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1)

一、沙溪的历史沿革

沙溪乡古属巴国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巴东郡,北周属亭州盐水县,唐属施州清江县,宋属夔州路,南宋属龙渠县,元属施州都亭乡,明玉珍据蜀忠路宣抚司,明天启置沙溪宣抚司,清康熙四年为沙溪宣抚司,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其地入利川县,为忠路汛兴仁里。

民国初属怀德里。1925年为十七区。1932年编查保甲,属六区(区署设忠路)。1941年为沙溪乡,属忠路区。1946年撤销忠路区署,为沙溪乡公所。1949年建国初属忠路区。1950年属第六区(文斗)。1951年属五区(忠路)。1956年沙溪乡属忠路区。1958年属忠路人民公社,1961年属忠路区。1975年撤区并社,从忠路区分出和平、幸福、安全、民新4个小公社,成立沙溪人民公社;从马前区分出高峰、石门、桃园和毛坝区麻山4个小公社,组建黄泥塘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建区,黄泥塘、沙溪合并为沙溪区,划桃园归元堡区。1996年12月撤区建乡,改称沙溪乡。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2)

二、沙溪的行政区划

沙溪乡位于利川市南部,离利川市区67公里,东与利川市元堡乡、咸丰县小村乡交界,南与咸丰县活龙坪乡毗邻,西与忠路镇、文斗乡接壤,北与凉雾乡为邻。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20公里,总面积291.7平方公里,人口30000多人。沙溪乡因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山大沙沟多而得名。辖黄泥塘、石门、高源、繁荣、荷花、建设、群英、群力、大沙溪、新庄、花嵌、岸坎、齐跃坪、大坪、新阳、玉河、六一、石洞、司城、江口、天望坡、八银22个行政村。

小沙溪集镇位于乡境西南,是沙溪乡人民政府驻地,利沙公路的终点,集镇建在山岗地台与河谷相连的地域上,垂直落差50米,建在河谷上的老街,多数为木质结构房屋,建在地台上的是新街,多数是混凝土楼房,乡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均在新街上,每逢一、四、七日为“赶场”日,除本地村民外,文斗、忠路、元堡和咸丰县的群众也来此赶场,集市交易的物资主要有生漆、粮食、牲猪、禽蛋、中药材及土特产品。

三、沙溪的传奇景观

沙溪是利川市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利川城是一个盆地,很难看见高山。但是出城约6公里,便可以看见高耸如云的山脉横亘于眼前,沿途要经过凉雾乡的官屋、九渡、土地坡、海洋、两河口、纳水溪、格井溪,沙溪乡的西流水、干溪坝、四合头、樊家槽、折子口、黄泥坝、堰水、观音桥、牛滚凼、黄猫田、川洞、椒园、中道河、凉水井、排山岭、青㭎坡、纸坊沟、大桥沟等站口,一路蛇行般蜿蜒前行,公路七弯八拐地爬上山梁,爬上山顶后又曲曲拐拐跌入山谷,就这样爬坡上坎、迂回跌宕,如此反复,六十多公里的路程公交车约需两个半小时,小轿车约需一个半小时才能抵达沙溪集镇。

沙溪乡境内茂林修竹,沟壑纵横,溪流潺潺。高山峡谷间,隐藏着奇山异石、奇花异草、奇闻趣事,大家一起来看看沙溪的十六大奇观吧!

奇观一

石门位于沙溪乡石门村,红沙(红椿至沙溪)公路从旁经过,一条小河从门洞缓缓流过。一个村寨以石门命名,一座石门锁住一个村寨,大自然的神奇,让人惊叹不已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3)

奇观二

万寿山位于沙溪乡大沙溪村,因一山酷似寿星头部而得名,堰大(堰水至大沙溪)公路从山下经过。当地老百姓讲,因为万寿山的存在,方圆几个村长寿老人特别多。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4)

奇观三

狮子山位于沙溪乡群英村、大沙溪村、高原村三村交界处,有一狮守三村之说。狮子山的形状酷似狮子,就连天上云彩也酷似狮子。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5)

奇观四

雷音山位于沙溪乡繁荣村,海拔1466米,因民间传说而富有神秘色彩,山下是盛名在外的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张高寨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6)

奇观五

兄弟山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7)

奇观六

鸳鸯山位于沙溪乡高源村鸳鸯峡。两座山似鸳鸯情侣亲热,倒映水中,让人浮想联翩!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8)

奇观七

龙蛋石位于沙溪乡高源村一无名溶洞。洞深处绝壁夹缝中,一石如神来,奇异无比,被称为龙蛋石。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9)

