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带你看一下天才的笔记(思维导图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繁忙的工作学习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时间,为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平时就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

然而你有没有复盘过,当我们读过数十本甚至数百本书之后,能记在脑子中的有效信息又有多少呢?是不是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被遗忘了呢?所以要学会记读书笔记,清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呈现大量自己的看法心得,去努力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它书或文章的联系

学会思维导图笔记是对一本好书最大的敬意!

思维导图带你看一下天才的笔记(思维导图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1)

绘图:董新秀

思维导图具有系统性框架结构,可以高效记录,读书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出有用的资料,有效地消化和吸收知识;同时还能整理存档,日后可以再次翻阅。下面我们就用思维导图来理一理。

按照不同的阅读需求,我们可以把阅读分为四类,刘老师把这四类叫作主食阅读、美食阅读、蔬果阅读和甜食阅读。

第一类,主食阅读。指的是满足你实际需求的阅读。对你来说,指的就是你在学校上课用的课本教材和参考书之类的。

第二类,美食阅读。指的是帮助你提升思考品质的阅读。对你来说,指的就是课外阅读的书籍,比如,小说类、散文类、科普类、历史类、哲学类等等。

第三类,蔬果阅读。指的就是一些能帮助我们理解、消化其他书籍的工具书。比如你平时用的字典、地图册和百科全书,这些都属于蔬果阅读。

第四类,甜食阅读。指的就是提供娱乐、消遣的阅读。比如漫画书、杂志之类的都属于甜食阅读。

好了,刚才针对阅读的类型,分享给了你一个很有趣的分法,那就是解决现实学习问题的主食阅读、丰富思想,提升思考品质的美食阅读、辅助其他阅读的蔬果阅读和消遣娱乐的甜食阅读。

思维导图带你看一下天才的笔记(思维导图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2)

什么是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是在获取大量信息的过程中,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并且理解这些精华内容,随后将这些精华内容灵活地应用。

将一本书提炼成一张思维导图主要有两个好处:

1. 框架结构思考

将书中的知识点进行逻辑化的重新整合,在整合过程中进行吸收。

2. 简洁化、结构化、图像化

经过提炼、整合、绘制,可以对一本书加强理解和记忆。

就像下面这两幅名著《海底两万里》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带你看一下天才的笔记(思维导图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3)

思维导图带你看一下天才的笔记(思维导图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4)

如何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我们在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就是知识输出的过程

在输出读书笔记时我们不能只是抄书上的原文,而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独特感受,这个过程也是自身知识层面和认知不断升级的过程。

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地理解某个知识,必须经历一些知识输出再创作的情景,否则很难理解书上的内容。

所以我们在画一本书的思维导图读书笔记时,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融于内容中,这样的读书笔记才更有价值。

今天我们主要讲解 主题式阅读,下面我们来共同阅读《番茄工作法图解》这本书。我们阅读一本书,需要做以下步骤:

第一步:明确目的,统观全局

要带着问题去浏览这本书的封面、作者序言、目录、作者后记、封底。

我们通过阅读序言和目录来大致了解这本书的框架结构,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所讲的具体范畴是什么,哪些内容值得我们深度思考,哪些内容我们可以一带而过等等。

看目录的时候,你就可以找到你最感兴趣的章节内容

序言部分就像导游一样会告诉我们整本书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到底都讲了什么,希望读者从中收获什么。

有很多伙伴习惯把一本书的目录整理成一张思维导图,但要特别注意,很有可能你画出来的还是目录,这样做意义就不大了,你只是单单了解了目录,对内容还是不够清楚,这张思维导图并没有内化成我们自己所需的内容。

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带着问题去看目录,知道哪个部分是我们最需要的内容。

第二步:快速浏览,标记重点

我们要快速浏览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重点要关注每个重点章节的开头结尾、大小标题、图表、插画以及一些核心的关键词,并用彩色笔标注出来

根据二八法则,一本书其实真正有用的信息内容,只需要花20%的时间就能获得,80%重要的信息集中在20%的内容里。

一般在致用类的书籍中40%属于核心信息,剩下的60%属于细枝末节的内容。

通过快速浏览,我们对整本书的框架结构就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明确知道哪些地方值得读,哪些地方没有必要看了,这样我们心里就有数了。

第三步:精读重点,绘制导图

就是要根据自己阅读的目的找到最需要的内容,仔细精读,然后把它整理成一张思维导图,从书中各章节中把与这个中心主题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并且要添加自己理解的内容和观点看法,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画出核心要点的思维导图。

第四步:回顾复习,学以致用。

画完思维导图之后要经常把它拿出来进行相应复习,以巩固书中的核心要点内容。

第一次复习应该在完成思维导图绘制不久之后

第二次是数天之后

最后一次是需要回想内容之前

我们可以在各类读书会或者是和身边的同事朋友分享你的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一张全书的思维导图可以大大帮助你回想起书中的相应重点内容,这也是知识输出的过程分享本身就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会再次加深你对这本书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下面这幅《番茄工作法图解》思维导图,就是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也就是阅读的需求画出来的。

思维导图带你看一下天才的笔记(思维导图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5)

