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登泰山记如何描写日出(登雪峰有滋观日出有味)

一千三百多年前,年青气盛的杜甫在游历泰山过后,他认为造化(大自然)特别钟情和偏爱于泰山,将她装扮的神奇秀美,高耸入云,山南、山北割昏晓。登上泰山极顶,令人感奋激动,并且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来抒发自己凌云壮志的思想情怀。 ——引题

姚鼐登泰山记如何描写日出(登雪峰有滋观日出有味)(1)

著名的美学家、北大教授杨辛在讲述《美学原理》时,谈到了泰山的美。他认为泰山的“巍峨、高大和雄壮”是它自然形态的美,而人们更多关爱和注重的是古人赋予泰山的人文情怀。杨辛教授在讲到美的不同范畴时,还特别通过西岳华山的秀颀和挺拔的自然形态与泰山作比,在突出强调了泰山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的同时,更多的强调泰山沉淀的厚重的历史文化。

姚鼐登泰山记如何描写日出(登雪峰有滋观日出有味)(2)

姚鼐登泰山记如何描写日出(登雪峰有滋观日出有味)(3)

朋友圈内爱好书法的不乏其例。对于他们的作品不敢妄加评论。曾记得几年前,看到朋友在练笔“泰山”二字时,我情不由衷地妄言建议到:“你应该蘸墨饱满,行笔粗犷,彰显泰山的古老苍劲,追求厚重踏实的目的才对!如若书写“华山”二字,行笔则需要纤细秀颀方好,借以表现她的险峻、高耸和挺拔之美!”真没料到我这个门外汉的提议,竟然赢得了好友的认同。

姚鼐登泰山记如何描写日出(登雪峰有滋观日出有味)(4)

据说上古之时,前往泰山封禅的帝王就有七十几个。《旧唐书》中记载:“开元十三年十月辛酉,东封泰山,发自东都。十一月丙戌,至兖州岱宗顿。己丑日南至,备法驾登山,仗卫罗列山下百余里,诏行从留于谷口,上与宰臣礼官升山……燔紫燎发,群臣称万岁,传呼自山顶至岳下,震动山谷。”这是帝王封禅祭祀时的博大壮观的场景。

姚鼐登泰山记如何描写日出(登雪峰有滋观日出有味)(5)

泰山是一座自然风光优美的山。它峡谷幽壑,奇峰怪石,山高水长,极顶触云,历来都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迁客骚人。他们为泰山泼墨挥毫,吟诗作画,抒写情怀。清代的散文家姚鼐就是文人墨客中的一员。他以《登泰山记》之文,又为泰山的传统文化增添了光彩的一笔。

姚鼐登泰山记如何描写日出(登雪峰有滋观日出有味)(6)

作者在开篇以介绍泰山的地理环境入笔,然后交代前往泰山的时间和路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作者在记叙中采用短语,巧用动词:如:“乘、历、穿、越、至”使表述干练而不拖泥带水。加快了文章叙述的节奏。其中“乘风雪”无不体现着作者不顾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和路途遥远的艰辛劳苦,一心前往泰山的执着个性。

姚鼐登泰山记如何描写日出(登雪峰有滋观日出有味)(7)

尤其是文中的两次场景描写,更是值得人们品位。

首先是登山和到达山顶时的情景:“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道路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雪天大雾弥漫,顺着中岭攀登更是险情重重,路遇山崖挡道,道路湿滑,磴几不可登,随时都有摔倒滚山的风险,登上极顶真是风险百倍。然而,通过自己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终于与同伴到达了山顶!

姚鼐登泰山记如何描写日出(登雪峰有滋观日出有味)(8)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苍山被白雪覆盖着,雪光就好像明烛一般,映亮了南面的天空。俯视遥远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在夕阳的映照下,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登上极顶,在路途上大雾弥漫,道路湿滑,时时遇有崖限当道的风险,这需要艰难的付出和巨大的体能消耗。然而所有的风险,都随着登上泰山极顶,一下子忘掉了。一幅夕阳映照下的,有老城、有汶水,有徂徕山和云雾飘带的长幅画卷呈现在眼前。这正是“泰山极顶瞰新容,风光无限在险峰。”这种前后映衬的表现手法,尽显登顶的欢欣,这无不是妙笔天成。

姚鼐登泰山记如何描写日出(登雪峰有滋观日出有味)(9)

我们再看日观亭中观日出的情景描写:“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

姚鼐登泰山记如何描写日出(登雪峰有滋观日出有味)(10)

五更时分天色微亮,作者与知府大人坐在日观亭,山风扬雪直扑面门,脚下山谷云气吭砀弥漫,远处白色的山峰,就好像赌局中投掷的骰子似的那样矮小。天际间的云彩呈现着五颜六色。这是作者在日出前的铺垫之笔,利用山谷中氤氲弥漫云气和远处的矮峰,映衬着日观亭的高耸与奇险。以“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一句带入日出的高潮。

姚鼐登泰山记如何描写日出(登雪峰有滋观日出有味)(11)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太阳初升起来,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在晃动摇荡承载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有的人说,这就是东海。回头看日观亭以西的山峰,既有被阳光照到的,也有没被照到的,呈现出或红或白等错杂的颜色,看情态就好像弯腰曲背,十分恭敬的样子。

作者调动了人们的视觉、色泽变化、联想和想象,晦明变化,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用“而皆若偻”的拟人行为,突出了泰山主峰令尊的高大形象。虽说作者在此着墨不多,但也足以将太阳冉冉升起的过程和五彩缤纷动感画面,生动地至于读者的眼前。

姚鼐登泰山记如何描写日出(登雪峰有滋观日出有味)(12)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不忘提及泰山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先人留下来的镌刻遗迹。“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在谈到古老的文化遗迹时,还心存遗憾:“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姚鼐登泰山记如何描写日出(登雪峰有滋观日出有味)(13)

纵观全文,特别是作者在描写登顶和看日出的两个场景的过程中,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当代散文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的着力铺排的抒情作比,让人感怀姚鼐的抒情文字甚少,即使有也只是间接的抒情。然则,《登泰山记》一文,也不乏表达了对祖国山河壮美和传统文化的咏叹眷恋之情!

姚鼐登泰山记如何描写日出(登雪峰有滋观日出有味)(14)

图片/网络

文字/林海(原创)

编辑/拾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