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怎么分析人生的(从心理学角度解读人生三大错觉)

现代人常说,人生有三大错觉:对方喜欢我、我又瘦了、我一定能做到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角度来解读一下这个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心理学是怎么分析人生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心理学是怎么分析人生的(从心理学角度解读人生三大错觉)

心理学是怎么分析人生的

现代人常说,人生有三大错觉:对方喜欢我、我又瘦了、我一定能做到。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角度来解读一下这个梗。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一个人到底喜不喜欢我们,应该如何来判断?

根据树洞精的经验,除了极其自恋,或者有钟情妄想症的人,绝大多数怀疑对方喜欢自己的人,其实本身也喜欢上了对方。

正因为这份喜欢,所以才在意对方是否关注自己。正如观察者效应所说,任何确实存在的观察行为,都会对现实世界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简单解读为,当我们一直留意一个人的时候,对方发觉我们留意他(她),肯定也会反过头多观察我们。可以说,这就是错觉产生的主要原因。

曾有人说过,喜欢是一种索取,爱是一种奉献。其实想要知道一个人是否喜欢自己,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重要。

一个人如果真的喜欢你,往往是藏不住的。他(她)会想方设法接近你,博取你的关注。一个人如果爱你,那更是藏不住的。试想一下,你在火炉边,你会觉得冷吗?

从人脑的生理机制来看,大脑会将一切的情绪,情感体验,按照一定的格式刻录下来。当某一种或某几种情绪、情感频繁出现,大脑就会将这种刻痕固化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一种说法,当一个人平均每天想到另一个人超过三次,就是喜欢上了对方。因此,只要男未婚,女未嫁。我们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对方喜不喜欢自己,而应该考虑如何让对方喜欢自己。

根据曝光效应,当我们确定自己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甭管对方喜不喜欢自己,先尽量让自己在对方的脑海中出现吧。只要摆脱这个思想误区,我们就完成了脱单的第一步。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大错觉:我又瘦了。这句话,大概是许多心宽体胖的朋友梦寐以求的佳音。尤其是爱美的女孩子们,正如诗经开篇《关雎》中所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美丽的向往,自古便人皆有之。

不管是能管住嘴,迈开腿的;还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的。往往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完美的身材。这种期待,常常会导致我们潜意识中,以两极分化的形式关注和瘦身有关的一切信息。

两极分化的表现分别为:寻找一切证据证明自己瘦下来了。坚定地固化自己很胖的念头。

第一种虽然有点自欺欺人,但总的来说,只要身体还算健康,身边的人能多一些包容,整体问题不大。但第二种就相当危险了。

人类意识的察觉范围,远比意识的注意范围宽泛得多。可以说,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接收庞杂的信息,而我们平常能够注意到的信息是少之又少。

当我们过度关注形体是否肥胖时,在那庞杂的信息中,总会找到这样或那样的佐证,自证预言。

甚至由于强烈的瘦身愿望,可能导致我们在潜意识中,产生偏执的思维定势。将一些不相干的问题过度解读,产生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联想(比如看到广告单上的汉堡包,都能想到自己身上有多少脂肪),其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形体障碍。

形体障碍指的是:过度在意自己身体某一部分的特征。即使该特征消失了,思维中的注意力也不会转移。多发于青少年,女性的患病率远高于男性。

树洞精就曾在网上遇到过一位相当棘手的网友。那是一位高二女生,身高一米七多,体重却只有不到七十斤。已经出现乏力、晕眩等生理反应,却依然固执地认为自己很胖。每天都坚持运动和节食减肥。对此,树洞精也爱莫能助,只能劝她去精神科寻求专业帮助。

因此,树洞精在这里奉劝所有爱美的朋友,真的想要良好的身材,一定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千万不要被执念所控制。

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个错觉:我一定可以做到。严格来说,这其实并不算是一种错觉。树洞精更愿意将其解读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是,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我们自信是好的,但如果盲目自信就悬了。

对此,树洞精只能说,正常人想要避免盲目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三思而后行。有意识地避免打肿脸充胖子。如果无法控制自己,可以去专业机构检查一下,是否有轻度躁狂症状。

最后祝大家吃好睡好,生活愉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