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农谚俗语(念着歌差不多冀南农民常用66条农谚新解)

谚语是中国文化里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出口就能说上几句。而农谚是纷繁的谚语中一个分类,有些劝导类农谚全国通用,但有很多指导农事生产的农谚因各地气候差异有着强烈的地域性。

但随着近年来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作物品种、设施农业,化肥农药农用激素,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些农谚已没了使用价值,有些农谚需要注入新的解释。

总之,农谚不仅指导当地农事活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的一条有效线索。今天,回村歇歇老农,整理本地农谚及新解,与各位农人分享,共同讨论农业科技与农谚的关系。

民间农谚俗语(念着歌差不多冀南农民常用66条农谚新解)(1)

本文章分“春、夏、秋、冬,劝导”五个部分。特别说明:农谚里的时间都是农历月份。

一、春天篇

严格来说,春天是从冬至那一天开始,所以有一句农谚:冬至一阳生。

1.人勤春早

这句农谚很好理解,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人勤快了,春天好像就来的早了。这句农谚属于劝导激励类型的,因为一个“春”字,也可归纳到春天篇里。

2.春雨贵如油

在冀南地区,春旱是常态,因此春天的雨水就弥足珍贵了,因此,千百年来,农人把雨水比作油那样贵。

3.春打六九头

立春这天总在第五九末,六九开始的三两天里。

民间农谚俗语(念着歌差不多冀南农民常用66条农谚新解)(2)

4.春争日,夏争时

这句农谚首先是指导农事生产的,其次还带有劝导性质。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农人们要根据当年的特定气候,在春播农作物时,能早播一天就早播一天;而到夏播农作物时,就要尽量早播一个时辰(古代人们把一天24个小时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俩小时)。

在冀南平原,春播的种子一般要7天以上才能出苗,而夏天播的种子,三天就可以出苗。春播农作物,早一天,就可能早熟一天;而夏播的农作物,早一个时辰就可能早熟一天。春播的农作物是随着农作物的生长,气温增高;而夏播的农作物,随着作物生长,到秋结籽的时候,气温越来越低,导致农作物成熟推迟。

这句短短六个字的农谚里,有着非常丰富的农事经验,至今不过时。

5.惊蛰断地凌

这句谚语在冀南地区,是告诉农人们,寒冷的冬天过去了,被冰冻的土地开始消融。这句谚语,刚好对应了“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这也是农谚的魅力所在。

6.寒食寒食,寒冷十日

在冀南地区,寒食节(清明)后,天就很暖和了,但往往还有一次寒潮过程,一般年份,因为冬天带来的最后一次寒潮在寒食后的十天内。这是提醒农人,在春播中要注意寒食后的寒潮,播种时要计算好,庄稼苗要到寒食10天后才出土,以防霜冻。

这句农谚对应着“寒露不削烟,霜了不怨天”那句。

7.谷雨前后,种棉点豆

谷雨节气是冀南地区春天里的一个分界线。最后的晚霜彻底不会再来,抓住这个节气,棉花,豆类,瓜类,高粱谷子,春播农作物都可以放肆地开播了,不用担心被霜冻了幼苗。

8.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开花就结甜

桃树栽种后,三年时间开花结桃子;杏树栽种后,四年结果;梨树栽种后,五年结果;而枣树当年栽种当年就开花结果。

9.谷子顶破瓦

意思是谷子虽然种粒微小,但生命力极强,农人夸张说谷子可以把瓦顶破。是说谷子不怕地硬,当然这是夸张说法。

民间农谚俗语(念着歌差不多冀南农民常用66条农谚新解)(3)

10.豆要浅,谷要深,小麦播种不离四指深

豆类农作物播种后,种子要在土壤里翻身,所以豆类包括瓜类棉花幼苗出土都是弯着头,所以播种不能太深,土壤不能太板结。谷子播种可适当深一些。而小麦播种就要有四指深(约六七厘米)

11.没有二亩闲地,不种芝麻黍子

这是说,芝麻黍子等个别农作物小品种产量特别低,适合薄地播种,不适合肥沃的土地播种。

12.二月寒食榆不老,三月寒食老了榆

榆钱是榆树开的花结的籽,所以榆钱落后,榆叶才生出来。寒食在二月份,榆钱会长出来,并且很茂盛;寒食在三月份,那么榆钱就难生出来,生出来也是稀稀拉拉的,很快榆叶就长出来了。

13.麦收三月雨,还得二月下

在冀南地区,小麦最需要水的时期,是三月份小麦拔节抽穗期,但如果三月份连阴雨,会导致小麦病害大发生。所以,二月份下足够的雨水,才是小麦最喜欢的。

14.一场春雨一场暖,三场春雨到夏天

春天开始,每下一场雨,天气就变暖一个台阶,下三场雨就到夏天了。

民间农谚俗语(念着歌差不多冀南农民常用66条农谚新解)(4)

