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耳放pha3和pha2a(丢掉苹果真无线)
本来想直接用这篇文章作为视频文案,但最后发现还是一不小心写多了,这要是当成视频文案来,估计得讲个20多分钟(现在都是5、6分钟搞定短视频)再加上“传统片头”,想想还是算了。决定之后的评测视频会直接“延续”之前开箱上手,直接上耳塞搭配,因此时间不会太长,不过鉴于既然已经决定图文方向和视频会有不一样,那这篇文章就可以稍微“放纵”下自己,和大家仔细聊聊海贝这款“杀进”3千元价位的HiFi播放器。
那它究竟能不能成为喜欢听音乐的小白“入烧”神器?这里先说下我的观点,相比于泛滥的智能手机,便携式音频产品的数量堪称“少得可怜”,尤其是今年大环境,产品更新速度明显放缓了,不过厂商还是努力把精力集中在3K左右价位的便携播放器上,因为这个价位可以算是初烧首选,也是众厂商“厮杀”主战场。
这不,海贝也更新了自家入门中端产品。
HiBy R5 II
其实看这命名,并没有新起个系列,说明在R5系上,还是有很多能够深入挖掘的“亮点”。
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海贝音乐的认知其实可能还停留在软件上(这在之前海贝新R6评测中已经详细说过,故不再撰述),简单来讲,专业听众或者对这行稍微了解的用户都知道,海贝音乐在业内可以说是“人尽皆知”,旗下也曾推出过不少播放器和耳机产品,最近的入门级播放器则要追溯到三年之前,也就是第一代HiBy R5,当时也是备受好评的一代产品,“士别三日”再次更新产品线,也从另外角度说明,在R系产品线中有举足轻重位置。
HiBy R5 II可以说是了解海贝的一个“突破口”。
这里先来简单概述下HiBy R5 II,在售价方面,用户自然是希望可以便宜一些,HiBy R5 II延续了和前作差不多的价格,不同的是,这次提升还是很有诚意的,不仅带“A类耳放模式”,还支持双ES9219C解码、3.5单端、2.5和4.4平衡接口、全功能Type-c、QC3.0快充等等,总之,这是一款很专业且对于入烧用户来讲,接受起来也毫无负担的音乐播放设备。
其实不仅是对上代HiBy R5而言,对于3K元挡位这个价位段播放器来讲,都面临一个问题:大差不差的DAC、耳放选料、甚至在对声音来讲没有那么大的硬件“参数”上,都快和手机一样内卷了。
这就非常没劲儿。
您可以理解为播放器推力不行,也可以理解为......配置过于相似实在是太卷了。
对特别喜欢“整活”的海贝来讲,推出更迭版本其实是非常明智的,3K元恰恰是小白入烧、甚至是“退烧”的一个比较极端价位,谁拿捏住了这个价位,那对于品牌形象、口碑都是正向导向。但难就难在,想要做出差异化,又要控制成本,海贝又是如何把握这个“度”?
听了将近两个月HiBy R5 II后,我认为这台HiFi播放器是完全可以和市面上同档位播放器区别开来的,不说别的,就光说内部的DAC和放大部分,就够聊一期,海贝这款播放器就选用了更高价位中高端才上的ESS ES9219C,这颗DAC优势在于信噪比达到130dB,除了参数指标好外,更关键在于可以让声音背景更为干净,另外在支持文件格式上,也最高支持DSD256、PCM768kHz/32Bit音频规格,此外这颗DAC还具有大电流输出特点,这样与后方耳放部分就有一个很好的匹配,让耳放可以得到更充沛释放,这点我在后边详细来聊。当然在这个价位上,我个人认为给用户留一个“静谧干净”的印象最为关键,因此除DAC部分外,在旗舰播放器上的独立晶振FPGA时钟再生系统中的两颗晶振也被“下放”到HiBy R5 II上,在机身内使用了163颗高精度电阻,19颗松下高分子钽电容,以及4枚ENLA音频电解电容,作用当然是起到“修饰”声音作用,来进一步让背景更为安静静谧。
我知道很多用户会把DAC作为有且唯一参考,这没错,但其实作为HiFi中重要一环,耳放放大部分同样是不容小觑。
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同价位播放器的“杀手锏”。
大家都知道,功率放大器分为、A类、B类、AB类还有D类,A类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甲类,A类是指信号能够完整通过单个放大器,但是它效率并不高,实际只有15%-35%,大部分都转变为了热量,所以只普遍用在功率放大器上,那为什么有这些问题,海贝还会用呢?因为在低电平无交越失真和开关失真,声音顺滑,动态瞬态表现好。
另外A类在结构上有单管和推挽两种形式,HiBy R5 II采用了推挽A类结构,输出级使用的是共集电极电流放大模式。为了提升声压,HiBy R5 II用了“全平衡分立”输出架构,用两声道共计16颗双倍的三极管,来进行匹配,这样高电流输出以及控制能力,让它在大功率输出时候能有非常低的失真。当然A类有个问题,就是发热量大,那放在这么小一个播放器中,岂不是真“过高”?这就需要靠内部的温度补偿功能来“降温”,和手机中的“导热系统”有异曲同工地方。
相比第一代R5,HiBy R5 II个头我觉得还算是小巧、重量控制得也在接受范围内,这可比R6、RS6要轻得多。屏幕方面升级了4.7英寸720P分辨率,看起来更顺眼。接口十分齐全,支持3.5/2.5/4.4单端平衡全配齐,三个接口支持LO/PO功能随意切换,搭配耳机或是台式系统都变得无比方便,在使用上非常方便。
除了海贝自有的UAT外,LDAC、apt-X HD等等主流传输编码均支持。
另外,4500mAh电池在续航时间上可以长达35小时,在A类模式下,HiBy R5 II的续航也能达到10小时(实测大概是8、9小时),不过QC3.0能够很快充满电,因此也不需要太担心电量问题。此外对于HiBy R5 II而言,在大容量电池与更短供电路径的加持下,播放器能提供更加纯净与稳定的电流,从而可以发挥硬件的优势。
还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HiBy R5 II内置系统方面来到了最新版本的HiBy OS,全局可以绕开SRC(这在之前评测中也有详细说明,也不再进行撰述),这配合市面上所有的音乐APP都可以提供源码输出的好声音,包括一些热门的第三方音源软件。
作为一款音频播放器,声音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其他都是次要的,对于这个价位段播放器其实我是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非得通过更好的处理器来让系统流畅才能显出更好的“优势”?最关键的不是声音表现吗?至于滑屏而言,流畅不久完事儿了,况且425作为播放器CPU完全够用。
看了某播放器还把跑分当卖点?真把自己当没通信模块手机啊?
