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批10万尾中华鲟放归长江(长江南京段首次增殖放流300尾中华鲟)
扬子晚报讯(记者 万承源)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施行两周年之际,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在南京长江边举行增殖放流活动,300尾被植入标记芯片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被放入长江。记者获悉,这是长江南京段首次对中华鲟进行增殖放流。
中华鲟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已连续多年未发现自然繁殖。当天,被增殖放流的300尾中华鲟2021年10月通过人工繁殖方式培育,体内都被植入了PIT芯片。据介绍,PIT芯片相当于中华鲟的“身份证”,研究人员可通过其完成对中华鲟信息的记录捕捉,日后如果回捕,也可以对它们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工作人员只须手持扫码器在中华鲟体外扫描,就能读取每条鱼独有的“身份证号”,进而查询到它们的出生时间、繁殖单位、放流时间等详细个体信息。
将被投放入长江的人工繁育中华鲟
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廖小林介绍,随着长江十年禁渔,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如果从现在持续推进中华鲟增殖放流工作,再加强中华鲟产卵场的生态修复,中断多年的中华鲟野外繁殖有望恢复。
本次长江增殖放流活动由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联合承办。活动中还向长江干流投放人工繁育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4000尾,将与投放的300尾中华鲟一同补充长江珍稀水生生物种群数量,维护长江生态平衡。
校对 盛媛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