奇观八

石矸担位于沙溪乡建设村,阳刚之气逼人,被当地人称为石矸担!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10)

奇观九

七彩石位于沙溪乡建设村,大面积的山体色泽艳丽且坚硬无比,有人说是大理石,有人说是生物礁,有人说是亿万年前火山喷发炼过的珍宝。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11)

奇观十

公母岩位于沙溪乡大沙溪村,两座山峰毗邻而立,一高一矮,一细一粗,当地人称公子岩、母子岩。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12)

奇观十一

筲箕坑和硝坑位于沙溪乡建设村,两坑相距约一公里多路,相传是八仙之二铁拐李和张果老用扦担戳的和用屁股坐的

奇观十二

狮子岩位于沙溪乡天望坡村,与沙溪集镇隔河相望,恰似一只卧着的狮子守望者沙溪集镇,不容外敌来侵犯淳朴善良的沙溪人民。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13)

奇观十三

夜合山位于沙溪乡天望坡村,该山由隔河两岸的阴阳山峰组成,恰似男女的生殖器官。传言从前夜合山是白天分开的,夜晚会合拢来。

奇观十四

牛项颈位于沙溪乡天望坡村,原来这座山峰像是一头牛在伸着头吃草,后来在大集体时期把它从牛项颈处用炸药炸断,在河上架起了一座铁索桥。当地人们常传言道:“打通牛项颈,增产十万斤。”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14)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15)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16)

奇观十五

幺妹田位于沙溪乡建设村,该田又细又长。据传说从前干溪坝有个叫幺妹的女孩,长得聪明又伶俐,漂亮又能干,到了出嫁的年龄,上门说媒的人踏破了门槛,她母亲没办法,就想出了一个比插秧招亲的方法:谁能不歇气不直腰把这一个田从这一头栽到那一头,就算获得胜利,幺妹就嫁给他。许多男青年都跃跃欲试,他们都没能坚持下来。后来终于有一个男青年坚持下来了,可是他终究还是累死了。后来就把他埋在了那儿,每逢发大水,他埋葬的地方始终淹没不了,就如一艘船一样,水涨船高。

奇观十六

枫木岩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17)

奇观十七

龙桥电站大坝泄洪时的壮观景象

四、沙溪的自然 景观

(一)栩栩如生的燕儿石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18)

沙溪是地道的纯朴之乡。狭窄的街道上,乡民们过着世外的桃源生活,没有繁华,没有喧嚣,没有纷争,恬静得如少女一般。

沙溪集镇的海拔较低,又是一个小山沟,集镇依山傍水,一条小河静静地从雄伟壮观的狮子岩前流过。一年四季,溪水清澈,水流不断。

沙溪河河面较宽,但河水流量不大,河水平平薄薄地摊开在河床上,一点儿也没有乱石林立、水流湍急、幽深险峻的感觉。水浅浅的,清清的,常年看得清水中的鱼儿和水底的石子。河里少有大石,全是沙和小小的鹅卵石,河道随着山势弯曲,沙溪河里有一种形似燕子的石头,俗称“燕儿石”。 它们静静地躺在其它杂石或者泥沙中,有的如振翅欲飞,有的如合翅而栖,嘴角、翅膀、眼睛赫然在目,温润而美丽,圆滑而细腻,形状多为椭圆形或者扁圆形,深灰色或者黑白相间,它们不会轻而易举地让你得到。人们常说谁若捡到燕儿石,谁就会交上好运。

这简直就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值得收藏。

太阳的余辉斜照在半坡上,一边是光辉明亮,一边是晦暝阴暗。这是一方真正的净土,丝毫未受污染,河水洁净得可以直接饮用。累了可以在沙滩上躺一躺,渴了就着河水喝两口,和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大地母亲的怀抱是多么温暖,她的馈赠是多么的丰厚啊。

这里的景色格外的清新秀丽,薄雾轻纱般笼罩在沙溪镇上,若隐若现,青山绿水,白砖黑瓦,好一个世外桃源。

(二) 景观罕见的群英洞

群英洞位于沙溪乡大沙溪村与群英村之间,沿利沙公路堰水桥上分路向左侧公路行驶约一里路程,再向左侧公路过桥后行驶约一公里就到达目的地。

因为此洞尚未开发,要爬近20米的山坡路,不多久就到了掩映在树丛中的洞门口,洞中一片漆黑。我们打开手电,手脚并用爬过一段乱石岗,眼前豁然开朗,路平了,视野开阔了。头顶到处都悬挂着石钟乳,地上到处都生长着石笋,此景美轮美奂,美不胜收,人们的吆喝声、相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响彻洞内。大家慢慢往前走,只见偌大的大厅里,矗立着十几根大小不等的石柱,大的三根格外醒目,中间的呈金黄色,两边的呈黑色,其中一根石笋与洞顶连为一体,真可谓是顶天立地呀!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19)

