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师沈巍八个字解读人生(流浪大师沈巍一夜爆红后)
在上海一个寻常巷弄里,
一间没有装修过的水泥房
被四面八方涌过来的人围得水泄不通,
人的来历五花八门,
有手持话筒的记者,有妆容精致的女主播,
有附近围观的人,
还有慕名而来举着牌子说
“大师,我想嫁给你”的......
这些人都是为了他而来,沈巍。
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却从不接受路人分文,他拒绝众人时道“我不要,我不是乞丐”,这个说起但丁、稻盛和夫、王阳明......侃侃而谈,满腹经纶的流浪汉,因此被人们称为“流浪大师”。
“谁发他谁火”,最近与沈巍相关的新闻在各种媒体上刷屏,人们好奇他的身世,想知道他为什么从审计局流落到大街上流浪,更想挖出他频出金句背后的秘密,有人开宝马带8人团队专程来“守猎”,有人蹲守一上午就等“活捉”他。
红了眼睛的流量主们推推搡搡,从早上到下午不停地问这问那,没有人在意眼前这个流浪汉是否累了,更没人提出说要给他买点什么吃的垫垫肚子。
起初,沈巍还觉得新鲜,很开心地配合回答采访,拍照,慢慢地,他变得不敢出门也不敢睡觉,因为24小时都有人盯着他,“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然而,对着镜头说出的这句话,很快便湮没在不断涌向他的人潮里。
沈巍,1967年出生,今年52岁,上海人,流浪至今已26年,一直有个执念:捡垃圾。
网上关于流浪大师的传言很多,复旦大学高材生,妻女在车祸中丧生,导致精神失常......
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的生平自述中沈巍逻辑清晰地辟谣,自己虽是本科学历但并非出自复旦,亦没有名校背景,至今未婚也无妻女,他曾是上海某区审计局的公务员,二十六年前转为“待岗职工”,每月发病假工资,至今工资仍在发放。
流落街头的沈巍并非无家可归,他从小跟外婆一起居住,有父母,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只是自打决定流浪之后就和家人再无来往。
父亲是上世纪60年代的本科生,从小对沈巍管教严格,甚至有些强硬,天性敏感的沈巍喜爱文史、酷爱画画,对此父亲十分反感,或许因为在那个年代“学好数理化”才是安身立命较好的选择吧。
但对文学艺术方面的喜爱却深埋在沈巍的骨血里,家里没有条件买书就自己想招儿,还在学堂念书的少年很快发现捡破烂能卖钱。
于是风风火火的捡破烂生涯开启了,如今回忆起来沈巍这样子说:“用今天的话来说我就是个捡垃圾的,这点我承认,从小就捡,样样捡,橘子皮,碎玻璃,但捡来卖钱目的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买书。”
即便如此,沈巍依然得悄摸摸地买书,悄摸摸地在晚上拿出来看,试想一下,强硬的父亲本就反感他看文史类的书,若发现了还不是轻则呵斥,重则没收嘛。
白天,他因为捡垃圾被人笑话,晚上,他想看书还得战战兢兢,生怕被父亲撞见。疑问总是悬在心头:为什么我不能做自己意愿的事?为什么讨饭的人不做事大家都同情,我付出劳动捡垃圾,不浪费资源,连捡橘子皮都能卖出钱反而被讥笑?
用这样充满压抑的方式保持着自己小小爱好的状态,一直延续到了高中,考大学的时候沈巍做梦都想考中文系等文化类的专业,但最后还是迫于压力选了审计专业,“如果父亲很客气地跟我谈,我一定不会选这个专业。”
尽管1986年毕业以后沈巍就捧起了铁饭碗,进了许多人挤破头都难进的事业单位当了审计局公务员,但他回想起依然有许多悔恨,然而,生命不可能重来一次。
参加工作之后,或许是从小捡垃圾养成的敏感吧,上班第一天他就发现垃圾桶里扔了很多有用的东西,比如报纸,或是只印了一面的纸,他就会捡起来重复利用。那时,他有了收入不需要捡垃圾挣钱了,只是觉得不该如此浪费,这样的习惯一直持续了7年。
沈巍:你说这是报纸还是垃圾?
