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作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刘一达的京味文学)

京味作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刘一达的京味文学)(1)

11月10日,由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北京作家协会、北京东城区文联、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北京地坛公园联合主办,北京力潮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大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刘一达“京味儿经典”长篇小说集发布会在北京地坛公园方泽坛举行。

据出版方介绍,此次“京味儿经典”长篇小说集的整理出版,包括刘一达所著《红案白案》《传世猫碗》《画虫儿》《爷是大厨》《百年德行》《人虫儿》《故都子民》《傍家儿》《胡同根儿》《大酒缸》《北京爷》等经典作品,是作者追求和探索“京味文学”40年心血之大成。

“我的骨血里面就流淌着胡同文化的血脉”

发布会现场,谈及多年来持续创作“京味文学”的动力和起因,刘一达说,首先自己是北京人,生在胡同,长在胡同,对北京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情,特别是对胡同文化感情非常深,所以骨血里面就流淌着胡同文化的血脉。刘一达进一步将“京味文学”总结为三个部分,第一是皇家文化,第二是士大夫文化,第三是胡同文化或者是平民文化。

其中最接地气的是胡同文化、平民文化,最能代表和反映京味特色的也是胡同文化。从小生活在胡同,跟各行各业的老北京人生活在一起,老北京的传说和语言,使得刘一达积累了大量素材,为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京味作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刘一达的京味文学)(2)

刘一达

关于个人的创作体会和经历,刘一达总结了四点体会:第一是作品皆源于生活。由于从小深入胡同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且曾在《北京晚报》当记者,刘一达采访了上万个北京人,几乎走遍了北京所有的胡同,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创作离不开生活,只有这样你才能讲好北京的故事,讲好北京文化。”

第二个体会是:小说的创作语言,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特色。正是因为多年来一直坚守着京味语言的特色,坚守着自己的创作风格,他的创作才越来越娴熟、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第三个体会是:创作不能间断。“其实每天作者都在跟自己的惰性斗争,写作是非常寂寞的,而生活是非常有诱惑力的,比如手机、电视、旅游等。进行文学创作,就要跟生活中的诱惑以及自己的惰性进行斗争。”创作尤其需要勤奋,用一句老话说就是,“不用扬鞭自奋蹄”,不用别人拿着鞭子自己就跑快了。

第四个体会是: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刘一达认为,随着北京的城市改造,很多胡同都拆了;而随着城市格局的变化,北京原有的文化必然有所遗失。处在六十多岁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年龄,刘一达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感——“如果不把它记录下来,后人就不知道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也不是说从天上掉下来的,之前有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我这一代人,需要讲给后人听。这种使命感促使我创作。”

京味文学的传统与新变

具体谈到“新京味文学”和“传统京味文学”,刘一达认为,传统的京味小说有自己的特点,其语言主要以北京南城语言为主,是老百姓的语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土了掉渣”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有些语言自然就消失了。比如火柴老北京话“取灯儿”,现在的年轻人就不知道了。但是失去的同时,也有新内容的加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是北京土话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比如说“打的”一词。“打的”最早是从英文、从香港传过来的“的士”,由“打的”衍生出很多新名词,比如“的哥”、“的姐”。这些如今全都成了北京土话,包括一些网络词汇也慢慢融入了北京土话之中。

北京土话的包容性、融合性、消化功能最强的。这些都是“新京味文学”跟“传统京味文学”不一样的地方,这个变化在刘一达的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京味作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刘一达的京味文学)(3)

“京味儿经典”

刘一达认为,所谓“京味”,首先要用京味语言来叙述故事,这是最主要的,不是说写北京的人或者故事就是“京味”了。“新京味”首先要在叙述语言上接地气,有新时代的特点,除了北京土话所具有的幽默、调侃、直率以外,还隐藏有一种含蓄的语言。

比如说饭馆做的菜咸了,北京人不会说咸了,会说“警察来抓你了”,为什么呢,是因为“你打死卖盐的了”。这个就是北京特有的语言。京味小说语言要有生活,源于生活,才能创作出好的京味小说。传统京味小说在叙述上,个人情感因素多一点,新京味小说也有个人情感因素,但是更加客观了。

北京新移民和北京老土著的交割与碰撞

“新京味小说”的特点,从本质上来说,跟“传统京味小说”没有什么太大区别,都是用“京味语言”来进行创作。无非是,新京味所描写的人物,叙述的故事,是新时代的,也就现在北京人的生活,现在北京人的故事。在这一点上跟“传统京味”是有大的区别的。其他关于文学内在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叙事语言的叙事结构、语言特色等等,跟传统京味是一样的。

刘一达多年来一直在关注北京的变化,比如现在这个小说集里,《红案白案》、《传世猫碗》写的都是新北京人在北京生活的状态。刚刚写完的《汤爷的救赎》也马上出版。这个故事写的就是“老北京人”和“新北京人”的矛盾纠葛。

北京历史上就是个移民城市,新北京人与北京文化的冲突与交融,新移民和北京老土著在生活中的交割与碰撞,是刘一达所关注的话题,也是他认为“京味文学”作家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应该琢磨的创作方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