离开大厅,大家继续往前,走了一段,发现没路了。正迷惑时,向导告诉我们,整个洞分三大部分,我们才走了第一部分,要看第二部分必须穿过一个仅容一人且要爬行才能通过的小洞。顺着岩壁底部非常隐蔽的小洞,我们一个接一个地趴在地上,匍匐着慢慢向前爬行了十几米,才到了洞的第二大部分。

人们欢呼着,议论着,一边仔细欣赏洞内奇观,一边静静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洞很长,叉洞多,大家仔细品味了四根石柱整齐排列而成的“迎宾大厅”等石柱奇观。又走了一个多小时,一座山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向导带领我们艰难地爬过山峰,走进了主洞的第三部分——龙宫。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20)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21)

这个洞最宽处约有40多米,最高处约20多米,洞中处处是景,千奇百怪的石柱、石笋,五颜六色,有黄的、白的、黑的、绿的、紫的,叹为观止,美不胜收。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22)

群英洞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洞中景观奇特,不亚于已经开发出来的其它洞穴,随着366省道的贯通和到群英洞的旅游公路的修建,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沙溪也将成为一块旅游胜地,民俗休闲、吊脚楼风情、川蜀古盐道等的开发,必将给沙溪人民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

(三)壮观的“九龙抢宝”

壮观的“九龙抢宝”景观位于沙溪乡天望城村与岸坎村之间,发源于新庄村、花嵌村两条支流的沙溪河蜿蜒曲折、九曲回环流经新庄、花嵌、八家台、孙家沟、岸坎、天望坡、八银,从江口注入了郁江支流。世上的河流多是自西向东流,但利川的郁江却不同,它从东向西经乌江注入长江,倒流3800里。郁江发源于利川市忠路镇,江水一路奔腾,在沙溪乡江口村形成千里郁江第一湾的壮观景象,江水在此迂回向西而去。沙溪森林资源丰富。沙溪为郁江倾注了所有的水源,为郁江画廊奠定了基础。形成了“鸳鸯奇峡”“九龙抢宝”等奇特景观。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败所有敌手后准备在全国各地寻找一块风水宝地作为建都之地。他带领手下一行来到了这儿,看见了这里地形奇特,是一块风水宝地。

他就叫他的军师刘伯温看看这儿如何。刘伯温站在山头上数来数去都只有八座山头,朱元璋认为八条龙不是建都的理想之地,要想作为都城必须要九条龙才吉利,于是遗憾地离开了这儿,另寻宝地去了。殊不知这儿其实就是九龙之地,刘伯温他把自己站的这座山头忘记数了。就这样,九龙抢宝的故事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

(四)人间仙境鸳鸯峡

鸳鸯峡位于沙溪乡高源村与大坪村之间的堰水,原名堰水峡,由于堰水峡山高谷深,生态环境好,近年来,人们在堰水峡发现大批野生鸳鸯和猴子,当地村民遂改堰水峡为鸳鸯峡。沿利沙公路行至高源村堰水河观音桥水电站公路行至谷底,观音桥电站就呈现在眼前。站立船头,两岸山峰相对出,林深谷幽,不时听到有“唧唧”的叫声,那是峡谷两岸的猴子在频频叫唤,给人以一种“两岸猴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正行进间,同行的伙伴惊叫起来。好美!循声望去,大伙都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只见两岸壁陡的峡谷突然开阔,三个巨大的湖出现在眼前。飘渺峡谷的云海、绿水组成了一幅人间仙境图。湖面泛起阵阵涟漪,各种奇树怪石倒映水中,被波纹扭曲,那情那景,有如误入魔界,令人心惊。湖边有一个个小黑点,那就是鸳鸯。鸳鸯成双成对,悠闲自得,时而跃入水中,引颈击水,追逐嬉戏,时而爬上岸去,抖落一身水珠,用橘红色的嘴角精心梳理华丽的羽毛。

一阵微风吹过,鸳鸯群呼啦一下飞起来,在绿色的山谷中转了几圈又降落到另一片水域去了。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23)

(上图为鸳鸯峡)

