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隆中归属(隆中是史书中唯一记载的躬耕地具体地点)
有南阳网友说隆中只是诸葛亮家,没有史书记载隆中是躬耕地真是这样吗?当然不对,这都是知识局限性带来的偏见,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三国时期隆中归属?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三国时期隆中归属
有南阳网友说隆中只是诸葛亮家,没有史书记载隆中是躬耕地。真是这样吗?当然不对,这都是知识局限性带来的偏见。
事实恰恰相反,隆中不仅是最早有记载的躬耕地具体地点,也是唯一记入史书的躬耕地具体地点。
最早记载诸葛亮躬耕地具体地点的是陈寿编撰、裴松之作注的正史《三国志》说: “(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呤。《汉晋春秋》云: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意即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诸葛亮家,就是躬耕陇亩所在地。
这是关于诸葛亮躬耕地具体地点最早的史书记载,也是唯一记入正史的记载。而800年后,说“卧龙岗是躬耕地”的《元一统志》根本就不是正儿八经的史书,只是地理志而已。也就是说卧龙岗这个所谓的躬耕地根本就没有史书记载。
北宋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孙奭等十八人一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撰成《册府元龟》,为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的汉族史学类书。其中记载:“蜀诸葛亮居隆中躬耕,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南宋历史学家郑樵编撰的史书《通志》记载:“玄卒,亮遂家于南阳之邓县,相距襄阳城西二十余里,号曰隆中,躬耕垄亩,好为梁甫吟。”
南宋史学家黄震编撰《古今纪要》记载:“诸葛武侯躬耕隆中,自比管乐。司马徳操谓伏龙,徐庶谓卧龙。昭烈三顾,论孙权可与为援,跨有荆益汉室可兴。”
元代忽必烈时期的翰林侍读学士郝经在史书《续后汉书》中记载:“元卒,亮居隆中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明代冯琦在史书《宋史纪事本末》中记载:“诸葛孔明耕隆中,徐庶何所见而必欲屈先主枉驾顾之。”
清代章陶在史书《季汉书》中记载:“元卒,亮遂家于南阳邓县之隆中,身长八尺,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清代史学家朱轼编撰的传记类史料《史传三编》中记载:“从父卒,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躬耕陇亩。”
除了史书以外还有许多地理著作等其它文献资料也记载了诸葛亮在隆中躬耕。
南北朝《水经注》记载:“沔水又东迳乐山北,昔诸葛亮好为梁甫吟,每所登游故俗以乐山为名。沔水又东径隆中,经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
隆中西的乐山是诸葛亮“为梁父呤”之所,与《三国志》“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呤”,“躬耕陇亩”之地即是“为梁父吟”之地的记载完全一致,也表明隆中是躬耕地,同时《水经注》明确记载隆中是三顾地。而卧龙岗直到清代才有所谓三顾地的民间传说。
北宋考证学家庄绰编撰记述史迹旧闻及各地风土的《鸡肋编》记载:“今州城(襄阳)在岘、万两山之间……岘山在东,上有羊叔子庙。万山在西,元凯祠在焉。去三顾门四里山下乃王粲井……过山十余里,即隆中孔明故居之地,亦有祠,其前小山名作乐,相传躬耕、歌梁甫吟于此。”
明代学者廖道南编撰的保存楚地文献、详载两湖历史文化的鸿篇巨制《楚纪》记载:“玄卒,亮侨寓襄阳之隆中,躬畊陇亩,好为梁父吟。”
明末学者周圣楷编录楚中人物名胜的《楚宝》也说:“玄卒,亮侨寓襄阳之隆中,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清代学者许鸿盘撰《方舆考证》记载:“隆中,水经注:沔水又东过隆中历孔明旧宅……名胜志在县西北二十里。孔明躬耕南阳乃襄阳之南阳非今之南阳也。”
清孔继汾撰《阙里文献考》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汉司隶校尉丰之后,太山郡丞珪之子也。亮早孤,遭汉末扰乱,随从父元依刘表,避难荆州。元卒,亮居襄阳隆中躬耕陇亩。”
与此同时,连河南、南阳的地方志也承认诸葛亮躬耕在隆中。
《(雍正)河南通志》记载:“当汉之季,诸葛武侯隐于隆中躬耕。”。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汉荆州刺史治襄阳,所领有南阳郡。亮家于襄阳城西二十里属南阳郡邓县,故亮自称躬耕南阳。”
《清光绪南阳县志》记载“然汉荆州八郡南阳居首襄阳(隆中)四(实)为邓县实隶南阳,故侯自表谓‘躬耕南阳’。汉晋春秋亦谓亮家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以此推之,南阳祀侯固宜历代,迄今筑居以像之,与隆中并称......”
此外,许多文学作品也记录了诸葛亮在隆中躬耕的历史事实。
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襄阳为官时去隆中祭拜诸葛亮,并做《隆中》一首,诗云:“志士固有待,显默非苟然。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北宋•释契嵩撰《镡津集》记载:“孔明始躬耕于隆中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有许者,惟崔州平徐庶以为然。”
北宋文学家宋庠在《元宪集》中记载:“汉家乱无象,贤才戢鳞翼。武侯霸王器,隆中事耕殖。堂堂刘豫州,介绍徐元直。一闻卧龙誉,三驾荒庐侧。”
北宋文学家张耒《张右史文集》记载:“隆中卧龙公,平昔事耕钓。无言顾同侪,高视独长啸。”
南宋陈亮《龙川集》记载:“孔明之游学也,颍川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等往往务精熟孔明独观其大略,及耕隆中而庞德公在焉。”
南宋孙应时《烛湖集》记载:“隆中躬耕归,抱膝咏梁父。谁称此卧龙,名字震东土。”
南北宋陈普诗云:“贾诩北归事曹操,甘宁东去事孙权,徳公鹿门亲采药,诸葛隆中自种田。”
元陈基《夷白斋稿》记载:“昔诸葛孔明躬耕隆中,自许不顾仲乐毅。”
元刘因《静修先生文集》记载:“朝耕隆中田,暮采成都桑。平生澹泊志,丑女同糟糠。”
元陆文圭《墙东类稿》记载:“试与元直游隆中,隆中自有躬耕者。布衣抱膝茅檐下,从容一曲梁甫吟。”
清雷士俊《艾陵诗文钞》记载“诸葛亮躬畊隆中,三顾然后出......诸葛孔明耕隆中吟梁父。”
清鲁之裕《式馨堂诗文集》记载“流寓之迹有三,有避地而来者如武侯之耕隆中,王粲之依刘表是也。”
清陶季《杂兴六首》有:“鱼鸟日相狎,旷怀无古今。嗟哉隆中人,躬耕有遐心。管乐輙自喻,而为梁父吟。”
就连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也对诸葛亮在隆中躬耕的史实也有记载。《三国演义》在“诸葛亮舌战群儒 ”一章说:“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也,久闻先生归于隆中躬耕陇亩,以乐天真,好为梁父吟,每自比管仲乐毅,此语果有之乎?”
综上可知,诸葛亮躬耕地具体地点隆中的历史记载不仅最早,而且广为世人接受,同时也是唯一记入史书的躬耕地体地点,是唯一记入正史的躬耕地体地点。
明代正德二年,明武宗下旨册封、祭祀隆中武侯祠,在召书中说:“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而其三顾交际之迹乃在今襄阳隆中。宋儒朱熹纲目大书,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所以表章之意至矣。”
明代官方明确承认“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即隆中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地,也间接为“隆中是躬耕地”作了背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