尽管不爱审计专业但他依然努力工作,原本生活就这样相安无事地过下去,不料,1993年一个平常的傍晚,就被家人告知“领导来过了,说你老捡垃圾,脑子有病。”
原想着第二天给领导解释一下,据沈巍自述,刚到单位他就收到通知,收拾东西回家待岗。
26岁的沈巍第一次遭遇这样的重大挫折,他始终想不明白的是,捡垃圾没有影响到别人,还是给单位节约,怎么就有病了?
失魂落魄地上了公交车,原本想去上海万体馆看看费城交响乐团的演奏会散散心,结果坐过站了,只好回家,原本就灰蒙蒙的心情因为家人跟他大闹一场,变得更加沉重。第一次,他哭了。
深感委屈之后,沈巍出走了,他到外面租房子住,不过因为捡垃圾这个习惯反反复复被房东撵,直到2002年家里老房子拆迁他才搬回家。
他依旧保持着捡垃圾的习惯。
在他眼里,没有什么垃圾,只有放错了地儿的资源,比如报纸可以重复看,瓶装水的瓶子可以回收,水可以喝掉,捡来的纸板写满字之后才会被卖掉......诸如此类。
多年后谈起来,沈巍云淡风轻地说:这么多年,我坚持的生活理念只不过是,人不能肆无忌惮浪费东西。
捡到的纸盒沈巍要写满字才会扔掉
但当年周围没人理解他,家人觉得捡破烂这件事觉得丢人和他断了关系,邻居因为他将垃圾放在房子周围不断投诉,摆在沈巍面前剩下唯一的道路,似乎只有流落街头,当成为了真正的流浪汉后,就没有人来指责捡垃圾这件事吧。
于是,回家后不满一年沈巍就再次离家,这次不是租房住而是当起了流浪汉。
相比其他流浪汉,他显得有些特殊。“我有钱,我不需要人接济。”沈巍的单位每月都会给他发工资,差不多两千来块,卡里还有父亲的遗产,总共加起来十来万存款。
流浪的26年里沈巍从未靠人施舍过日子,他讲,在现代社会最好捡的东西是食物,吃的东西被人们浪费得最严重,他最喜欢捡的是素食,会顺道把地上的肉骨头挑拣出来给流浪的猫猫狗狗吃。
以大地为床,天空为被,垃圾袋为生活范围,沈巍的生活过得很有规律,每天凌晨2点天蒙蒙亮起来,推着破三轮去捡垃圾。
早上5点街上人渐渐多了,他就回去杨高南路附近的栖身之所休息,等到天完全亮再收拾东西,捡来的垃圾都分类装好,吃的食物,用的生活用品,看的报纸和书,能回收的塑料、铁、铝罐......
