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崩吧最惊艳的一期(国风演绎达拉崩吧火出圈)
很久很久以前,正逢上元佳节,一位姑娘有一段乐曲念念不忘......一位小伙出现,大声唱......姑娘非常高兴,忙问他的本领,年轻人想了想,他说,
“我最熟悉琵琶、古筝、笛子、二胡、中阮和古琴。”
“还有没有......”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宫商角徵羽。”
今年的元宵节,自得琴社推出了大唐古乐电音版《达拉崩吧》,以元宵佳节为主题填词,邀请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和歌手鞠红川带来用“国乐、花腔、流行”演绎的生动对话,不但带大家重回盛唐灯月交辉的上元之夜,还把国乐元素融入其中,细数古典乐器,让观众上了一波民乐小课堂。
在微信视频号上,该视频的播放量超300万。网友们纷纷评论:“创意棒!”、“这波穿越好赞!”仅仅是元宵节当晚,就有无数人的朋友圈被这条视频刷屏。
事实上,这并不是自得琴社的作品第一次出圈刷屏。2019年,自得琴社改编了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主题曲,创作了《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这部作品就曾创下过全网播放量超800万的“战绩”。
古色古香的画面、考究的传统服饰、多个民族乐器合奏,经典音乐IP巧妙改编,在多种要素的加持下,自得琴社的古风音乐视频创作逐渐得到了不少观众的青睐。
近日,晨报记者专访自得琴社创始人之一朱里钺,听他讲述自得琴社以及这些视频作品的出圈之路。
一条视频的诞生《达拉崩吧》原本是b站up主ilem创作的歌曲,讲述的是一位勇者智斗恶龙的故事,歌手周深曾用不同的声音演绎过作品中的少年、国王、巨龙、小女孩等角色,网络传播度极高,颇受观众好评。
这一次自得琴社特地为迎接元宵佳节,用这首歌曲进行改编,将故事背景定在上元佳节,借用一位青年和一位姑娘的对话,把原作中十分考验歌手台词功底的歌词“达拉崩吧斑得贝迪卜多比鲁翁”改为“琵琶、古筝、笛子、二胡、中阮和古琴”。
细数中国传统乐器、还把传统乐谱知识融入其中,这样的改编方式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回顾整个创作过程,朱里钺向记者坦言:“团队经历了很多跌宕起伏,克服了不少困难,十分不易。”
由于制作程序的纷繁复杂,即使工作人员把效率拉满,整部作品从最初的选曲到实地录制到剪辑包装完成,也需要耗时一个月。
而且,录制时恰逢农历新年,演唱者除了歌唱风格和技法要符合人物之外,还必须满足“在上海过年,可以现场录制”的要求,这使得选角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但最终,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仍然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吴碧霞和鞠红川用过硬的演唱功底和完全在线的活泼演技征服了观众,刷屏的评论里,很多人都惊呼:“他们搭档的表演竟然毫不违和!”
