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具体时间范围(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概念)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陈文玲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世界上很多国家过去一直把西方现代化等同于现代化,等同于工业化,等同于民主,等同于先进。但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入发展,一些西方国家的所谓现代化,所谓社会先进,所谓民主自由,所谓一系列可以输出的价值观等,一个个地被揭开真面目,暴露在全世界面前。现代化不是西方的专利。西方的现代化不是唯一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问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
关于现代化,世界各国有很多关于指标体系和形态的描述。如美国社会学者英格尔斯提出的以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互为基础,包括十个衡量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这个表述在国际上认可度比较高。主要体现经济规模、经济质量并以购买力评价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等。联合国新千年计划提出来的关于人的现代化、经济社会现代化等国家现代化的若干目标,是各国为之奋斗的共同方向。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在历史不同阶段,现代化有不同衡量标准,比如在上世纪60年代,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仍然能够保持7%以上的增长,就可以说进入了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如日本1950年至1973年,23年年均增长率为8.9%(日本经济腾飞);韩国1965年至1996年,31年年均增长率为7.9%,其中1973年至1976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1%,被称为“汉江奇迹”;巴西1948年至1979年,31年年均增长率为7.2%,其中1968年至1973年,年均10%以上,被称为“巴西奇迹”,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这些国家都曾迈入现代化门槛,一些国家成为现代化的国家。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间保持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增长速度和持续时间为全世界之最,为中国迈向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不可能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在现代化道路上,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几个大的失衡:一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失衡;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失衡;四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生态环境失衡;五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贫富悬殊。人类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西方现代化道路有哪些经验可借鉴呢?比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人才制度、政府公共政策与制度、政府公共品采购制度等等,就特别值得我们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学习和借鉴。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而且要构建基于更高文明要求的社会文明形态和生态体系,其中包括经济发展方式,包括人民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命方式,包括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包括现代国家的执政能力等。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又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还是中国从一个台阶迈上另一个更高台阶的过程。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序幕拉开之后加速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