15.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应时

这是说棉花播种的。但是,近年来棉花采用了地膜覆盖,可适当早播,比如过了清明三五天播种棉花,棉苗出土就过了“寒食,寒冷十日”。

16.杨叶拍手笑,种棉时间到

看树木测农时。农时节气有时候不准确,但树木对气候特别敏感。风刮杨叶哗啦啦时候,种棉花最适合。

17.不怕苗小,就怕苗少

播种的幼苗长势弱,可以通过水肥管理,促其生长;但地里缺苗太多就是个问题,补苗总赶不上一耧苗,毁了再种,已过最佳时节。

18.旱天锄田,雨天浇园

这是一句很辩证的农谚,旱天锄田草死的快;雨天浇园省水。这句农谚很值得探讨。

19.锄头有水

中耕锄草,不仅仅是锄草,锄田还有利于保墒,促进农作物根部下扎。

20.稀麦稠豆不养家

小麦不能播种稀了,要播种稠密一些;而豆类要播种稀一些,不能太稠密。

21.三日南风不由天

冀南地区常年以南北风为主,春天如果是南一场,北一场刮风,那就是干旱的迹象。如果能连续刮三天南风,就要变天下雨。

民间农谚俗语(念着歌差不多冀南农民常用66条农谚新解)(5)

二、夏天篇

在冀南地区,农人们一直遵循着:春种,夏管,秋收的自然法则。但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蔬菜类已经反了季节。但大田作物基本上还是传统播种管理收获。

22.立了夏,把扇架

立夏才是真正的气候回暖,农人们开始了扇扇子。

23.芒种不刨蒜,蒜头离了瓣

大蒜在芒种前必须刨完,刨晚了,大蒜头就会分开瓣,甚至变黑。

24.棉花锄八遍,结铃像蒜鞭

棉花主根根系深,所以,多次进行中耕锄草,可有利促进根系下扎,耐旱,吸收养分多,这样的棉田才是丰收的保障。

25.四月芒种忙不到,五月芒种忙过了

如果是四月芒种,小麦不到芒种那一天就成熟开始收割;若是五月芒种,一般要过了芒种几日后,小麦才成熟开始收割。但现在联合收割机割麦子,多数农户不再割八分熟割麦子,因此,在冀南小麦收割总是芒种以后了。

26.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五月是冬小麦收获季节,过去小麦收割后,捆成捆拉到打麦场,要用石磙子碾压,扬场等,所以,五月下雨就不利于小麦颗粒归仓,尽管各类春播作物需要雨水。但冬小麦收获了,重点农事是小麦收获打场归仓。

当进了六月,冬小麦颗粒归仓,春播农作物也锄草了,连阴雨尽情地下吧!春播秋收的作物正需要雨水呢!

民间农谚俗语(念着歌差不多冀南农民常用66条农谚新解)(6)

27.六月天,小孩脸,说变就变

六月天易变化,变化快,多变化。

28.头伏有雨,伏伏有雨

意思是说,头伏天里下了雨,那么二伏天三伏天都会下雨。

29.没有不下雨的老天爷

天旱至极,农人们带有抱怨的一种期待。

30.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说明肥料粪土的重要性。

31.夏日每天半个瓜,全年不用把药抓

西瓜解暑止渴利尿,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说夏季多吃西瓜对人身健康的好处。

32.数伏不栽葱,栽葱也不中

在冀南,大葱栽培最晚时间,不能推迟到头伏。这是指冬储大葱。但是现在有农人故意晚栽葱,为了收获小葱。

33.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不尽种荞麦

头伏种白萝卜红萝卜正应时;芥菜二伏种才应时。在冀南,三伏天种啥都晚了,只有种荞麦这种十年九不收,产量又低的农作物了。

34.三伏不进秋来到

二伏末三伏初是立秋节气。

民间农谚俗语(念着歌差不多冀南农民常用66条农谚新解)(7)

三、秋天篇

刚立秋,还感觉不出天气凉爽,因为还在三伏中,如果天气过于炎热,那么农人会说秋老虎来了。但随着立秋节气后,早晚会相对凉爽一些,不再像头伏二伏那样闷热。

35.立了秋,挂锄钩

立秋后,各种春种农作物经过六月连阴雨都封垄抽穗,不再需要锄草了。农人们会把锄头上抹油后,挂起来,怕锄头生锈,来年不好使用。

36.立了秋,寸草结籽

在冀南,禾本科杂草危害最为严重,立秋后,禾本科杂草出土后,一寸高就会抽穗结籽,对各类农作物构不成危害了。

37.七打核桃八打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七月收核桃;八月摘梨;九月柿子红了该收获了。但现在,因为品种差异,多数果树成熟提前了。

38.七月十五红了枣,八月十五穿棉袄

七月十五前后,枣就红了,该打枣了;八月十五后,天气渐渐转凉,早晚就需要穿棉袄了。但这些年来,冬暖让冀南地区的冬天好像变短,八月十五很难见到穿棉袄的。

附一农谚:有枣没枣打三竿,明年结枣如红山,这个好像没科学依据?