他从未买过一粒米,从未买过一件衣裳,走到哪里都只做这两件事,买书、捡东西。
卖废品买书是他多年以来唯一的支出,只是书放室外日晒雨淋,总是坏,坏了再买。这些年沈巍读过的书已经有上千本,谈起《战国策》 《左转》 《聊斋》 《诗经》等书是口若悬河,金句频出。
只因他对文学艺术类的书异常着迷,也尝试买理工科的书看,但看不下去。“原本我以为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为社会做一番贡献,怎么也没想到会沦落至此。”
沈巍谈《了凡四训》
至于捡东西这件事,沈巍从不觉得有什么值得羞耻的。
“垃圾分类是源头治理,应该针对产生垃圾的人,在一个提倡垃圾分类的社会,我从小捡垃圾反被嘲笑,就好比一碗饭,我觉得挺好吃,为什么你们觉得不好。”
曾经有人看沈巍捡垃圾上前递给他东西吃,他拒绝:“我这不是劳动嘛,有什么好可怜我的。”
尽管非常想让外界理解自己,但总是徒劳,他也只能在书中寻求慰藉,获取片刻安宁。
每天忙活完之后,沈巍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看书上,每天他都会地铁站坐着看书,他曾耿直地说“也有点作秀的成分,我想让白领们也注意到一个流浪汉都在读书。”
他花了200块托人从网上买了部二手手机,当看书有不明白的地方就会连wifi用手机上网查,儿时喜欢的画画爱好仍在,他也会到网上下载很多画,空闲时欣赏欣赏,手机里还保存了一张印度“国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倡导者甘地的照片,这是沈巍的偶像。
很多人觉得当流浪汉是在找罪受,沈巍却从不认为自己生活苦,他颇为严谨地说:我不标榜,但我喜欢过这样的生活。
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形象实际与沈巍流落街头前大相径庭。
曾经这位流浪大师也有过特别爱美的时候,工作那些年他甚至会随身带着梳子镜子,每天把胡子刮的干干净净,手法收拾得利利索索。
但“流浪”之后,他就很少理发了,身上穿的也是拾来的旧衣裳,因为,捡垃圾就得有捡垃圾的样子,穿得干干净净地捡垃圾人家也会觉得奇怪。
这些年,沈巍一直在上海杨高南路地铁站附近栖身,虽然看似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却也心甘情愿,心境平和。
除了捡垃圾外,以书为伴的沈巍
谁能想到呢,2019年3月下旬,这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流浪汉一朝就进入人们的视野。
因为他博学多才,思维逻辑清晰,饱读诗书,谈吐也谦逊温和,有礼有节,与潦草的外在形象产生极大反差,这个捡了26年垃圾的流浪汉,就这么猝不及防地,一夜之间在抖音爆红。
网友都叫他“流浪大师”,随后关于他的消息就登上热搜榜。
只要涉及流浪大师的视频 哪怕短短几分钟也能有过万的点赞
一时间,博学多才的流浪者、 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上海徐汇区审计局的公务员、妻女车祸过世…… 网络上关于他的流言四起。
沈巍负责任地告诉凤凰网记者, 除了公务员身份是真实外,他复旦毕业和妻女车祸过世的信息都是谣言。
有人说他有精神病,在对谈中人们看到的是他口才很好,在自述中表述清楚,富有逻辑,没有半点精神病的样子。
反而是这个喜欢读书的流浪汉火了之后,无数人前往上海只为看看他的庐山真面目,一时间外表邋遢的沈巍被打扮时髦的女主播围绕。
更有年轻女子举着纸牌:“流浪大师,我要嫁给你”。
有个跟随大师身边的中年女人起初眼神里透着股真诚,不多久就在抖音以“师娘”为名吸粉57w ,一位网友的评论颇为中肯:不是大师病了,是这些人“病”了,社会病了。
蜂拥而至的主播、吃瓜群众、微商们......
“火到这个程度,像疯了一样。”沈巍对着镜头不经意地说了句,尽管如此,他依然友好地对大家说谢谢,并表示“我来者不拒,把大家当朋友”,只是不太认同“大师”这个称号。
当人群中有人唤沈巍一声大师,他立马说:“这小子哗众取宠,我不是大师,百分百不是,我不是算命的那种大师,更不是某一行业的大师,大师第一你要读的多,第二你是要练出来的。”
在与众多来人的对话过程中,沈巍金句频频爆出——
