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经典剧场(曹禺名剧北京人创作80周年)

今年是曹禺诞辰110周年。80年前,1940年深秋,在四川小城江安,爱恋着契诃夫,爱恋着方瑞的青年曹禺,感受着时代的苦闷,憧憬着时代的未来,开始动笔写《北京人》:“中秋节,将近正午的光景,在北平曾家旧宅的小花厅里,一切都还是静幽幽的,屋内悄无一人,只听见靠右墙长条案上一座古老的苏钟迟缓地迈着‘滴嗒滴嗒’的步子,屋外,主人畜养的白鸽成群地在云霄盘旋,时而随着散开一片冷冷的鸽哨响,异常嘹亮悦耳。”

《北京人》第三幕第一景中,愫方和瑞贞有一段对话:

愫方不说吧,瑞贞。你听,这远远吹的是什么?

曾瑞贞城墙边上吹的号。

愫方凄凉得很哪!

曾瑞贞嗯,天黑了,过去我一个人坐在屋里就怕听这个,听着就好像活着总是灰惨惨的。

愫方是啊,听着是凄凉啊!可瑞贞,我现在突然觉得真快乐呀!这心好暖哪!真好像春天来了一样。活着不就是这个调子么!我们活着就是这么一大段凄凉又甜蜜的日子啊!叫你想想忍不住要哭,想想又忍不住要笑啊!

这是全剧最关键的一段台词,是全剧的“戏核”。1983年9月14日,曹禺同田本相谈话时提到:“《北京人》中的号声,是我在宣化生活中得来的,那时天天听到号声,每听到这种号声,说是产生一种悲凉感,不是;感伤,也不是;是一种孤独感。我童年常有这种孤独感,这种印象是太深太深了,就写进愫方的感受之中,写到戏的情境之中。”

曹禺经典剧场(曹禺名剧北京人创作80周年)(1)

1957年北京人艺第一版《北京人》剧照

1957年3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剧团(以下简称“广播剧团”)在北京演出《北京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演出此剧。3个月后,1957年6月15日,曹禺担任院长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公演《北京人》。北京人艺1957年版的《北京人》演出了48场,而广播剧团1957年版的《北京人》在1962年和1979年两次复排,演出场次达到250场。广播剧团版的《北京人》至今被评论界、戏剧界公认为最成功的演出版本。

北京人艺的《北京人》演不过广播剧团,令人费解。演员叶子在1957年北京人艺版的《北京人》中饰演曾思懿。据叶子回忆:“《北京人》上演之后,收获了一片好评。遗憾的是,这出戏却不太上座,没演多少场就停演了。”相比《雷雨》和《日出》,《北京人》是一个难演的戏。但是北京人艺组建的《北京人》剧组演员阵容之强在当时是少有的:叶子饰演曾思懿,舒绣文饰演愫方,董行佶饰演曾皓,蓝天野饰演曾文清,吕齐饰演袁任敢。而以排演广播剧为主的广播剧团当时才刚开始舞台剧的排演,《北京人》的上演是第一次尝试。强大演员阵容的北京人艺版《北京人》没有留得住,而缺乏舞台演出经验的广播剧团版《北京人》却久演不衰,成为广播剧团的“看家戏”。这是什么原因呢?

演员蓝天野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提到了演员的搭配:“这个戏里有一个人物是特别重要的,就是愫方,我觉得这个角色有点难为舒绣文大姐……在《北京人》中,可以饰演曾思懿的演员不止一位,如果舒绣文大姐能演,那是会非常精彩的。但是没有能演愫方的演员。愫方是一个很重要又很难演的人物,但舒绣文大姐还是全力以赴。”

愫方是《北京人》的灵魂,愫方这个人物在舞台上立住了,戏就成功了一半。广播剧团的演出,最为观众称道的就是李晓兰对愫方形象的塑造。李晓兰曾经是北京人艺的演员,1956年调至广播剧团。北京人艺1957年版《北京人》中饰演愫方的演员舒绣文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一级演员。即使演员搭配上有缺陷,北京人艺强大演出阵容的《北京人》也不至于演出40多场后就停演了。北京人艺1957年版的《北京人》没能留得住,关键问题不是舒绣文演愫方勉为其难,而是让田冲做《北京人》的导演勉为其难。

