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哪年考中举人(梁启超考上举人被主考官许配妹妹)

01梁启超与夫人李端蕙

1889年,17岁的“岭南奇才”新会少年梁启超前往广州参加乡试,一举高中第八名,成了举人,实现了光宗耀祖的愿望。更加意外的是,他的才华被主考官李端棻十分欣赏,非要把堂妹李端蕙许配给他。

梁启超在哪年考中举人(梁启超考上举人被主考官许配妹妹)(1)

李端蕙名门闺秀,她的父亲是道光年间进士,曾官至顺天府尹,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长,当时她正待字闺中。李端棻看到梁启超如此青年才俊,十分喜爱,马上想起了堂妹李端蕙。

按照当时的规矩,主考官都是中举士子的座师,士子们一一要前来拜见。李端棻请了副主考官做媒,要把堂妹许配给梁启超。副主考官本来有个女儿,也想许配给梁启超,不想被主考官捷足先登,只好做个月老了。

在两位考官看来,这位岭南奇才,前途不可限量。后来梁启超所创下的功业,确实没让两位主考官看走眼,他们真是慧眼识英才。

梁启超出身寒素之家,祖辈世代务农。爷爷曾考中秀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今日一朝中举,主考官还亲自许婚,自是荣耀。过了两年,梁启超奔赴北京,和李端蕙完婚。第二年,带着妻子回到了家乡。

梁启超对妻子的感情是十分笃厚的,1895年,时在上海的梁启超,看着窗外的雨雪霏霏,想起了往昔与夫人在北京围炉夜话待除夕的情景,他写下一首《上海遇雪寄蕙仙》,寄托对妻子的思念。

春寒恻恻逼春衣 二月江南雪尚霏

一事生平忘不得 京华除夜拥炉时

此时,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梁思顺已经三岁,李端蕙正在老家侍奉公婆,抚养幼儿。

李端蕙曾来上海看望夫君后返乡,梁启超写了一首词,描写了夫妻离别时的心情:

平生未信离愁,放她片帆归去,三叠阳关,一杯浊酒,做就此番情绪。劝君莫醉,怕今夜醒来,我侬行矣,风晓月残,江浔俯首何处。

天涯知是归路,奈东劳西燕,辽绝如许,满地干戈,漫天风雪,耐否客途滋味。几多心事,算只有凄凉,背人无语,待取见时,一声声诉汝。

此时,正是甲午战事战败之时,梁启超投身、鼓呼的维新事业前路茫茫,他难免有点离情别绪,为漫天风雪感到愁闷。

梁启超写给夫人的诗词还有许多,多是回忆与夫人赏月、漫步的美好之情,以寄托情思,从中也可一窥他对妻子的依恋。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出走日本,十分挂念家眷的安全。在得知家人都远避澳门之后,心里稍安。遭此巨变,他十分担心父母焦灼担忧,多次写信给妻子,把父母托付给妻子照顾。而妻子不愧是大家闺秀,临危不惧,“慷慨从容,毫无怨言”,把照顾公婆抚养孩子的责任全部承担下来。

因为此事,李端棻也受到牵连,被发配新疆。梁启超对此深表不安和愧疚,担心李端棻此行是否会有危险。

第二年十月,李端蕙才在梁启超父亲的护送下,携女乘船到日本,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梁启超流亡海外十四年,一直到1912年才回国。所以,他有几个子女: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都是在日本出生的。其中,李夫人所生的是思顺、思成、思庄三个孩子。

梁启超在哪年考中举人(梁启超考上举人被主考官许配妹妹)(2)

梁启超与孩子们

02梁启超与夫人王桂荃

王桂荃本是李端蕙娘家丫鬟,名字是梁启超后来给取的。她是四川广元人,父母早逝,被多次转卖后来到了李端蕙娘家。1894年,李端蕙回娘家省亲时,见她聪明伶俐,就把她带到了梁家。

王桂荃对梁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人。她不但照顾梁家的生活起居,掌管财务,是家里的生活总管。王桂荃比梁启超小12岁,1903年,在李端蕙的主张下,和梁启超结了婚。

旧社会,虽然王桂荃和梁启超结了婚,但依然改变不了作为侧室的命运。一生之中,梁启超虽然认为她“是我们家极为重要的人物”,与她生养了六个孩子,但在公开场合与日记等著作中很少提及她。在家里,孩子们都把李夫人称为“妈”,称王夫人为“娘”。但王桂荃把所有孩子一视同仁,孩子们都十分喜欢她。她既是孩子们的“娘”,又是梁启超夫妇的佣人。梁启超的9个孩子都能够成长为栋梁之材,与王夫人任劳任怨抚育孩子的关系巨大。

梁启超在哪年考中举人(梁启超考上举人被主考官许配妹妹)(3)

王桂荃虽然出身低微,但品格十分高尚,她具有的包容、耐劳、坚忍和进取心、同情心,是梁启超十分依赖的生活伴侣。梁家的生活和睦,以及梁启超的成就,都有其忍辱负重、默默付出的功劳。

特别是1929年,梁启超去世之后,此时李夫人已经去世五年,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王桂荃一人身上。此时,除了思顺、思成外,其它的孩子都还在求学,而家里的生活来源却断了。王桂荃一人承担起生活的重担,艰难地支撑起一个家,特别是她把房子卖掉,把剩余的孩子送到海外读书,把每个孩子都抚养成材,真是了不起的一个母亲。

不幸的是,1968年,特殊时期,她与孩子们四散分离,独自在一个阴冷的小屋与世长辞,没能迎来生活的曙光。她是千千万中国女性的缩影,是很了不起,创造奇迹的母亲。

梁启超在哪年考中举人(梁启超考上举人被主考官许配妹妹)(4)

1995年,梁氏的子孙们齐聚在北京植物园的梁启超夫妇墓前,在墓园的东侧立了一块卧碑,在碑后种下一颗松树,命名为“母亲树”。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在碑文上写下“教子有方,抚育子女成长有功,后人见树,如见其人”,以此来表达对王夫人的缅怀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