“距离浩如烟海的文化本身,我们都是井底之蛙,一定要不断的学习。”“有人说因为你外表可怜所以你捡垃圾,那为什么我捡垃圾不能按照公益的目的捡呢?”“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头,这是过去谁都知道的,现在则是贪官在监牢,一夜愁白头。”“中国古人有句老话,善始善终,善终者寡,我觉得交朋友也是,一开始好得不得了,怪了,时间一长走到最后的没几个。”“现在的人脑子里太想钱这个东西了,其他的都不怎么想。”
不仅《左传》、《了凡四训》这样的原典信手拈来,聊起马云、宗庆后也是颇有自己的想法,还附带着针砭时事,评论教育现状,探讨人生观,可以说是涉猎广泛了。
网友们纷纷评论:
“高贵的灵魂无处安放,只好跟随身体流浪。” “听他讲话很舒服。为什么人们会对他有共情,大概是因为在这个暴躁的时代,他流浪的灵魂能唤醒了另一部分麻木在物质里卑微而可怜的灵魂。”“大师没病,病的是我们,这个社会,觉得大师“有病”。他的思想应该是我们追求的,希望更多人不要仅仅当作一个谈资。”
微博网友截图
连续几天的高强度曝光,让沈巍还真的有些累了,有一回,在接受完众多人七嘴八舌的采访之后,他脸露疲态地说:
生活中我什么都不发愁,现在就发愁着这“红”哪天早一点散掉,我太累了,已经三天没有好好睡觉了,我现在才知道做“红”人挺苦的,以前想“红”,现在红了,太苦了,我真不想“红”。
网传围观沈巍的人数一度达到4000人,为应付不断发问的人群,他得从早上七八点一直和人聊到下午两三点,饭都吃不上一口,也没空捡垃圾,更没时间读书了。
正在人们汹涌而至的时候,沈巍也在疲累之中慌了神,直至........25日,网红流浪汉沈巍被人用豪车接走的视频刷屏。
涌到上海去找沈巍的人发现扑了空,现场只留下一个牌子,写着:“大师已离开。”
来接沈巍的友人是一位故人,通过网络知道了他走红的消息来找他,在友人安排下沈巍剪了头发,换了身干净的衣服。
流浪过后为数不多的理发里,有一次是为父亲,2012年中秋节沈巍接到家里电话,说父亲不行了,沈巍找个熟人剪了个头,借了身干净衣裳,再去医院见的父亲。
病床上的老人认出面前的儿子后,一直流泪,自责,“你本可以在学习上有一番成就,都怪我......”沈巍也泣涕交加,“算了,都过去了。”直到父亲离世都不知道儿子已经流落街头。
还有一次是因为从小陪伴自己长大的外婆去世,沈巍去参加追悼会,那也是他在这次走红事件前的最后一次理发。
沈巍此前曾对人说,当听说他走红的消息母亲哭了三次,这次理发或许只是为了让家人看到自己的时候,不再那么伤心吧。虽流浪多年,沈巍说他依然渴望家的温暖,希望有个大房子,可以放自己喜欢的书,可以有个大院子能养一些流浪动物......
收拾干净之后,
沈巍还去派出所咨询办理了身份证,
因为办身份证不能留胡须便剃了须发,
网友纷纷说他居然和演员林子祥
有几分神似。
原本以为一切即将划上终点,谁知换完衣服,剪完头发的沈巍又回到了街头,具体原因不得知。
消停了6个小时之后,这位流浪大师再次被围观。
穿着一件薄薄的线衫,晚上还得不断应付他人好心的规劝的沈巍,看来,是真的无法过安宁的日子了......
流浪汉在中国不是第一次走红了,前有火到国外的犀利哥,凝视着烟花微笑后一举走红的微笑哥,今有流浪大师沈巍。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沈巍曾说过一番话令人印象深刻,“对于这次爆红,他感到惊讶,不明白大家为什么称我为“国学大师”,我只是多读了几本书,有一些知识,现在我不敢出门也不敢睡觉,24小时都有人盯着我,我只能暂时寄居在没有装修的门面房里,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归根结底,沈巍不过是个喜欢读书的流浪汉而已,他对生活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还是放他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图片来源及参考资料:
本文图片主要源自抖音、凤凰网视频、澎湃视频、红星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新闻周刊:放过沈巍凤凰网视频:正面FACE|“流浪大师”沈巍:先知者和疯子只差一点点澎湃视频:找到“金句”流浪汉了,自称曾关精神病院澎湃视频:金句流浪汉奉劝微商主播们:不如多读书红星新闻:上海网红流浪汉沈巍自述全文红星视频:上海“博学”流浪汉沈先生:网上走红不能改变我的命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