(五) 稀少的树神

被称为树神的是两棵巨型紫薇树,位于沙溪乡群英村六组的原小咸小学后面,相距约50米。一棵高约30米,另一棵约35米,两树底根错节,深插入岩石泥土中,需两三个成年人才能合围。它没有树皮,树干、树枝及裸露在地表外的树根,全为浅浅的黄褐色,自然形成奇异的根雕形状,是天然的艺术品,因其光滑、俊美,像脊背一样溜光, 当地人习惯称为“马溜光”。

此树属于落叶乔木,叶长椭圆形,长约48厘米,宽约24厘米,花冠白色,花蕊金黄色,果球形酒瓶状,主要产于贵州、四川、湖北,常生长在山谷密林中。该树可做药材,常置其中,令人目清气爽,有很强的保健作用。适于高档、园艺移种,现被台湾、香港等地引种。据当地村民介绍,两树树龄已超过500年,被尊为神树。

五、沙溪的人文景观

(一)文沙暴动始末

1950 年,利川县文斗、沙溪、长顺【利川籍作家野夫所著《父亲的战争》一书中称为“文沙场”。】三乡的土改工作组工作方法欠考虑,强行镇压枪毙了当地的两个地主头子,终于激起了民变。

1950年1月27日,利川匪、特、霸相互勾结,在文斗、沙溪策动了反革命武装暴乱。利川沙溪恶霸何朋英率匪10余人在当地一位地主的引路下袭击了驻扎在沙溪老街的解放军营地,打死打伤了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随后,土匪们押着被俘的解放军战士逃跑到文斗枫木下面的雅鱼地,在此地残忍地杀害了被俘的解放军战士。那晚,驻扎在沙溪老街的解放军指导员宴洪隆从川洞开会回来,夜已经深了,他还不知道发生了土匪暴乱,正准备回营房休息,但是驻地一片寂静,他正感到纳闷,准备查看是怎么一回事时,被埋伏在两边厢房的土匪乱枪打中,他反应迅速,知道发生了变故。他一边掏枪还击,一边想去报信,捂住被打中肚子而涌出来的肠子在地上爬行了约二十米后,终因失血过多而壮烈牺牲。

1月29日,文斗区又发生了反革命暴动。暴乱分子占据了文斗乡政府,土匪们在文斗征粮大会会场杀害了区干部、农会干部5人,又伏击了押解伪乡长卢国良的部队,残忍地杀害了战士22人,只有一个战士躲进红苕坑侥幸逃脱,被俘的文斗区副区长张春元趁土匪们不注意时越过几道田坎钻进密林里暂时逃脱了。土匪们胡乱打枪拼命地四处追赶,最后在文斗岩门头将张春元团团围住,张区长虽经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八岁。据说土匪们没见过手表,硬是把张区长的手腕砍了才把手表拿了下来。

这两次暴动共有干部20人遇难,被挟持群众多达3000人。这次反革命暴乱三天后被平息。这两次暴动的主要发起人名叫费文学,他是沙溪的一个地主之子,文沙暴动他主要是出枪支弹药和钱粮,并未亲自参加暴动。当时他在武汉上大学,他听说父亲被无辜镇压后,从省城赶回了同样偏僻的老家.这个高智商的青年竟然选择了复仇之路.他联络另外两乡的地主家族及许多农民,突然举了事,引起了这次反革命暴乱。

文沙暴动发生后,匪徒们又准备趁机攻打利川县政府。那时候没有公路、电话,侥幸逃脱的那位战士长途跋涉,走了七天的山路,才赶到利川县政府报了信。利川县政府赶忙向恩施地政府求救。恩施地政府调集了大部队对土匪进行追剿,经过几场恶战,匪首田维邦被击毙,田晓卿等14名主犯和骨干分子先后被捕处决。费文学则带着亲信逃进了原始森林,逃至四川云阳参加了暴乱,解放军的小分队与之进行了漫长的周旋.在深山中展开了生死相博。最后经利川县委批准采取招降,一番曲折后,费文学带着他的队伍终于缴械.按协议规定----既往不咎,以开明乡绅对待.几个月后,县里一道密令----秘密押解费文学进城.费文学很快就被秘密处决了,他那些忠义相随的兄弟也接着在以后的肃反运动中在劫难逃.一个人的反抗就这样平息了,血流进土地,化为污泥。这一反革命暴乱,史称"文沙长暴动“。

后来,当地村民把宴洪隆和在当晚牺牲的刘排长的遗体一同安葬在沙溪老街背后原教育站大门前旁边的平地上,从这里可以遥望沙溪老街全景。文沙暴动中还有牺牲的其他战士,驻扎在岸坎一个班的战士刘永生得知土匪暴动的消息后,准备跑回驻扎在沙溪老街的连队报信,却被追击的几个土匪打死在了枫木岩的路上,后来,当地老百姓将刘永生烈士埋葬在了枫木岩,牺牲在沙溪的其他几个战士埋葬在江口学校下边的山坡上。