“1956年秋,副总导演欧阳山尊要我选择一个戏,作为我从导训班毕业的汇报,我想排《肥缺》,但不允,后由剧院提出三个戏要我选,这三个戏是《风雪夜归人》、《北京人》和《翅膀》,我选择了《翅膀》。这是苏联作家的剧本,又不允,那我已经无选择的余地了,只好同意排《北京人》。我记得巴金小说《家》,在曹禺改编的剧本中,觉新有一句台词,‘凡事勉强就不好。’我的心情在当时很像觉新,‘我得到的不是我要的,我要的不是我得到的。’”这段文字摘自田冲的“自述”。几十万字的“自述”,其中只有几百字是关于《北京人》的。

田冲是北京人艺杰出的表演艺术家,表演十分有激情。1957年的《北京人》是田冲在北京人艺执导的第一个戏,但它不合田冲的胃口,田冲坦言,在曹禺的作品中,总有一个他不喜欢或不理解的角色:“在《北京人》中看到袁任敢时,先就感到格格不入,更不用说那北京猿人了。”田冲不愿意导演《北京人》,而且演员搭配都是剧院指派,他说了不算,所以,“排得不顺利。”让田冲执导《北京人》勉为其难,让舒绣文演愫方勉为其难,这是北京人艺1957年版的《北京人》没能保留下来的主要原因。

1957年6月,周总理观看了北京人艺的《北京人》演出,到后台与演员们交谈。广播剧团的《北京人》,周总理看过不止一次。黄伟康在《记周总理对〈北京人〉的关怀》一文中,讲述1957年和1962年周总理两次观看广播剧团演出《北京人》的点滴情况:“一九五七年初,新成立的中央广播电视实验剧团把曹禺的名著《北京人》搬上了舞台。四月二十一日,剧团正在儿艺剧场演出,演到三幕的当中,周总理来到剧场,悄悄地坐在了普通的观众席上。演出结束后,总理来到了后台,大伙儿一拥而上,争着和总理握手。总理详细询问了剧团和演出的一些情况。当他听说全团总共三十人而且在建团阶段就排演了《北京人》时,立即亲切地鼓励说:很好,成事不在人多。”

成事不在人多。广播剧团的《北京人》轰动京城,久演不衰,导演蔡骧功不可没。蔡骧毕业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是曹禺的学生,极爱《北京人》:“一九五六年夏,当我终于得到排演机会,兴致勃勃地去向曹禺师请求同意时,他却劝我放弃这个打算。他说:《北京人》是‘关门戏’……但我仍坚持要排,他只好同意。”(蔡骧:《〈北京人〉导演杂记》)

蔡骧从《北京人》的剧本中闻到了契诃夫的味道,闻到了抒情诗的气息:“如果说《北京人》是诗,那么这首诗的灵魂是愫方。”蔡骧导演的《北京人》,受到观众的喜爱。曹禺看了广播剧团的演出后,写信说:“你们的演出,使我回忆起写戏的年代。那时我30多岁……我的一个不太好的剧本,被你们演得这样成功,非常感谢!”

1987年,北京人艺重排《北京人》,导演夏淳,主要演员有王姬、冯远征、罗历歌、张瞳、马星耀。作为北京人艺演出史上的第二版《北京人》,这次排练,导演夏淳改变了过去演出该剧时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划分“好人”和“坏人”,改变了历来将愫方和曾文清的关系作为重点的处理方法,以全新视角解读角色性格的复杂性,将曾瑞贞推到主要角色的位置,突出了她的叛逆性格。1990年,导演夏淳调整演员阵容再次重排《北京人》。这两版《北京人》,在当时话剧十分不景气的情况下,演出场次不是很多,但夏淳对这两版《北京人》在回归曹禺的道路上所做出的探索,却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作者:杨庆华

(原标题:曹禺名剧《北京人》创作80周年 哪版《北京人》最经典?)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u015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