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草原产地(昔日皇宫马料种植地)
提到北京南中轴线的木樨园,可以说北京妇孺皆知,那是服装小商品的批发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客商都来这里进货。还有人来人往的木樨园长途车站。
永定门城楼向南3公里,有一座木樨园立交桥。桥东南的村子名叫木樨园。桥的名称也就这么来的。北临南三环路,东靠东罗园,西为大红门路,南接后村。村名的由来,从明代说起。明代朱棣建都北京,从山西迁移了大批手艺人来到京城,设立上林苑管理,在大红门北侧,划出三块地种植苜蓿,以供皇宫的马匹食用。为南苜蓿地、东苜蓿地和西苜蓿地。据说有袁、王、张三家各负责一块地的种植苜蓿, 苜蓿是一种草,长圆形小叶,开紫色蝶形花,是马匹非常爱吃的一种植物。负责南苜蓿地的那户人家姓袁,户主叫袁直,家中有他的妻子和女儿。一年,地里的苜蓿叶子枯黄,上林苑的官员到此检查后,非常生气,并警告他:“如果下次来苜蓿还这样,小心你的脑袋!全家抱头痛哭。袁直的女儿擦干了眼泪对父母说:“咱们光哭有什么用?得想个办法把苜蓿种好才是最要紧的。”父亲说:“关键是不知道这苜蓿到底得了什么病呀?”女儿说:“要不咱们再到地里去看看,是什么虫害造成的呢!”一家三口来到苜蓿地,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害虫或其他异样。忽然远处传来了一声鸟叫声。一只黑色的小鸟从空中跌落下来,是一只鹩哥,是肩膀受伤了。女儿细心地为鹩哥治伤,有一天,小鹩哥忽然对小女儿说:“我带你去找东西!”来到一口井旁。小鹩哥跟说:“把井里的那块石头拿上来!”小女儿从干涸的井底把那块石头拿了上来。小鹩哥说:“磨碎了撒地里救苜蓿!”一家人把那块石头磨成了粉末,均匀撒到苜蓿地里。第二天到地里一看,苜蓿竟然全都绿油油的。全家人算是放心了。这块地自从撒了这种粉末,苜蓿长得又粗又壮,叶子肥厚,花开得又大又漂亮,送到皇宫,皇宫里的马特别爱吃。后来袁直种植的苜蓿就出了名,上林苑的官员就给袁直起了个绰号叫苜蓿袁。后来,东苜蓿地和西苜蓿地都逐渐荒废了,苜蓿袁就把皇宫马匹所用的饲草全包了。 虽然这里早就不种苜蓿了,但随着住户逐渐增多,形成了村庄,苜蓿袁渐渐成一个地名流传下来。后来有的人觉得用草作为地名不雅,就根据谐音改为了木樨园。一直到今天。也有人说这里曾经有一座桂花(木樨的别名)飘香的园林,所以叫木樨园,这与之不太相符。
昔日皇家苜蓿种植地,变成了服装小商品批发地,真是翻天覆地大变化啊,木樨园也成了南三环与中轴线立体交通枢纽。近两年又整顿腾退市场,市场疏散搬迁到河北,此地的交通拥堵得到了较大缓解,开通地铁给当地人民出行带来了更多便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