这幅思维导图的中心图是一个打开的番茄钟,里面放着和工作有关的画笔和直尺,寓意我的阅读目的学会使用番茄钟的操作要领

根据阅读目的,我把这张思维导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概述。

我把这本书关于番茄钟工作法的重要信息进行了整理。

第1个分支:番茄工作法的发明者是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

我画的这本书的作者是瑞典人诺特伯格,他是番茄工作法的深度爱好者、实践者,他把自己对番茄工作法的研究和使用心得整理出来,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本书《番茄工作法图解》。

第2个分支:番茄工作法用一句话进行描述,那就是:列出每日工作任务,并分解成为一个个25分钟的任务,然后逐个执行完成。

第3个分支:番茄工作法的两大作用:

⑴能够让你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

⑵帮你专注地完成任务,实际上就是帮你掌控生活。

第4个分支:价值

番茄工作法的价值在于它的简明、实用、好操作。

思维导图带你看一下天才的笔记(思维导图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6)

⇨第二部分是如何执行番茄工作法,也就是具体的做法。

1. 前期准备

准备环节要做的两件事:

①是列出今天必须完成的任务;

②是预估每个任务要用多少个番茄钟,以番茄钟为单位进行统计。

2. 中期执行

⑴专注工作

无论是内部打断还是外部打断,番茄工作法都着重强调要保证在25分钟的时间内专注做同一件事情。

a.内部打断: 被自己的念头和想法所打断。解决方法是将这些想法列入待办清单,无须立即去做。

b.外部打断:被外界因素打断。用告知、协商、计划、答复四个步骤去解决。

还有就是在专注工作这个阶段要多保持心流

心流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处于这种情境时,往往不愿被打扰,抗拒中断。

心流状态被打断后,重新进入心流状态,需要10-15分钟时间。

⑵休息

番茄工作法特别强调休息的作用,学会休息才能形成工作休息的节奏感,保证大脑有精力完成后续的番茄钟。

高效工作的大脑,会丧失全局思考的能力,所以一定要安排休息。

a.每个番茄钟之后要保证休息。

b.休息的两个建议:

①是休息的时候尽量不要动用脑力思考,所以直接用画叉的大脑直观表示,我们可选择冥想、睡觉,或者喝杯咖啡等;

②是尽量让自己的休息形成节奏感,我们称之为“节律”,即25分钟的专注,然后5分钟的休息。

3. 后期回顾

预估的工作时长和实际番茄钟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原因,把经验和总结应用到下一次的番茄工作法中,持续改进。

思维导图带你看一下天才的笔记(思维导图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7)

⇨第三部分:番茄工作法带给我的感悟。

从设计上看:用倒计时的方法,巧妙地调动了人们的紧迫感,提升了专注力。

从学习周期的角度来看:一个倒计时番茄钟时间和一段休息时间相配合,有助于大脑的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的交替使用。

从学习视角看:番茄工作法的原理来自于戴明环理论,也就是“PDCA”理论。

思维导图带你看一下天才的笔记(思维导图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8)

这幅思维导图就是根据我的阅读目的学会使用番茄工作法的操作要领来绘制的思维导图,《番茄工作法图解》这本书所要呈现的核心内容和我阅读后的一些观点感悟全部呈现在了这张思维导图中。

在这幅导图中感悟部分戴明环PDCA我画了一个红色的五角星,因为他是番茄工作法的原理,所以需要我重点了解一下,于是我就把这个小主题单独拿出来,画在一张新的白纸上,成为一幅迷你小导图

这部分内容是在这本书的第44页,我们来看这张迷你小导图

思维导图带你看一下天才的笔记(思维导图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9)

这幅思维导图的中心图是PDCA循环图,中间是一颗红五星,表示是对上一张总图中画红五星部分的延续说明。

戴明循环理论,也就是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

PDCA,P是plan,计划;D是do,执行;C 是check,评估;A是Act,应用。

也就是不断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反馈检查,改进完善,再制定改进后的新计划,这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进化的过程。

这幅思维导图划分为三大部分:

概述、步骤、番茄钟。

我们可以具体参照上图来看一看。

因此,我们再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时候一页纸不能完全把你想要表达的内容全部呈现时,你可以采用迷你小导图的形式在一张新的白纸上进行补充说明

思维导图带你看一下天才的笔记(思维导图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10)

思维导图带你看一下天才的笔记(思维导图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11)

思维导图带你看一下天才的笔记(思维导图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12)

思维导图带你看一下天才的笔记(思维导图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13)

方法总结

那么说了这么多,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运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操作步骤吧:

步骤一:明确目的,统观全局。

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相应内容:封面、作者序言、目录、作者后记、封底。

步骤二:快速浏览,标记重点。

快速浏览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重点要关注每个重点章节的开头结尾、大小标题、图表、插画以及一些核心的关键词,并用彩色笔标注出来。

步骤三:精读重点,绘制导图。

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精读核心内容,整理成一张添加自己理解内容和观点看法的思维导图。

特别重要的知识概念,可以单独拿出来画一张迷你小导图

步骤四:回顾复习,学以致用。

画完思维导图之后要经常把它拿出来进行相应复习,以巩固书中的核心要点内容。尽量找机会把你画的这幅思维导图分享给别人,分享本身就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会再次加深你对这本书的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