当然,好的用料不过是打造好声音的关键要素之一,那么HiBy R5 II实际的声音究竟表现如何,还要听一听才知道。
这里先来个总体概括。
在普通模式下,音质还是比较扎实的,人声的部分听起来有一定的温润感,起来清晰干脆。而对于低频部分的表现则相对沉稳、强而有力,高频的延展度不错,在特别宽松的风格下,听感通透且干净。总体来说,它在搭配耳机时所能表现出声音的特点并没有明显的短板,在入门价位也是稳稳处在第一梯队的。
开启A类模式后,声音变得更加从容,声底同样很干净,解析力出众,搭配耳机面对绝大多数流行人声都有极佳的表现,较为贴耳,而在三频方面,整体表现比较均衡,不管是在声音素质、细节表现力,过度平滑顺畅,低频和人声的分离度较好。而且风格上偏淡雅,这也让HiBy R5 II拥有了较为广泛的乐曲适应性,各种类型的音乐都能诠释得不错。
接下来就结合手头几款塞子来说说,第一条是我特别喜欢的器乐塞子,奥莱尔今年又推出了T版本,好像是低频“增强”版,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只搭配liquid平衡线就行,Jasper其实搭配不好就特别亮,打开A类耳放模式后,就能感觉到是加强了“控制力”,但因为播放器本身推力就“足”,确实能够让你体验到“华丽”感,高频延伸、泛音非常充沛,低频量感、弹性、凝聚力也保持在一个特别“充沛”的状态,声场不算大,但是很规整,人声要饱满润泽很多。
而Lasya则在低频氛围、人声的韵味上,表现比较出色,HiBy R5 II搭配下米西亚声线明显厚润而不失灵动,很好地平衡了密度与韵味感,不至于过于粘腻。
在其他频段表现上,例如HiBy R5 II搭配下低频也不像有的动圈耳机特别强调“量感”,低频不冗余粘腻,有一种“俊俏”感,弹性以及凝聚力也都出色,速度感上佳,此外在下潜放也有一定提升;高频方面,在器乐泛音、延伸方面都有一定加强,其实和我之前对一款旗舰动圈的描述“小提琴弓弦凌厉的高瞬态响应、三角铁敲击后清晰的延伸以及吹奏铜管时气流涌动摩擦后优美清丽的回响”。
在大耳方面我也尝试搭配了HD600罗马尼亚版本,当然我也是抱着“试一试”,没想到驱动得还有模有样,本身HiBy R5 II风格就是偏于中性的,因硬件以及调音取向,略微“偏暖”一点儿,不过因本身是在输出电流方面占有很强优势,推动圈耳机其实是绰绰有余的,可喜可贺的是能把HD600推“开”这里“开”指的是声像靠前一些;横向和纵向声场层次把握准确,有一定空间感,不至于过于狭窄;而至于HD600引以为傲的“堂音”相比台机来讲还是有所“收敛”。在更复杂台式系统上因较多混响产生的这种声音表现,在HiBy R5 II是细微的,这种低混响显然更健康一些(也不是一板一眼那种过于严肃风格),如果还是喜欢更为活跃的一些声音,在机内通过MSEB就能调,但作为忠实的“原声党”,还是觉得HD600直接搭配Hiby R5 II正合适。
这里留个视频预告,我自己也购买了DROP的HD58X,目前还在运输中,等七月底到时候再和另外的同品牌播放器一起与大家进行详细分享。
总之,HiBy R5 II相比于一代在解析力,调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可谓是一款体验比较均衡、无明显偏科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不失为入门级中的“优等生”。对于许多朋友来说,2000-3000的价位,选择这样一款轻巧便携播放器,实属明智之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