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的功效与主治(吴茱萸的作用与功效)

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吴茱萸的作用与功效很大,对治疗疾病有着很大的效果。

简介

吴茱萸,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吴茱萸的功效与主治(吴茱萸的作用与功效)(1)

形态特征

叶有小叶5-11片,小叶薄至厚纸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8厘米,宽3-7厘米,叶轴下部的较小,两侧对称或一侧的基部稍偏斜,边全缘或浅波浪状,小叶两面及叶轴被长柔毛,毛密如毡状,或仅中脉两侧被短毛,油点大且多。

花序顶生;雄花序的花彼此疏离,雌花序的花密集或疏离;萼片及花瓣均5片,偶有4片,镊合排列;雄花花瓣长3-4毫米,腹面被疏长毛,退化雌蕊4-5深裂,下部及花丝均被白色长柔毛,雄蕊伸出花瓣之上;雌花花瓣长4-5毫米,腹面被毛,退化雄蕊鳞片状或短线状或兼有细小的不育花药,子房及花柱下部被疏长毛。

果序宽(3-)12厘米,果密集或疏离,暗紫红色,有大油点,每分果瓣有1种子;种子近圆球形,一端钝尖,腹面略平坦,长4-5毫米,褐黑色,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8-11月。

吴茱萸的作用与功效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主要为镇痛作用,其镇痛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及吴茱萸内酯。静脉注射吴茱萸的10%的乙醇提取物,可使家兔体温升高, 也可提高电刺激兔齿髓引起的口边肌群挛缩的阈值, 其作用强度与氨基比林相当.吴茱萸水煎剂5g/kg和20g/kg均能显著延迟痛觉反应时间,可维持2.5小时都不消失.口服吴茱萸有镇吐作用, 与生姜同服, 镇吐作用可被加强.但亦有报告指出, 吴茱萸煎剂及丙酮浸膏分别给犬灌胃, 对4%硫酸铜所致犬的呕吐均无镇吐作用。

吴茱萸的功效与主治(吴茱萸的作用与功效)(2)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吴茱萸醇-水提取物0.03~0。24g/kg给麻醉猫静注产生依赖性升压效应和提高膈膜的收缩力, 但四乙胺不能拮抗.给清醒大鼠腹腔注射亦引起升压.两侧肾切除、酚妥拉明或心得安都显著降低其升压作用.实验表明: 吴茱萸煎剂、冲剂和蒸馏液, 静注和灌胃均有显著降压作用, 且有剂量依赖性, 降压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长达3小时以上, 降压时不明显影响心率, 但肌肉注射则降压作用甚弱, 对实验性肾性高血压犬及正常兔亦有降压作用.甘草煎剂可使吴茱萸的降压作用丧失.吴茱萸对神经节无阻断作用, 但能对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升压反应.有报告认为, 吴茱萸醇水提物对心血管的作用是通过兴奋α-受体和β-受体产生的。

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吴茱萸中所含的吴茱萸苦素为苦味质, 有苦味健胃作用, 其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吴茱萸的甲醇提取物, 有抗大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水煎剂还具有抗盐酸性胃溃疡和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溃疡作用, 对水浸应激性和结扎幽门性溃疡有抑制形成的倾向。

吴茱萸对离体小肠活动有双向作用, 低浓度时兴奋, 高浓度时抑制自发收缩活动, 既能拮抗烟碱、毒扁豆碱、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钡、酚妥拉明、利血平对离体小肠的兴奋作用;亦能对抗六烃季胺、阿托品和肾上腺素对离体小肠的抑制作用, 但不能拮抗苯海拉明、罂粟碱、异搏定、美散痛对离体兔小肠的抑制作用。表明吴茱萸兴奋肠管作用与乙酰胆碱能神经和M-胆碱受体无关, 其抑制作用可能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和α-受体关系不太大, 而可能与直接兴奋β-受体有关。

吴茱萸的功效与主治(吴茱萸的作用与功效)(3)

4、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吴茱萸中的拟交感成分对羟福林有松弛离体子宫作用, 除去拟交感成分的残存液则兴奋大鼠子宫并可对抗对羟福林的松弛作用.其兴奋子宫的成分为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芸香胺。去氢吴茱萸碱可能为 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 其兴奋子宫作用能被二甲基麦角新碱阻断而不能被阿托品阻断。

5、其他作用

吴茱萸煎剂对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堇色毛癣菌、 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石膏样小芽孢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吴茱萸水提取物和50%的甲醇提取物有防龋齿作用.吴茱萸素对感染哥伦比亚SK 株病毒的小鼠有抗病毒作用。体外实验, 吴茱萸煎剂及醇、乙醚提取物在体外能杀灭猪蛔虫、蚯蚓和水蛭。

偏方

1、治肾气上哕,肾气自腹中起上筑于咽喉,逆气连属而不能吐,或至数十声,上下不得喘息:吴茱萸(醋炒)、橘皮、附子(去皮)各50克。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七十丸。(《仁存堂经验方》)

2.治醋心,每醋气上攻如酽醋:茱萸一合。水三盏,煎七分,顿服。纵浓,亦须强服。(《兵部手祭方》)[4]

3.治食已吞酸,胃气虚冷者: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干姜(炮)等分。为末,汤服5克。(《圣惠方》)

4.治肝火:黄连300克,吴茱萸50克或25克。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白汤下五十丸。(《丹溪心法》左金丸)

吴茱萸的功效与主治(吴茱萸的作用与功效)(4)

5.治呕而胸满,及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一升,人参150克,生姜300克,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吴茱萸汤)

6.治头风:吴茱萸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绵拭发。(《干金翼方》)

7.治痰饮头疼背寒,呕吐酸汁,数日伏枕不食,十日一发:吴茱萸(汤泡七次)、茯苓筹分。为末,炼蜜丸悟子大。每热水下五十丸,(《朱氏集验方》)

8.治多年脾泄,老人多此,谓之水土同化:吴茱萸三钱。泡过,煎汁,入盐少许,通口服,盖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清,大肠自固,他药虽热,不能分解清浊也。(《仁存堂经验方》)

9.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药各五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局方》戊己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