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智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故事大道理鹬蚌相争)

战国时,纵横家们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口才,说服各国国君采纳自己的政见当年的苏秦游说六国采纳自己的抗秦之策,最后身挂六国相印,显赫一时他的弟弟苏代也成为纵横家,辗转各国,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小故事大智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小故事大智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故事大道理鹬蚌相争)

小故事大智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战国时,纵横家们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口才,说服各国国君采纳自己的政见。当年的苏秦游说六国采纳自己的抗秦之策,最后身挂六国相印,显赫一时。他的弟弟苏代也成为纵横家,辗转各国。

有一次,苏代正在燕国做宾客,恰逢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王十分惊恐,因为以当时燕国的武备要抵御赵国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燕王没有办法,只能加紧调兵遣将。苏代得知情况,就自告奋勇,要替燕国当说客到赵国去劝阻这次征讨行动。燕王如获救命稻草,急忙备车准备礼物送苏代上路。

苏代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上下打点,终于有机会见到了赵惠文王。赵王因其是苏秦的胞弟,还算礼遇,只是对于伐燕一事,似乎根本不想提及,也十分防备苏代就此游说自己放弃征讨燕国。可是苏代见到赵惠文王,行过君臣大礼之后,只字未提赵国即将伐燕的事情,反倒大谈特谈秦国现今的局势,以及它对六国的影响,尤其是赵国,位处函谷关北,与韩魏恰成一线,是秦国出关后,首当其冲的攻防线。赵惠文王渐渐听入了迷,他很想知道苏代对于这样的局面可有什么良谋妙策。可是苏代突然将话题一转,对赵惠文王说:“大王,可否听为臣讲个故事?”赵惠文王立刻诏准,于是,苏代就不紧不慢地讲起来。

“大王,这是小臣在从燕国来赵国途中,亲眼看到的。小臣途经易水时,天气十分晴朗,就看见河滩上有一只很是肥硕的蚌趴在岩石上晒太阳。可巧了,就在这时从西边飞来一只鹬,它看见河蚌张着厚实的壳,中间露出肥美鲜嫩的肉,着实是馋坏了,想也没多想,就俯冲下去啄蚌肉。河蚌感到了危险,就在鹬的长嘴捉到它的肉前,合拢结实的蚌壳,将鹬的长嘴紧紧地夹住。无论鹬怎么挣扎也摔不开蚌的钳制,最后,折腾得精疲力竭的鹬威胁河蚌说:‘要是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你就这么夹着我,迟早你会被晒死!’蚌毫不示弱地回答说:‘哼,要是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也不放你,总有一天你就会被憋死!’双方都互不相让,就这么一直僵持着。这时候来了一个打鱼人,毫不费力一下子就把它们都捉了起来。”

赵惠文王听了,觉得十分可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可是转念一想总觉得苏代讲这么个故事,肯定不只是为了让自己开开心,就马上正色,问苏代:“先生如此辛劳,在燕赵之间奔波劳碌,不会只是为给寡人讲个故事吧?”苏代急忙深施一礼说:“大王明鉴。臣之所以讲这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其中含有一比。大王,现今燕赵就好比这即将争斗不已的鹬和蚌,一个觉得有利可图,一个势必拼死自保。如果赵国强劲的兵锋真的插进燕国边境,毫无疑问会获得阶段性的胜利。但是,燕国地处边北,一味深入也未见得能够取得大王想要的战果;要是燕国上下一致抵御,恐怕就会陷入其中难以自拔。到时候,一直虎视眈眈的秦国,一旦借燕赵两国死斗之际,杀出函谷关来,坐收渔人之利的非它莫属啊!”赵惠文王突然醒悟,这才惊觉自己只关注了北边的燕国,却完全忘了西边的虎狼之秦,这样看来伐燕之举的确不很高明。赵王思虑再三最终在苏代的游说下放弃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感悟: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才能拿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劝说对方接受自己的建议;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明白对方最需要的,进而确定自己应该以什么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