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

“二次重现”此说法为本人发明,我之前把这种技巧称之为“一分为二”。指的是在电影中对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事件分成两段进行剪辑,一般会将这两个片段安排在影片的开始和结尾。例如,描述片子开始部分描述A君与B君约会,然后电影主要讲叙一段三角恋,最后A君与C君好上了,在结尾的时候,是C君的回忆,就是一开始A君与B君约会的画面,但原来C君一直在暗处观察。

我准备通过几部电影来论述这一艺术技巧,首先是刘伟强导演的《雏菊》。电影在开始两分钟左右出现女主角跑到屋檐下避雨的镜头,从躲进去到雨过天晴这一段一直是女主角的内心独白,关于主人公对爱情的感受并且引出下面的情节,可以说是一个引子。片子的结尾部分重述了一遍女主人公躲雨的部分,观众会发现原来两位男主人公分布在屋檐的两边,而且很多镜头都是对前一段的回答。下面我通过静态的影片截图和文字介绍大概介绍一下这两段。

前一段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1)

从女主角画板掉下的红黄绿三种油彩被雨水冲刷。女主人公内心独白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2)

雨过天晴。注意倒影中的广告牌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3)

倒三角的构图,前景曝光不足衬托雨过天晴

后一段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4)

同样的镜头,只是颜色上作了饱和度的降低,仅仅用遮罩给三个主人公留下一点暖色调。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5)

重点突出了表现生命的绿色,这个镜头直接引出蹲着的男主人公之一以及另外一位男主人公。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6)

前后呼应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7)

雏菊出现代替天空成为构图中的主体,也再次点明了片名以及主题。

《雏菊》中的这一场景发生在屋檐之下,我们首先来观察位置关系。

能够看到女主角为于画框的正中央,而饰演杀手的男主角位于左侧,蹲着并且脚边放着一盘雏菊,饰演警察的男主角位于右侧,在正上方是一个广告牌:No matter what,the future can be changed.这个大全景出现在影片开始,也就是一开始就暗示了三人的关系以及点明了主题:无论怎样,未来是可以改变的。当然,我不认为这就明确是电影的主题,也许这只是导演的一个朦胧的意念。

这两段再现的是同一场景,只是主旨跟主要表现人物发生了变化.最大的改变的是色调发生了变化,前者是彩色,后者把主人公之外的部分处理成黑白,而对主人公部分则加强了暖调以及高光部分的表现,另外就是油彩部分最后只剩下了绿色,通过绿色引导出杀手.接着下一个镜头引出镜头。

前一段的雏菊是一闪而过的,作为美的代表,它成就了影片中最后一个镜头。在前一段中,倒影中的广告牌的内容也是独具韵味的,倒影看不清楚,但又是画面中最重要的内容。最后两人说出那段话,有点略显生硬。

前一段中的音乐带者温馨的微风,轻轻拂过脸上,让人感觉很舒服。后一段是由枪声引出的一段,之后配乐消失,直到片尾曲出现,自然,后一段带有一种写实风格,让人更加扼腕疼心,因为主人公此时已经全部死亡。最后一个声音Flowers也是很有意思的,当然,我觉得这里不加上Flowers也有它的优点。

接下来我说一下盖·瑞奇的《偷拐抢骗》,他的二次重现技巧与《低俗小说》相似,这是因为整个影片采取了一种倒叙的结构方式。因此片头片尾是同一个场景中的同一件事情。

前一段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8)

机器从一个人的背后升起,出现两位主角。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9)

“土耳其”的近景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10)

“汤米”的近景

后一段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11)

又用了一遍前面的镜头。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12)

汤米近景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13)

小狗的近景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14)

土耳其的近景,然后一个旋转镜头,转到下一个机位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15)

出现钻石中间人,也就是一开始那个背影。

盖的电影重视情节的发展,线索的设置,如前文叙,由于是倒叙结构,所以必须有二次重现的技巧,而且这个时候往往所用的镜头及机位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对白上第二个是对第一个的继承和发展,也可以说是导演是为了保持故事完整性,是为了讲故事而设置技巧的。

跟前面所说的一种渲染气氛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下面做一个总结:

设置二次重现的作用

渲染氛围,揭示主题

倒叙

埋下伏笔,前后呼应

如何构造电影元素

对白的延续,色调的改变,道具的前后呼应,

隐藏角色到后一段才出现,或者前面给个全景的镜头。

人物视点的改变 参考 《JSA共同警备区》从一个游客所拍的照片说明第二段

《JSA共同警备区》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16)

前一段捡起帽子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17)

俯拍游客抢拍镜头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18)

后一段捡起帽子,游客的照片定格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19)

照片中的人物的定位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20)

定位到第三个人

电影雏菊两个版本的不同(影片雏菊中的二次重现)(21)

第四个人,并且一个大全景说明四人的位置关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