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松烈士陵园纪念馆介绍(烈士俞秀松之妻)

文/潘彩霞

1996年国庆前夕,一封信从俄罗斯来到上海,被送到一位叫安志洁的老人手中。

颤抖着手拆开,上面写的是:“尊敬的安志洁女士:您好!俄联邦军事检察院正式作出为俞秀松烈士恢复名誉的决定……”

一瞬间,安志洁的眼泪夺眶而出:“秀松地下有知,也能瞑目了!”

俞秀松,是她的丈夫,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

沉冤终得昭雪,为这一刻,她奔走了57年。她的眼前,又浮现出他们携手走上红地毯的情景:那一天,他西装革履意气风发;那一天,她身披白纱幸福娇羞……

俞秀松烈士陵园纪念馆介绍(烈士俞秀松之妻)(1)

俞秀松与安志洁

理想为媒

那时,安志洁还叫盛世同。大哥盛世才是新疆督办,因他表面上扛起联俄抗日大旗,日本军警几次到东北老家搜查,全家人无奈投奔到新疆。

到新疆后,盛世同在迪化女子中学读书。抗日浪潮兴起,爱国青年热血澎湃,她经常去督办公署听共产国际的报告。

台上,反帝总会秘书长俞秀松慷慨激昂,他的演讲打动了她。他英气逼人,斯文潇洒,不知不觉中,她心生崇拜。

受他影响,在学校里,她担任了“反帝会”小组长、“学联会”秘书长,积极宣传抗日救国。

凭着第六感,盛世同相信,俞秀松也一定在人群中发现了她。因为,他们的目光,经常会碰撞到一起。

不久,盛世才邀请俞秀松做家庭教师,为女儿和小妹盛世同补习功课。见面机会多了,随着了解的深入,对俞秀松,盛世同由崇拜转向爱慕。

俞秀松烈士陵园纪念馆介绍(烈士俞秀松之妻)(2)

俞秀松

俞秀松是浙江诸暨人,父亲虽是清末秀才,但思想开明,支持他走上革命道路。

在浙江第一师范读书时,他就是学生运动领袖。后来结识了陈独秀,一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创办《新青年》;一起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书记。

受组织委派,俞秀松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那时同去的,还有王明。令俞秀松无法预料的是,这一经历,为他后来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1935年,俞秀松回国,化名王寿成,被斯大林派往新疆搞统战工作。

俞秀松烈士陵园纪念馆介绍(烈士俞秀松之妻)(3)

俞秀松(右一)与浙江第一师范同学

知识渊博,学贯东西,人又英俊潇洒,盛世同的心扉敞开了,他们的谈话也越来越放松。

有一天,俞秀松用他浓重的诸暨口音说:“盛世同,你这个名字取得很有水平,我看共产主义必然要在全世界实现,盛世大同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怕她听不懂,他还一边在纸上写下“盛世大同”四个字。

盛世同有点难为情,故意反问:“那,您的名字呢?‘王寿成’,什么寿呀,福呀,禄呀,这恐怕和你的新思想有些不相称吧?”

玩笑间,关系更近了一步。令她意外的是,俞秀松表明了心迹——那天,她的课本里,突然多了一张照片,是俞秀松的。背后的字,让她脸热心跳:

“这是1931年9月在苏留学时,在宿舍里拍摄的我,送给我惟一心爱的同妹,愿在寂寞的愁苦中和你一道儿过活。你的松。”

原来,她的美,她的活力,她的力求上进,早已将他俘虏。少年即离家,37岁的他,渴望有个家了。

很快,他就向她表白:“我是共产党员,是马列主义信徒,我要找的是志同道合、思想进步的伴侣,并不因为你是督办的妹妹。我一定要为你创造自立的条件,帮你学好俄文,以后去苏联留学。”

为了消除语言隔阂,俞秀松还专门向东北籍学生学起了东北话。他的真诚,感动了盛世同。

俞秀松烈士陵园纪念馆介绍(烈士俞秀松之妻)(4)

俞秀松

从云端到深渊

然而,他们的交往遭到她家人的反对。一来,一个南方人,一个北方人,交流困难;二来,他比她大了16岁。

好在,俞秀松用能力感化了他们。到新疆两年,他办培训班,发展教育事业,宣传马列主义,帮助盛世才建立了一个稳定的进步政权,社会发展迅速。

与此同时,一股力量也在暗中推动——在斯大林指示下,苏联驻迪化总领事找到盛世才,对他说:“王寿成能与你小妹结婚,我们苏新关系就更加亲善了。”

一切水到渠成。1936年7月28日,俞秀松和盛世同举行了婚礼。他身穿黑色西装,英姿挺拔;她身披洁白婚纱,秀美的脸庞如荷花绽放。

礼堂内,名流聚集,婚礼盛况空前,不仅斯大林送来贺礼,苏联方面还特地拍成了纪录片。沉醉在幸福里,盛世同憧憬着未来。

俞秀松烈士陵园纪念馆介绍(烈士俞秀松之妻)(5)

结婚照

婚后,他忙于工作,她仍旧读书。闲时,就一起学俄语,写字画画。

有一次,他画了一对鸟儿栖息在枝头,她则画了并蒂莲花,随风起舞。他触景生情,承诺她:“把日本鬼子赶走后,陪你到西湖划船赏景,你一定会高兴!”