现今,每逢清明节,当地的中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到宴洪隆刘排长两位烈士的墓地进行扫墓祭奠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24)

上图为文沙暴动中宴洪隆烈士牺牲的地方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25)

上图为烈士墓碑

(二)、贺龙的脚印

“贺龙脚印”在今沙溪境内,位于沙溪乡黄泥坝西南,利沙公路东南侧,距堰水桥头约500米,小地名响水洞川主庙。

炎炎盛夏,正值周末。闲来无事,我带着女儿,骑上那辆“老爷”车,踏上了回老家----黄泥坝的路程。当路过响水洞时,我提议去看看“贺龙的脚印”,女儿欢呼雀跃,异常兴奋。

我们沿着狭窄的水泥小道,走了大约五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

抚摸着那整齐洁白的汉白玉栏杆,瞻仰那高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那镌刻着贺龙元帅和红三军丰功伟绩的文字虽然模糊不清了,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依然历历在目:

1933年,贺龙同志率领红三军转战咸丰活龙坪、八家台和利川大沙溪等地,打土豪劣绅,分田地,劫富济贫,十进十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革命宣传。其革命活动传遍周边广大地区,贫苦群众都热切盼望贺龙和红军的到来。 1933年10月26日,红三军从小沙溪入境第五次进入利川。红军一进小沙溪就在川洞遇到了敌新三旅薛芝轩一个连的袭击。红军采用包围战术围歼敌人,激战半个小时,红军就打乱了敌人的建制,敌人只得凭借深沟密林,分散逃跑。27日,红军经大沙溪开往了咸丰县大村乡。

1934年1月1日,红三军从咸丰经八家台进入大沙溪宿营,沿途在沙溪岸坎的香路书写了“实行土地革命,焚毁一切旧契债券,取消租佃制度”等大幅标语。次日,又从大沙溪行军到毛坝青岩,途经沙溪乡响水洞川主庙时作短暂休息。

红三军政治部在川主庙墙壁上书写了"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保护来往行商"两条标语。并在此召开了红军大会,贺龙站在此地一块大石板上,根据标语的内容向身边的警卫战士宣讲革命道理。当地七耀坪的一位石匠杨守勤,这时正路过此处。他早就倾慕贺龙同志,他驻足聆听了贺龙同志的讲话,深受教育和鼓舞,贺龙讲话的姿势给他的印象很深,贺龙站立的地方他也看得很清楚。

贺龙同志率领红三军走后,杨守勤迅即赶回家里,拿来工具,在贺龙站过的地方精心刻下了一双“贺龙脚印。”后来,他又激动地和乡亲们讲述起贺龙的“取消田租制度”、“平分田土”等革命主张。不料,这些话传到当地伪区长黄礼德的耳中,黄立即差人将杨带到伪区公所进行训斥,给杨扣上“通红匪”的帽子,并恶狠狠地训斥和打了他一记耳光,杨守勤被打后,怀着对贺龙的无比崇敬和怀念的心情,来到贺龙曾经站过的那块石头上,精心刻下了一双贺龙的脚印。

谁知,这件事又被黄礼德知道,他再次对杨进行毒打,逼杨守勤把刻下的脚印铲掉。杨守勤虽多次受到迫害,也毫不畏避。杨被打骂之后,更加激发了对贺龙的无比崇敬之情。地主铲一次,他又刻一次。就这样过了10天后,杨守勤又在原地重新深深地雕刻上了“贺龙的脚印”。

从此,这双凝聚着血与泪的脚印,宛如一首凝固的百姓版的《解放军军歌》,伴随着当地群众翻身求解放倔强的足音,踏平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坎坷!这深深表明了任何人都无法抵挡红军锐不可当的气势,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红军前进的道路,人民群众热爱红军,热爱贺龙的真挚感情。为我们后代子孙留下了永恒的历史记载。

当年红军在川主庙墙壁上写的两条大幅标语,1974年因川主庙倒塌,标语被毁。但脚印保存较好。近旁一颗香楠树高大挺拔,恰似一位威武的卫士,在忠诚地护卫着革命先辈的足迹。