39.谷上垛麦入仓,花包背在脊梁上

秋天割了谷子,谷穗朝一头打成捆,晒干,垛到打麦场上,啥时候闲了,再打谷子,就是垛到来年春天,谷子也不会霉变坏了。这跟南方保存稻谷差不多。小麦一定要晒干入仓。棉花要摘到家里,这才算彻底丰收了。

民间农谚俗语(念着歌差不多冀南农民常用66条农谚新解)(8)

40.白露早,寒露迟,秋分播种小麦正应时

在冀南地区,没有化肥,水利条件差的过去,秋分播种冬小麦正应时。而现在因为水肥条件好了,品种好了,寒露节气播种冬小麦正应时。冬小麦播种最佳期推迟了一个节气。

41.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进入秋天,下一场秋雨,天气就寒冷一次,直至秋雨连绵,冷得农人们干活都穿上了棉袄。对应“一场春雨一场暖……”

42.麦在种,秋在管

意思是小麦播种要做到精细到位,后期管理不重要了。秋收庄稼重于管理。现在的冬小麦已经不是望天收的自然耕种模式。冬小麦不仅要重视播种,更要重视播后的各项管理,因为现在要的是亩产千斤以上,过去只是100多斤就算丰收了。

43.洋姜开花,播种小麦啦

看见洋姜开了花,就可播种小麦了。

44.寒露不削烟,霜了不怨天

在冀南地区,寒露节气后就可能有了轻微霜冻,烟叶是最怕霜冻的作物,提示农人寒露前要把烟叶收回家里。

45.雁过十八天下霜

大雁是候鸟,看见天空中大雁结队往南飞,说明快要下霜了。

46.九月葱,十月空

冬储大葱,九月间就要刨了,长到10月大葱就空了。

47.冰凌响,红萝卜长

红萝卜比较耐寒冷,可以适当推迟刨萝卜,积累更多红萝卜素,地表有了冰凌茬,萝卜还在生长。

民间农谚俗语(念着歌差不多冀南农民常用66条农谚新解)(9)

四、冬天篇

48.立了冬,万物不生

冀南地区立冬后,露地所有农作物不能发芽。除非地膜大棚温室等设施农业。

49.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

小雪节气要把白菜萝卜收获了。大雪节气后,开始冰封大地。

50.小麦冬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冬小麦对于雪是又爱又恨。若冬天下雪后消融,然后再下雪,对冬小麦丰收特别有利。

51.雪水消成河,麦子收成薄

如果冬天雪太大,一冬天都没融合,来年春天才开始消融,雪水流动,冬小麦就会减产。

52.一九二九不伸手

冬至后数九第一天,真的冷得手伸不出来。

53.三九四九冰上走

这个时期,村边的水坑小河冰冻得很厚,可以到冰面上滑冰。特别提示:这些年冬暖,很少能出现这种滑冰的现象。

民间农谚俗语(念着歌差不多冀南农民常用66条农谚新解)(10)

54.五九半,冰消散

冰凌开始消融。

55.七九六十三,行走把衣担

徒步走路越走约热,索性脱掉外面的衣服,放进担子里。搭在肩膀上。

56.七九八九,沿河看柳

河边,水坑边的柳条开始发绿,草色遥看近却无。

57.九里有一伏,伏里有一九

数九寒天也会有几个暖和天;三伏天里也有几个凉快天。

58.针尖窟窿斗大的风

对寒冷的夸张。冬天北风呼啸,门缝窗户上有个针尖大的孔,就能进来一斗的风。

59.家里的土,地里的虎

冬闲,可积粪,农家多年旧房上的土,因为吸收了人间烟火,也是最好的肥料,施到地里如老虎一样。

民间农谚俗语(念着歌差不多冀南农民常用66条农谚新解)(11)

五、规劝篇

60.肥大水勤,不用问人

劝导农人,多施肥勤浇水,是农作物丰收的基础。

61.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要遵守农时安排农事,耽搁了播种佳期,地就会耽误农人一年,没有好收成。

62.男人怕割麦子,女人怕坐月子

过去,割麦子是冀南农人最苦最累的农活,生孩子是女人最痛的。现在,男人有了收割机割麦子不再苦累;女人生孩子到医院,不再遭受生产之苦。

63.没有千顷地,难收万担粮

说明只有多种,才能多收。现在的百顷地,就可收万担粮有余。

民间农谚俗语(念着歌差不多冀南农民常用66条农谚新解)(12)

64.养田种地,当年时气(运气)

今年谁家地丰收了,那是今年的时气,明年还得继续勤勉耕种;今年收的不好,明年勤勉耕种也就有了好收成。大可不必气馁。

65.庄稼不收年年种

劝导农人的谚语。

66.也收早,也收晚,也收勤快,也收懒

这是一种自我解嘲的劝导农谚。

小结:用:“西山红,赶明晴”这句农谚做个小结。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农谚有着强烈的地域性,指导了数千年的农事活动,在今天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之于大田农作物来说,农谚依然有其意义。

农谚乃中国汉语的精华,个人认知水平有限,难免遗漏或偏颇,请留言指正。您们那有啥农谚呢!也请跟帖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