他还给她讲到列宁:“你看,列宁和他夫人年岁相差很多,列宁长得又矮又不英俊,而他夫人很漂亮,在列宁晚年,他夫人帮助他完成了不少革命工作。我也比你大很多,也长得不怎样,你又是那么美,你愿意向列宁夫人学习吗?”

她娇羞地点了头。因着共同的理想,生活朴素而愉快。

俞秀松烈士陵园纪念馆介绍(烈士俞秀松之妻)(6)

俞秀松夫妇在新疆

谁料,好景不长。1937年底,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俞秀松突然被一辆小汽车接走。夜深了,他没有回来;凌晨了,他还没有回来。

盛世同焦急地给盛世才打电话,可是,只有搪塞。被不祥的预感笼罩着,一夜无眠。

第二天的考试,她心不在焉。匆匆结束后就往家赶,刚进门,厨师就流着泪对她说:“秘书长被抓起来了,公安处叫你把被褥和洗漱用品送去。”

愤怒之下,她去质问大哥,答复是,和‘托派’有关,是王明告发的。

原来,同在苏联学习时,对王明的拉帮结派、投机取巧,俞秀松多次提出批评,王明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借着苏联“大清洗”,王明到斯大林那儿告密,污蔑俞秀松是“托派”,是“日本间谍”。出于政治需要,盛世才牺牲了妹妹的幸福。

俞秀松烈士陵园纪念馆介绍(烈士俞秀松之妻)(7)

王明

1938年5月,俞秀松被押往莫斯科。生离死别就在眼前,送别路上,他紧紧抱住盛世同,含泪说:“我们没能在一起革命生活一辈子,不知何时能再见你,要记住,为革命献身是光荣的!”

“同妹!要坚强,多保重,但愿我们能重逢!”留下这句话,他转身登机了。飞机腾空而起时,盛世同两眼一黑,晕倒在地。

最亲爱的人生死未卜,她了断了兄妹之情,从此改母姓为安,取名“志洁”,意为志向高洁。

57年的寻找和等待

在痛苦的深渊里,安志洁挣扎着。几年过去了,音讯全无。

1942年,盛世才派五弟盛世骥到重庆会见蒋介石。为了打探消息,安志洁跟着五哥来到重庆。

在蒋介石夫妇的招待宴会上,宋美龄客气地问:“盛小姐,想不想留在重庆读书?”当她流露出做媒的意思时,安志洁坚定地说:“我是有夫之妇,俞秀松生死不明,我要等他回来!”

生命里,只有等待,只有寻找。

俞秀松烈士陵园纪念馆介绍(烈士俞秀松之妻)(8)

俞秀松

抗战胜利后,一次收拾旧物时,安志洁意外发现了一封没有发出的信,是俞秀松写给父亲的。她马上寄出,希望能联系到他的家人。

不久,她果然收到了公公俞韵琴的回信。1946年5月,带着俞秀松穿过的一套棉衣,安志洁与公公在南京相见。手捧棉衣,老人老泪纵横,安志洁也泪流不止。

家人要随大哥去台湾了,安志洁选择留在诸暨婆家,她暗下决心:不管生与死,有生之年,一定要弄清俞秀松的下落。

1949年,全国迎来解放,安志洁来到上海,找到俞秀松的四弟俞寿臧,他们一起给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写信,请求寻找俞秀松。

一年后,中国驻苏大使王稼祥的回信到了,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真正得知时,还是痛不欲生——1939年2月,俞秀松已在苏联肃反运动中被杀害,年仅40岁。

他说过,要陪她去西湖赏景,可是,他失约了。他的冤屈,她要为他平反,否则死不瞑目!

申冤路上,四弟俞寿臧成了安志洁的助手和参谋。在公公撮合下,他们结婚了。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取名俞敏,为表纪念,过继到了俞秀松名下。

寻找真相的脚步没有停下,1958年,在组织帮助下,安志洁终于为俞秀松办理了烈士登记手续。4年后,她收到了毛主席亲自签发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

俞秀松烈士陵园纪念馆介绍(烈士俞秀松之妻)(9)

家属光荣纪念证

可是,真相依然是个谜,她需要的,是苏联政府的书面平反。然而,这样一桩国际冤案,要弄清来龙去脉,谈何容易。

历经世事动荡后,1991年,安志洁致信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要求苏联政府查明真相。不料,随着苏联解体,事情又被搁置。

从哈萨克斯坦到乌兹别克斯坦,又到俄罗斯,安志洁不断与大使馆联系。1996年,她让儿子俞敏专程去莫斯科拜见大使,希望促成此案的早日解决。

老天终于眷顾,那年国庆前夕,她等到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参赞李侗杰的回复。近60年的冤情得已昭雪,手捧平反证书,安志洁一任泪水肆意流下。

这一年,她已经80岁了。

俞秀松烈士陵园纪念馆介绍(烈士俞秀松之妻)(10)

安志洁与俞寿臧

遗憾的是,当年遇害后,无数蒙难者被葬在一起,烈士的遗骨,永远无法回家了,这成了安志洁一生的痛。

他夹在她课本中的照片,她一直保存着,那背后的字,她倒背如流。

2006年春夏之交,安志洁去世,另一个世界里,她的松,在等着她。

俞秀松烈士陵园纪念馆介绍(烈士俞秀松之妻)(11)

俞秀松纪念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