2005年,为了缅怀红三军革命英雄业绩,激发沙溪人民弘扬红三军革命精神,艰苦创业,建设沙溪,教育青少年永远继承革命先烈遗志,茁壮成长,同时也为开创“红色旅游区”奠定基础,当地红军的后代吴明昌,在自己身患癌症的境况下,捐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一万余元,还得到利川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扶贫办公室、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沙溪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实现了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在贺龙脚印旁边修建了红三军英雄纪念碑,纪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沙溪一带牺牲的十五位红军烈士,恢复了红军在川主庙写的两条大幅标语,以此作为沙溪乡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这处革命遗址成为弘扬革命传统、教育子孙后代的生动教材。

几十年风雨沧桑过去了,杨守勤石匠早已作古,但贺龙的脚印依然清晰地长留在那块青石板上,贺龙和红军的故事一直在当地代代流传。

踏着革命遗址,看着袅袅香烟,摩挲着随风飘扬的红绸彩缎,贺龙元帅那高大的形象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怀。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26)

上图为贺龙留下脚印的地方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27)

上图为红三军政治部刷写在响水洞川主庙上的标语之一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28)

上图为红三军英雄纪念碑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29)

上图为响水洞所在地堰水河坝

(三)、土司城遗址

沙溪安抚司黄姓,《明史》无载。《利川县志》(光绪版)载:“天启中置沙溪宣慰司”,康熙四年改为沙溪宣抚司。道光《施南府志》称其为安抚司。

沙溪土司城遗址位于郁江岸石龙堡,与沙溪乡政府隔岸相望。遗址东对沙溪乡八银村,西靠客家营,北为狮子岩,南为江口。1958年当地人在衙门田挖鱼塘,曾于一公尺以下挖出柱础石墩2个及各种陶片、瓦片无数,现原土司衙门庭院基础及大门残址欲存。在衙门田后山腰有土司黄天奇(原康熙四年袭)的墓碑。碑为砂石,长方形,高104厘米,宽43厘米,厚9厘米,正中阴刻楷书“皇清诰授沙溪宣抚司黄公讳天奇老大人之墓志。”左侧刻“乾隆四十六年岁次丁酉冬月”等字迹,右侧碑文已风化剥蚀不清。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30)

上图为沙溪乡司城村原土司祖坟墓碑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31)

上图右为原土司城牌楼

(四)、-张高寨驿站

古盐道是一条源于川东(今渝东)延伸到鄂、渝、湘、黔的盐运人行古道,被学者称为“中国南方的丝绸之路”。 自清朝末年到民国末年,这条盐路南来北往的盐客、山货客、布客、鸦片客和“挑老二”、“背老二”常年川流不息。在张高寨的古盐道上,原先只有几户人家的石盘上,建成了约有五六十丈长的一条街和一座关庙。由于雷音山山高林密,道路艰险,夜间不便赶路,客商、力夫只能在山下投宿。有些外地生意人看见有生意可做,在街上做起了盐巴、山货、粮食、布匹、石膏等生意。发财之后就大兴土木,从外头请来木匠掌墨师,在小集镇和盐道旁边,建起了几处吊脚楼民居院落,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子孙,为过往客商、力夫提供食宿,并逐步发展成为人们赶场聚会的集镇和古镇村落。

在这条古盐道上,张高寨吊脚楼古民居能够形成如此规模,与那条古盐道息息相关。

因为张高寨是咸丰至云阳古盐道的必经之路。据传说,张高寨当时的兴旺还与清朝时候建在雷音山上那座庙有关。当时本来是要把关庙建造在北边的大堡山的,木料全都搬到了山上,木匠也到齐了,只等第二天开工。殊不知,当天晚上大堡山上的木料全部飞到了十几里以外的雷音山上。天意不可违,人们就把庙建在了雷音山。也许是因为这个神秘的传说,雷音山上的香火久旺不衰。山下客店随处可见,最出名的有毛店子、横店子、穿心店,还有雷音山下卡门前边的巴岩店。另外,街上还有一个赌馆、两个鸦片馆,随时有几十人在赌博吸鸦片。寨里一年四季“锅里不熄火,路上不断人”,是一个热闹的古盐道驿站。

张高寨旁边,有一条美丽清澈的小溪,古盐道与小溪平行穿插,古人云:“三道水头钻,七十二道脚不干,洗脚就上羊头山。”就是张高寨至咸丰这段盐大道的特征。

从利沙公路黄泥坝站口上行约5公里,一路都是高山峻岭,树木葱茏,光线幽暗。越过约4公里没有人烟而又简直就是一线天的一碗水、牛洞坪、黄沟沟、双河口,再钻过壁垒森严的卡门、滴水岩后,眼前便会豁然一亮,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逶迤的峭壁下,田畴平展,左边山坳里便会出现一个古民居院落,这里就是张高寨的寨门口。

