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李日春在《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谈领导力》中说:“孔子是有确切记载的汶上县第一任县长,汶上是孔子为政生涯的起始地,也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实践地。”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1)

朱家庄村牌坊

此前的一年,因为发生了阳虎叛乱,故鲁国国君很希望能提拔一位有才干的人来稳定政局,于是派孔子任中都宰,以此来考验和观察孔子的执政能力。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2)

第二个牌坊

孔子到任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治理,终于使得当地的面貌有了重大改观。《孔子家语·相鲁》中载: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3)

朱家庄村口

孔子到任后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既保障民生,也节约财力。比如他在吃饭问题上不搞平均主义,让长者和幼童吃不同的食物,同时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来承担不同的任务。为了防止社会出治安问题,他让男人和女人在走路时各走一边。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4)

看到第一幅壁画

经过这样的治理,使得当地民风大变,即使东西丢在路上,也没人据为己有。在生活方式上,人们不再追求浮华的雕饰,安葬故去的亲人时也实行薄葬,在下葬的时候也不会建高大的坟,同时不会在坟旁种很多的树来侵占耕地。他的这些措施仅实行了一年就已大见成效,以至于很多诸侯国听闻到后纷纷予以效仿。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5)

孔子宰中都

其实孔子的这些措施均是本自古代的礼制,比如“长幼异食”,乃是根据《礼记·王制》中的所载:“五十异粻,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离寝、膳饮从于游可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50岁的人在饮食问题上应该比壮年的好,60岁的人就应当储存一些肉食,70岁的人不能缺少粮食,80岁的人要吃一些珍美的食品,到90岁时,就应当在处所和常去之地储备一些饮食,以此做到老有所养。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6)

电线的影响

关于男女别涂,《礼记·王制》中的规定是:“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形,朋友不相逾。”

在大路上,男人走右边,女人走左边,车走中间。但每一侧的行人都相向而行,不知道会不会撞来撞去,想来可能是那个时代人少,故而不会出这样的问题。但这种做法却减少了治安问题,当然这是那个时代的观念,今日讲求男女平等,不再会有这样的分行方式。但孔子所处的时代,讲求周礼,当然要求男女别涂。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7)

钓鱼台

关于孔子在改变社会道德风俗上的所为,汉刘向在《新序·杂事》中载:

鲁有沈犹氏者,旦饮羊饱之,以欺市人。公慎氏有妻而淫,慎溃氏奢侈骄佚,鲁民之鬻牛马者善豫贾。孔子将为鲁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逾境而徙,鲁之鬻马牛不豫贾,布正以待之也。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8)

笔直的村边路

鲁国有个人每天早晨把羊肚子里灌满水然后再卖羊,以此欺骗买家。公慎氏的妻子在外面与人私通,慎溃氏则仗着有钱到处欺凌他人,鲁国的一些牛马贩子也喜欢做一些小手脚。当他们听说孔子因为治理中都很有业绩,将被提拔为司寇时,沈犹氏也不敢往羊肚子里灌水了,公慎氏将其妻也休掉了,慎溃氏赶快离开鲁国跑到了别处,而鲁国的那些不法牲口贩也变的按质论价。这些都显现出孔子搞道德教育的结果。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9)

摘棉花

春秋末年,厚葬之风盛行,孔子认为这种风气浪费社会资源,于是他在中都时规定一个人去世时只能用一棺一椁,不许层层套用,同时他规定了棺和椁用木材的厚度,以此制止社会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行为。

在葬地的选择上,孔子规定不要葬在农用地上,应当以丘陵为墓,因为山丘上不能耕种,同时也不要在墓旁栽种一些树。对于这个规定,后人有些不理解,认为“不树”乃是指不要在墓前立高大的墓碑和墓表。但春秋时期,似乎还没有立碑的习俗,总之,孔子是在强调不要让死人跟活人争食。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10)

孔子像

但是,儒家又最讲孝道,孔子在这方面也有他的纠结。《礼记·檀弓上》载: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11)

路灯

孔子在防山为父母修了合葬墓,他解释说:虽然古代只筑墓而不起坟,但是像我这样一个四处流浪的人,怎么也要为父母的坟作个标记啊。于是他在父母墓上起了四尺高的坟丘。等他回家时,外面下了很大的雨,门人回来得比较晚,孔子问怎么回事,门人说:防山的坟墓塌了,我修好后才返回。孔子闻听此言默不作声,而后又哭了起来,他再次强调按照古礼是不能起坟丘的。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12)

小胡同

可见他对这件事是何等之纠结,一边要孝敬父母,一边还要遵奉古礼,所以他就想出了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修坟不要大,不要占用耕地,墓旁也不要种一些树来遮挡庄稼的生长。这是很好的环保意识。

在环保方面,孔子颇能自律,比如《论语·述而》中说:“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也就是说在钓鱼的时候不要用大网把鱼全部捞尽,在射鸟的时候也不要射正在归宿鸟巢的鸟,因为它要去喂食小鸟。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13)

独具特色的候车亭

总之,孔子的很多理念在中都任上得以实现,以至于让一些诸侯认识到儒家观念不只是说说,同样能够应用于社会。另外,孔子的所为也表现出了孔子有很强的执行力。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14)

指路牌

正是因为孔子在中都所表现出的治理能力,为此,他受到了鲁定公的重视。《孔子家语·相鲁》中载:

定公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

先时,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孔子沟而合诸墓焉。谓季桓子曰:“贬君以彰己罪,非礼也。今合之,所以掩夫子之不臣。”

由司空为鲁大司寇,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15)

邱字缺末笔

鲁定公对孔子说:“如果用你治理中都的办法来治理鲁国,你认为能行吗?”孔子很有信心地回答:“即使用这套办法来治理天下也没问题,岂止治理好一个鲁国呢!”于是两年后,鲁定公把孔子提拔为司空,孔子又根据他所管理之地的土地性质,将其分为山林、川泽、丘陵、高地、沼泽五类,此种分类方式再配套相应的种植方式,使得各种作物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16)

新式标语

此前季平子把鲁昭公葬在了鲁国先王陵墓的墓道南边,这使得昭公不能和先君葬在一起,显然这是季平子泄私愤行为。孔子做司空后,派人把鲁昭公与先君的墓圈在了一起。孔子对季平子的儿子季桓子说:“你父亲的这种行为是破坏礼制,我现在这么做,是帮你父亲抹掉罪名。”

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17)

规划图

此后,孔子由司空升为了鲁国的大司寇,他在此任上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然而由于他的道德管理到位,使得这些法律反而派不上用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