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学慎思明辨笃行(博学审问慎思)

1、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笃学慎思明辨笃行?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笃学慎思明辨笃行(博学审问慎思)

笃学慎思明辨笃行

1、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周易》。

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这个道理很深刻,一个有深厚品德的人,才能成为栋梁;一个自强的人,才能成为英雄!

2、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

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释义: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古人谈学习的五个方面,不管是学习书本知识也好,学习某种技能也好,都得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完成。“有弗学”的意思是要么不学,学就要学会;如果学了还不会,“弗措也”,也就是说绝不放弃。这段话,不是对天才,而是对一般人说的,聪明人一下就学会,你就学一百下,聪明人十次能学会的,你就学一千次。只要有这种韧劲,开始哪怕迟钝一点,会变得聪明的;开始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强壮有力。

3、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出自《论语·子张》。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题解:博,广也。笃,厚也。志,识也。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近思者,思己历未能及之事,不远思也。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仁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志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 。

4、东南大学的校训:“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郑玄 注:“止,犹自处也。” 孔颖达 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於至善之行。”

宋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

5、四川大学的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出自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最早出自晋代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其言包含广也。”“有容乃大”则出自《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