张高寨是利川沙溪乡石门工作站繁荣村的三个村民小组,整个寨子由70多户人家居住的45栋吊脚楼组成相对集中的三个院落。

张高寨的吊脚楼融会了湘、鄂、蜀的土家民族建筑风格,古民居院落的吊脚楼群在造型上体现出结构、轮廓之美。多数为一排正屋的“一”字形、一排正屋配一头厢房的“丁”字形或一排正屋配两头厢房的“U”字形(撮箕口)。吊脚楼建造根据地形顺坡就势,有的是正屋、厢房全吊,有的是正屋不吊厢房吊,一般是飞檐翘角的“走马转角楼”。每栋房屋为横排四列三间、六列五间,竖排三柱四骑或五柱二骑,中间是堂屋,主要用于本家祭祀、迎宾客或红白喜事的主事堂,正壁上安有神龛,供有祖先牌位。寨子里保留着“木火坑、石火盆、鼎罐煮饭”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敬菩萨、敬家神等风俗习惯。这些院落依着蜿蜒在溪边的古盐道而建,寨子的中心过去是古盐道上一个小集镇,坐落在与咸丰县小村乡交界的雷音山麓石盘上。

群山环抱中的张高寨,山上一年四季绿树常青、翠竹郁郁葱葱。深山密林,溪水潺潺,汇成了寨前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

这里的山势险峻,悬崖峭壁上的洞群随处可见。滴水岩上一排溶洞门呈四方形,就像人工打造的那样规则,里面却是洞洞相通。瓦厂岩的溶洞形态各异,里面有形如巨笋、莲花、蛤蟆的钟乳石。

张高寨宁静与舒适,清晨在鸡鸣犬吠声中醒来,夜雨初晴的村寨、山林、田园如洗过一般,吸一口空气也感觉是甜丝丝的。东边峰峦叠翠的雷音山上翻卷着一团团薄薄的云雾,恰似新娘子的婚纱在轻飘曼舞;西边山上那座突兀的手指岩披云挂雾,给寨子涂抹上琼楼玉宇的色彩。特色民居与奇特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趣,令人流连往返。

张高寨曾经是贺龙红三军屯兵之地。当年,张高一带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保护红军的安全,并向红军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而且一部分有志青年参加了红军,大多数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为国捐躯。 

解放后的现代交通把古盐道挤出了历史舞台,张高寨早已不再是昔日热闹的驿站了,随着盐大路的冷落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也正是由于交通的闭塞,寨子里的吊脚楼群才以一种自然的状态被保存了下来。像张高寨这样规模并且保存完整的吊脚楼群,在整个利川市,乃至恩施州、湖北省,实属罕见。

如今,踏上那段风雨沧桑的古盐道,说是盐大路,其实就是几代盐夫在密林里踩出来的一条曲折迂回的羊肠小道。我们仿佛看见了古盐道上盐夫们艰难跋涉的身影,听到盐夫们悠扬的情歌和雄浑的号子在这深山幽谷里回响。“三道水头钻,七十二道脚不干,洗脚就上羊头山”,是张高寨至咸丰这段盐大路的特征。经过千千万万盐夫们上百年的踩踏,路上的石板被磨得光溜溜的,不时还可以看到上面的打杵窝子,这是背盐的人打杵歇气时留下的痕迹。

那段特殊的历史已经消失,盐道的喧闹繁华已经不再,但源远流长的盐道风情却积淀深厚,寨子里的人喜欢唱山民歌。在热火朝天的劳动中,在峰峦叠翠的青山上,在密密麻麻的竹林里,山民们用山歌交流感情,用山歌述说快乐,用山歌表达情谊……

张高寨不但民俗文化积淀较深,红色文化也流传久远。寨子里的一些老人记得,1934年8月,红三军独立团从盐大路开过来,驻扎在毛店子,第二天处决了一名违反群众纪律的红军战士,街后头至今还有那座“红军坟”。红军在寨子里打富济贫,将土豪吴显南的粮食分给了穷户。那些穷户害怕红军走后遭到报复,晚上又悄悄把粮食送还给吴家。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红军将吴显南带到湖南,几个月以后才放回来。

如今,沙溪乡政府以古民居、古盐道为依托,发展民俗观光休闲旅游的计划正在予以实施,扩建、硬化旅游公路,美化、修葺古民居院落,打造、修建旅游设施……让游人能够在张高寨看山、看水、看楼、住吊脚楼、吃农家饭、喝农家茶、捉山螃螃、听原汁原味的山民歌,感受乡村的田园生活,品味特色民居的古朴沧桑和古盐大道的无尽风情。

