,吧台的独立高脚凳还是比柔软的矮沙发更适合读书写字。

接着,我去了前台点了一杯美式,因为相对便宜,不会让自己觉得一次学习成本和自己经济能力不大相匹。

等待咖啡的过程中,我看到店里的学习组已经和休憩组的人数逐渐势均力敌,特别是在周末,咖啡店这样的第三空间,已经成为很多人出门待上大半天的首选。

人们的小桌上有的摆上了笔记本电脑,有的摊开了书。有的看起来深度专注,有的学累了便翻起了手机。

店里播放着悠扬的慢音乐,在惬意的氛围中,我翻开了专业书本,我特地选择了专业书籍而非小说故事,专业书籍更让人难以进入角色,更适合体验“气氛组”的学习效果。

我惊奇地发现,在还算净耳的背景音乐和窸窸窣窣的人声里,我像是被一汪柔和灵动的海水包裹住,不沉静的氛围却让人逐渐沉浸,平和,敏锐的神经此刻也歇息下来。不会像在自习室与图书馆时,在大安静的氛围里,对着鞋子的踢踏声和拉椅子的声音敏感不已。

很快,我便从书本的引言一下进入书本中去,没有很多的小动作,也没有太多的剪不断的无关思绪。

的确,在没有人大声对话的时候,这些轻音乐、走路声、点咖啡的声音,逐渐成为了我学习途中的白噪音。

在心理学中,白噪音常常能起到一种声音治疗的作用。如下雨的声音、海浪拍打的声音、树叶的沙沙声。在一定量下,白噪音可以治愈一些多动患儿的精神集中能力障碍。

如上所说的白噪音都带些自然属性,自然无疑是很好的。但在咖啡店里,咖啡豆的打磨声、人们交谈的声音、音乐声、开门声,这些人文社会属性的声音交融,也成为了一种让人舒缓的白噪音。

这时候,不得不称赞咖啡店作为第三空间的神奇,它没有书店图书馆的静谧,也没有马路与商店的嘈杂,没有独自一人在家的孤寂,也没有和组员一起学习竞争的压力。

就是这样的刚好,让我找到了放松却不肆意的学习状态。

我表演,我投入

在白噪音辅助同时,我发现自己还带有些“表演性质”的学习模式,这种“表演”,不指向贬义的,也并非装模作样式的虚假学习。

我在拿着书本进入到咖啡店的一刻起,犹如表演者从幕后踏上舞台的感觉,那一瞬间,觉得自己周围有了“大众”这群观众,所以有一种今天要好好学习的“表演使命感”。虽然整个店里,都不会有人特意去关注你。

有网友说自己在家读书,看着看着就躺倒、抠脚、跑厕所。而在咖啡店的公共区域,我们必须暂时“人模人样”,精神样貌也不自觉地抖擞起来,学习起来便更觉清爽。

就是这样一种“表演心理”,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称之为“拟剧理论”,类似如今的“人设”。我们总会在社会情境中,以一种表演形式来表现自我和满足他人期待。

就像我拿着书本进入星巴克时,我的设定不自觉就是一个来学习的人,这时候我在咖啡店里使劲玩游戏或者煲剧,就有一种“表里不一”的掉价感。

虽然星巴克并不是真的舞台,我们也并非公众大人物,店里的顾客也并非我们的关注者,但就是这样一个公共区域,这样一种“星巴克气氛组”,就足以让我们好好“表演”学习。

适合不适合?

这种表演状态对于学习和工作来说,是好事或坏事吗?我认为取决于个体不同。

有一部分人,他们从小到大的学习习惯是父母老师监督,耳提面命型的,在缺乏内在驱动力去学习时,表演型人格的学习方式也不失为一种阶段性向上的方法。

也有一部分人,自身的学习工作驱动力很强,环境的好次,对他们来说泛不起什么涟漪。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不学习的,这里的不学习包括没条件的,也包括没意愿的。

而且,每个人对噪音的接纳度不同,有些人更偏向静谧的图书馆。还有些人认为点咖啡的形式大于学习本身内容。

等等的个体情况不同,并不能全部适用于咖啡店表演式学习。

但反之亦然,咖啡店的学习工作方式,有人需要如此,无需抨击其做虚弄假。

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适合怎样的学习方式。要避免因传统的观念而将自己画地为牢,让隔绝的学习氛围导致自身压抑。同时,也不要盲目跟风,看到越来越多人“晒”自己在星巴克学习的仪式感,而不假思索地跟随。

总而言之,了解自己是第一步。无论是不是“星巴克气氛组”人员,希望我们都能享受到学习过程中沉浸感与醍醐灌顶的乐趣。

天天带个电脑在星巴克(我在星巴克里表演)(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