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

“要开展文化产业,就要先弄懂文化是什么?”近日,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在由民进中央主办的首届开明文化研讨会上表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根基,是一个民族不能或缺的,也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文化产业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其文化属性,产业应当从属于文化,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如何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如何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开展文化产业,就要先弄懂文化是什么?”近日,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在由民进中央主办的首届开明文化研讨会上表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根基,是一个民族不能或缺的,也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文化产业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其文化属性,产业应当从属于文化。

文化所承担的责任是任何事物都不能取代的

冯骥才认为,文化所承担的责任是其它任何事物都不能取代的。它还是世世代代优秀的历史创造和精神财富的不断积累,必须加以传承和发扬,不断地发展和再创造,使中华文明永远充满活力。

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梁晓声在会上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中国古代文化影响过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 ”

梁晓声认为,人类的文化成果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个扬弃的过程。有扬弃,就表明那些作为文化遗产而保留的那部分,基本上具有优良品质。好比当人们为了提高居住水平而改造装修时,会按照新的意愿布置自己的家,但没有谁家会将一切旧的东西都扔掉了,全都换成新的,那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心情。世代居住过的,家里总有些东西是舍不得的,比如先人留下的书籍、家具、父母的日记或者传统文物。

梁晓声认为,有很多传统思想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优质遗产,值得继承和发扬,值得认真研讨和借鉴应用。比如,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有一部分论及治国理政、邦交、体恤民生、回馈自然等,这些思想仍对后世以及后人产生积极影响,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敬意。

保护好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在谈及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时,冯骥才认为,一方面,文化市场要不断更新内容,另一方面,文化市场要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此,必需大力培养现代创意人才,既要在学院中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也要鼓励他们去民间采风,吸取民间的文化精粹。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每个地方因为自然条件、历史、风俗上的不同,其文化特色也不尽相同,我们每一个省都是‘文化大省’。就像江浙人唱不出陕北的秦腔,燕赵人也唱不出浙东的越剧。”冯骥才说,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灿烂性,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必需保护好文化的多样特性。我们是一个文化大国,拥有大量的文化资源,不仅要善待它,还要热爱它、学习它、理解它。只有深刻地热爱、理解、认识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发展好我们的文化产业。(记者 叶晓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