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捏脊是需要天天捏吗(小儿捏脊有什么好处)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九十六(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小儿捏脊是需要天天捏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小儿捏脊是需要天天捏吗(小儿捏脊有什么好处)

小儿捏脊是需要天天捏吗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九十六。(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夫五臟者身之強也。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艱難,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得強則生,失強則死。”——《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

(接前文)“诸阳之神气上会于脑”,一个是阳气,一个是阴精,阳气是什么?就是神气,神气上会于脑,所以眼睛就是神气的一个表现,所以叫做“头者精明之府”。我们看患者,看气色,不是看他的后背的颜色,也不是看他腿肚的颜色,为什么得看脸的颜色呢?(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因为五脏的精华上聚于头现于面部,所以观察头,观察眼神,观察气色,就能看出来他内脏的表现。所以说“头者精明之府。”

后面叫做“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倾”指的低垂的意思,头耷拉下来,举不起来,“视深”就是眼睛深陷,没有光彩,你就会发现有一些患者,尤其重病人的眼神都没有光。你跟他对话,他有时候精神有点涣散,这就说明精神将夺,夺就是衰微。我们看这个人,第一眼先看他的眼神是个什么状态,有的人的眼神精气神非常足,你就知道这种患者的病好办,大多数是热证或者实证居多,这个时候给的调理就行,有的人的眼神你一看就知道,眼神非常不足,涣散无光,这就是神气不足,神气不足就代表着精不足,所以这种患者的病就难治。我们看这个人也是一样,有的小朋友眼睛特别有神,以前我在讲课的时候就发现,有的学生你给他讲课,从头到尾听的非常认真,你课下再问他什么问题,能对答如流,这就是精气神足,你讲100分的内容,他能记住95分的内容,人家课下稍微一复习全都会,也不怎么累,作业很快就写完,就会发现有这样的学生。

还有的学生是上课老师讲的时候,眼睛就有点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听着听着好像又走神了,听着听着又有点精力不足了,想眯一会儿那状态,你就知道这个孩子的神气肯定不足,老师讲的内容他能记住吗?他记不住,能记得50%就不错,回家写作业很慢,为什么?没好好听讲,所以写作业他就记不起来老师讲的是什么,他就难以写,写的又慢,写的慢之后导致什么呢?睡觉睡的又晚,睡眠不足,第二天精神又不足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有好多学生学习不好,就是恶性循环的制造者,你得拨回到正确的循环上来,所以我在门诊上有时候遇到一些中学生,一些小学生,父母经常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彭博士你看怎么办?我就把这道理一讲,让这孩子从今天开始,作业先放一放,先让他建立正确的循环,先让他早点休息,早点休息之后,第二天认真听讲,当天晚上好好写作业,慢慢建立起这个循环之后,孩子成绩就提升了,所以你看小孩的神不足,精不足,重点就是睡眠没睡好,你给他睡眠调整好了,他学习成绩一定会上升,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在门诊上遇到的这些问题,在这里跟大家讲一讲。

再往下看,“背者胸之府”,背指的是什么?五脏的俞穴所在,肺俞、心俞、肾俞、脾俞、胃俞等等。背很重要。胸和背是合在一起提的,所以胸中在古代来讲有两种说法。《素问集注》里边讲∶“心肺居于胸中,而俞在肩背,故背为胸之府。”这是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是马莳所著的《素问注证发微》里边所讲∶“胸在前,背在后,而背悬五脏,实为胸中之府。”现在我们都知道内脏的稳定主要是在后背有系膜在系上,要是没有这些膜把五脏维系住,胃肠都会下垂,要是没有膈肌在那挡着,心和肺也在下垂。就是内脏之间的系膜给它牵扯在一起,系膜跟后背的骨骼是相连的,这些系膜同时连通到五脏。

为什么有时候给小朋友捏脊,因为捏脊之后就刺激后背,后背俞穴又有神经,有各种的膜,还有筋,古人叫筋,现在叫做膜,还有软组织,还有神经,跟前面的五脏相关,所以按摩了背,捏了脊,刺激的是五脏的功能气血,让五脏恢复,这就是为什么我有时候在治疗儿科的一些病都要求父母学一学。我以前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以前讲过一个课,就是捏脊的方法。很多家长学会了之后,说捏完脊之后,孩子的脾胃也好了,睡眠也好了,咳嗽的时候,肺热的时候,也捏脊,通过捏肺俞,尤其是前胸后背,前胸对应后背的位置使劲捏一下,肺火出来之后,咳嗽就好了,这都是古人的一些方法,在《黄帝内经》里边也能找到对应关系,这就是胸和背,它两个是相对应的,这就是马莳所讲的“胸在前,背在后,而背悬五脏,实为胸中之府”的含义,所以我们在读这段原文的时候,一定要联想到临床的一些案例,这样我们学起来就有意思。(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九十六。(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