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子承父业(子承父业是皇室不二人选)

在中国古代子承父业向来是皇位传承的不二选择,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传位大事上没按常理出牌,他死后并没有把皇位传位给子的儿子,而是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赵匡胤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弟不传子?这是大宋的最大谜按。

建国初子承父业(子承父业是皇室不二人选)(1)

《宋史》中的 “金匮之盟”, 是赵匡胤传位于其弟是遵循杜太后的遗愿,宋太后病重之时,把仨兄弟叫了过来,为了大宋江山稳固,赵匡胤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然后再由赵光义传给自己的三弟赵廷美,这样就能避免赵匡胤死后,子继承皇位引发的内乱。传位其子不如传位于又丰富惊艳的的赵光义,这样才能有效地稳定大宋江山。

建国初子承父业(子承父业是皇室不二人选)(2)

在官方史料中记载,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晚上,赵匡胤死于皇帝的寝宫万岁殿,享年50岁,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赵光义之所以能够继位,完全是奉母亲杜太后之命。

令人奇怪的是赵匡胤死后并不是没有儿子,而且有两个受过高等教教育的儿子,完全可以继承大统。一个是二儿子赵徳昭,一个是四儿子赵德芳,赵德芳是后来著名的八贤王。赵匡胤一生也没有给赵德芳兄弟俩封王,也没有将其中一个封为太子,而是把自己的弟弟封为晋王和开封府尹,这个职务是皇储的代表。

赵光义继位后。封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则被任命为京兆尹,也就是皇位的继承人。赵光义是想让赵德昭继位的,可是好景不长,仅仅三年赵徳昭、赵德芳相继去世。而且死的非常蹊跷。

建国初子承父业(子承父业是皇室不二人选)(3)

太平兴国四年,赵匡胤死后的第三年,赵光义调剂大军御驾亲征攻打北汉,特意把赵徳昭带在身边,在攻打幽州的时候,赵光义中箭受伤,便不知所踪,一时间群龙无首。等赵徳昭回到军中,军队发生骚乱,一些将领提出要是找不到皇帝,便立赵德昭为帝。

回到军中的赵光义,听闻这个消息后,心中及其不满,回到京城后,一直不对有功将士进行封赏,赵徳昭极其不满便来询问此事。

赵光义召见赵徳昭,冲他大吼说:“我都不急你急什么,等你当了皇帝在赏也不迟”。赵徳昭听了这话,回到家中取刀自刎。

赵徳昭死后,有效继承人只剩下了赵匡胤的第四个儿子赵德芳,赵德芳身体不好,年纪轻轻,也莫名其妙的死在自己的府中。赵德昭和赵德芳死得太过蹊跷,赵光义无论如何都洗不清“弑兄杀弟逼侄”的嫌疑。这样一来“金匮之盟”便没有了法律效力,顺理成章的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了。

建国初子承父业(子承父业是皇室不二人选)(4)

从此之后直到北宋的灭亡,也没有赵匡胤的后代当过皇帝,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在南方称帝建立南宋,建炎三年(1129),反对宋高宗的大臣发动“苗刘兵变”,大臣要求立他的独生子赵旉为帝。

两岁的赵旉仅仅当了二十六天皇帝,便被惊吓而死,从此之后。赵构便没有了皇子,于是赵构选取了赵匡胤的两个后代作为养子,绍兴三十二年(1162),赵构宣布退位,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赵构退位后,自称不再问朝政。从此赵匡胤的后代重新当上了皇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