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最悲伤的情诗(写下一首哀怨缠绵的七言绝句)

写在前面:

五考方得一第,十年不离青袍。李商隐人生的种种不幸,归根结底,还是由他所处的那个年代造成的。

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昔日的大唐盛世已经一去不返,朝中政治腐败,朋党倾轧,藩镇割据,整个社会都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十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愈发贫寒,身为家中长子的李商隐从此“佣书贩舂”,小小年纪就担负起了养家的重任。

他的忧郁、敏感和清高,自然脱不了早年的人生经历,当然还有后来命运强加给他的种种曲折和不如意。

李商隐和杜牧都是晚唐比较出色的诗人,相比于杜牧的不得志,他显然要悲催得多,因为,究其一生,他都没有得到实现理想的机会。

内无强劲,外乏因依”,在晚唐那个讲究门第观念的社会,这就是为什么李商隐虽然才华满腹,却依旧对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的原因所在。

一语成谶,唐文宗大和六年,20岁的李商隐再次应试落第,备受打击的他没有返回故乡,而是去投奔在华州作刺史的表叔崔戎。

这首七言绝句《初食笋呈座中》就是写在彼时,从这首诗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的忧虑,还能领略其彼时的心路历程。

李商隐最悲伤的情诗(写下一首哀怨缠绵的七言绝句)(1)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唐 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

简译:

鲜嫩的笋壳包裹着嫩嫩的竹笋,竹林中的新笋刚刚出土,就被拿到於陵的集市上去议价,因为新生的竹笋如黄金一般贵重。

京城长安附近有大片的竹林,就因为竹子多的数不胜数,人们才忍心剪断有着凌云之志直上云霄的嫩笋吗?

李商隐最悲伤的情诗(写下一首哀怨缠绵的七言绝句)(2)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彼时22岁的他在其表叔崔戎幕府中掌管章奏之事,此首诗哀怨缠绵,深情不已,充分体现了他诗歌“深情绵邈”的艺术特色。

嫩箨香苞初出林”,郁郁葱葱的竹林里,鲜嫩的笋壳包裹着嫩嫩的新笋破土而出,是那么朝气蓬勃,富有生机和活力,“嫩箨”即鲜嫩的笋壳,“箨(tuo)”是竹皮、笋壳,“香苞”即藏于笋壳中的嫩笋。

竹林看似静悄悄,却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陆游在其《东湖新竹》一诗中这样形容新竹的成长过程:“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诗的首句落笔不俗,诗人直接将一幅充满青春活力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虽然隔了久远的时光,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得到那竹林中孕育的无限生机。

李商隐最悲伤的情诗(写下一首哀怨缠绵的七言绝句)(3)

来日可期,初生的嫩笋多么美好,可是,诗人却在次句做了一个让人心痛的转折:“於陵论价重如金”,“於陵”是县名,唐时为长山县,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此诗中是泛指,即各地的意思。

因为新笋鲜嫩可口,虽然在各地价格和黄金一般昂贵,还是求者众多,所以,还没等它长成竹子,就被挖出来论价售卖了。

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清朝的际智如此盛赞嫩笋出林的气势,原来,它们都是有着凌云之志的,可是,还未出林就被无情的摧残了,这是多么叫人心痛的事情。

李商隐最悲伤的情诗(写下一首哀怨缠绵的七言绝句)(4)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三、四句是对次句悲哀之情的拓展和延续,至此,全诗的情绪已经达到了巅峰。

皇都”指长安,“陆海”本意为大片竹林,此诗中暗喻人才众多,“凌云一寸心”谓嫩笋虽仅有一寸之长,却有凌云之志,语义双关。

就因为京城长安附近竹林茂盛,才可以不珍惜新生的嫩笋,而随意的“於陵论价”“忍剪凌云一寸心”吗?

这两句语义双关,嫩笋既是竹林里的新笋,也是少年诗人自己,彼时,李商隐22岁,之所以来投靠表叔,皆是因为两举进士不第。

李商隐最悲伤的情诗(写下一首哀怨缠绵的七言绝句)(5)

李商隐少有才华,胸怀大志,大和六年,20岁的他踌躇满志进京赴试,本以为志在必得,却不料又一次铩羽而归,这实在是令他心有不甘。

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落第,不被人赏识,或许就是因为长安城里的人才太多了,少了自己一个又能怎样呢。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自己就如那被“於陵论价”的嫩笋一般,凌云之志夭折在即将出林的时候,空有“嫩箨香苞”,却没有昂扬九霄云外的机会,如何不让他悲叹呢。

前两句虽有惋惜之情,可情绪还是平稳的,后两句则直接将其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推向了高潮,哀人生际遇之不幸,悲才华得不到赏识,这愤懑之情又岂是一个“”字可形容?

李商隐最悲伤的情诗(写下一首哀怨缠绵的七言绝句)(6)

写在后面:

其实,出现在李商隐生命中的贵人也不在少数,所谓的贵人就是赏识他,真正栽培他的人,崔戎是,令狐楚也是。

17岁时就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不仅亲自教其作文,还资助其家庭生活,并将其引为幕府巡官,不过,这一切在令狐楚过世后,很快就结束了。

而崔戎和他不仅有着亲戚的情分,更有知遇之恩,他送李商隐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到南山读书,转年,他调任兖海观察使,又让他掌管章奏之事。

可惜的是,在兖海不到一年,崔戎就因病去世了,李商隐再次失去了依靠,不得不离开崔府,另谋出路。

而李商隐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被卷入了牛、李两党之争,稀里糊涂地成了政治上的牺牲品,这也是他郁郁不得志的一个主要原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李商隐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但是他却成了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清代的蘅塘退士在其选编的《唐诗三百首》里,收录其诗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宦海浮沉,这是李商隐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刘玲子candy

李商隐最悲伤的情诗(写下一首哀怨缠绵的七言绝句)(7)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