随着沙溪张高特色民居的保护开发和古盐道的探秘,希望久藏在深闺的张高寨早日焕发新的风采,成为利川乡村旅游的一个新景观、新亮点。

鄂西深山小镇简介(鄂西大山深处特色魅力小镇)(32)

上图为沙溪张高寨的土家群居院落--土家吊脚楼

(五)赞美沙溪的诗

1、 沁园春·自然风光

我的家乡,山清水秀,美景无双。看白洋界顶,云雾茫茫。石洞山上,沐浴日光。石门穿洞,枫木江口,奇山秀水惊天王。九道拐,望狮子马鞍,陪伴蚂蝗。 家乡如此模样,感谢党的改革开放。修通致富路,余钱足粮;精米生漆,名播四方。传统教育,贺龙脚印,龙桥电站发电忙。八两银,依沙溪集镇,奔向前方。

2、 沁园春·丰富物产

家乡风光,石门最棒,继而枫木。看沙溪今昔,感叹惊奇。带动经济,岸坎精米。人头山顶,景色奇异,马鞍狮子试比奇。须雨天,看白银雾景,奇幻无比。 江口如此美丽,引无数工人竞到此。恰龙桥电站,修建在即;贺龙脚印,费家屋脊。莴笋洋芋,辣椒生漆,只恐无车运外地。俱往矣,建设新农村,修沼气池。(石门、枫木、岸坎、人头、马鞍、狮子、白银、江口、龙桥、贺龙脚印、费家屋脊等是沙溪景点。)

3、望江南·家乡新貌

新村建,百姓住高楼。低矮草房成遗迹,出门坐车不用愁。笑语满山沟。 公路修,路面铺柏油。蜿蜒盘旋山水间,仙女云彩舞长绸。家乡景色秀。

4,家乡的小石桥

默默脚拔乱岭崖,只身方便万千家。只求奉献未能取,终老为人显

5、牛项颈索桥

盘蜷巨蟒卧奇峰,飞架索桥连岭东。敢叫地天换笑颜,两边百姓日升红。

6、观枫木岩打石场

双峰对峙藏奇峰,孤蟒盘旋抚幼龙。取石开山铺柏路,康庄大道即修通

7、瞻仰刘永生烈士墓

枫木岩崖埋冢魂,英雄精气永长存。历经风雨与霜雪,洗却铅华勉子孙

8、游夜合山有感

传言夜合白天开,碧水东流滚滚来。静看人间不等事,再游奇景不为怪。

9、龙桥电站

郁江至此分双处,幽静峡江擎玉柱。截断溪流发电忙,送输福禄万家户。

10、龙桥电站机房

峭壁深崖瞻虢龙,平潭溪水赛龙宫。不知机械暗藏身,倚栅俯观雪浪冲。

11、龙桥电站总控室

洁净机房总控室,运行保卫尽依此。恪监全厂收方寸,奇迹仅需挪手指。

12、龙桥电站镇江石

坝基底地半千米,挖出深藏一巨石。形若后山峭壁状,神雕细琢镇江奇。

13、拦河大坝

双峰耸峙一弦天,独蟒横陈青绿间。飞瀑直垂数百尺,唏嘘奇迹望丰年。

14、文沙暴动

文沙罹难已多载,神鬼惊啼寄满怀。革命史传千万代,柏松青待后人

15、贺龙的脚印

大沙溪里除豪绅,响水洞边镌脚印。豪杰英魂传万代,伟人功绩勉儿孙。

16、观牛项颈

九曲连环卧林间,蜿蜒涓溪流天边。碧山绿树漫眼帘,白墙青瓦掩树前。

朦胧黛山白云天,青青树丛频头点。玉带缠绕傲群山,农家小院庆丰年。

17、看长坝河

远看一平镜,倒放白玉盆。玉带绕山间,奔涌到夔门。

18、赞坝底湖

俯观坝底湖,方形竟如溯。清泉石缝流,溢满银珍珠。

19、山中写生

凝神描绘恋深秋,挥就泼勾何未休。山色空蒙日渐坠,感嘘韶逝几人愁

20、行利沙改线路

坦途毁去,炮声鸣,巨坑磐石挡道。利沙改线,人道是,一年规划难成。乱石坑槽,黄泥齐腿,溅起满车泥。车身如画,一时多少泥巴。遥想铺成当年,沥青硬化了,平坦无洼。挂挡加油,顷刻间,浓烟翻滚绝尘。今路再行,车底频刮擦,慢如龟爬。


作者:筒吉武

编辑:利川民间一时间工作室(天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