每一套服饰都有参考文献
自得琴社的视频,不论演奏者还是歌唱演员,都会身着符合视频主题的传统服饰。在自得琴社改编的电音版《达拉崩吧》中,由于背景定在大唐盛世,演员们的服装也参考了当时的真实历史资料,一针一线都十分考究。
比如鞠红川饰演的青年男子,头戴幞头,身穿锦缘圆领袍,外罩锦缘半臂暗花对襟圆领袍,下着绔裤,脚穿皮靴,就是参考了虞弘墓石刻、敦煌壁画及三彩俑中的胡人形象,这也是北朝至盛唐较为流行的男装款式之一。
而吴碧霞饰演的姑娘,梳丛髻,戴花钗、步摇,上着朱色大袖衫,下束团花长裙,足穿翘头履,身绕帔子的盛装形象,则是参考了敦煌壁画、绢画中供养人的形象及同时期出土的丝织物(绫、绮、绢、纱)复原而成的。
除了两位主演之外,所有演奏者的服饰设计也皆有出处。发型是梳乌蛮髻还是堕马髻、腰系革带还是蹀躞带,均参考了《宫乐图》、敦煌壁画、西安博物院馆藏陶俑等史料。
传统音乐的古为今用
2014年,朱里钺和唐彬、蔡珊一起创建自得琴社的时候,这里还只是一间承接古琴教学的工作坊。
创始人团队里除了蔡珊是科班出身的古琴演奏者之外,IT理工男朱里钺和广告摄影出身的唐彬都只是热爱并学习古琴很久的斜杠青年。
他们把琴社的名字定为“自得”,也只是凭着对古老乐器和音乐的热爱,想要做一些回归本心的事。
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发现很多古琴学习者演奏习惯不规范,对传统音乐也没有系统的认知,为此特地拍摄了微电影《古琴诊所》,讽刺了学琴乱象。
朱里钺在片中还跨界饰演了一名诊断“琴病”的神医,为那些分不清“古琴和古筝”、把“阮籍”误读成“魏晋”的古琴爱好者“医治”。
后来,《古琴诊所》的微电影视频并没有持续更新下去,朱里钺说,“一方面,内容相对专业且受众范围有限,很容易变成古琴圈自己的自娱自乐,无法推广相关文化。另一方面,相比于吐槽行业乱象,倒不如从自己做起,做出更多美的作品来影响大家。”
于是,2016年起,自得琴社开启了古琴改编音乐的新尝试,最初的画面还只是演奏者在简单的背景前一袭白衣飘飘欲仙,后来的视频逐渐统一风格,变成横轴的卷轴式滚动画面,仿佛一个可以移动的清明上河图,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这些年里,团队成员也从创始团队的三人扩大到了三十多人,其中有十几位是全职工作者。团队成员大多是80、90后,其中也有很多和朱里钺、唐彬一样,专业五花八门但热爱传统音乐的斜杠青年。
他们用民乐演绎电影《哈利波特》主题曲《海德薇主题》,将琵琶的人工泛音与古琴的天然泛音混合起来,营造出魔幻色彩;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他们用古琴、琵琶、古筝和竹笛改编了游戏《愤怒的小鸟》主题曲,令网友大呼“爷青回”;
除了改编经典IP,他们也致力于原创音乐,参考南宋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中,由杨荫浏译谱版的《霓裳中序第一》等史料,结合南唐李煜和大周后的相关故事情节,想象推敲唐代的法曲作品《霓裳羽衣曲》的样貌,改衍制作出了一部《霓裳惊梦》。
自得琴社曾在《霓裳惊梦》的视频介绍里这样评价道:这是古时杰作的吉光片羽和新时代语汇在碰撞交融后的重生。
朱里钺说,自得琴社就像在古代文化基因里寻找破碎的DNA残片,用现代化的拼接方式拼接成一个全新的作品。
很多有关古老声音或者乐器的史料都不复存在了,甚至当一个乐器都失传之后,我们就算找到古谱也很难演奏出原汁原味的古音。自得琴社并非只寻求复原古音,也并非只寻求流量和话题,我们希望用最合适的方式把古老的器乐和现代的流行元素结合起来,让晦涩难懂的古音重新被年轻人关注和喜爱,焕发活力。
线上出圈,线下破圈除了线上视频火遍全网之外,自得琴社的线下演出也颇受好评。
从2020年开始,自得琴社就开始举办专场音乐会并在全国巡演。
今年截至6月,自得琴社已经计划安排了七、八场线下演出,覆盖上海、南京、杭州、青岛、西安等地。
5月27、28两天,自得琴社将在上海宛平剧院与申城观众见面,除了原有的唐代主题巡演曲目《折柳阳关》、《幽兰》等,这次还会在现场加入新的作品。
朱里钺说,自得琴社的巡回演出更像是和观众的见面会。他曾听到家长“希望琴社多做视频,想给孩子看看”的希冀,也听到过外国网友“虽然不知道是在说什么,但是我很喜欢。”这样的可爱评价。
于是,回馈观众们长久以来的关注、拉近传统乐器和观众的距离,成了自得琴社巡回演出承载的意义。
八音和畅,霓裳遍彻。承淑古志,以出新声。自得琴社正在用最年轻的方式,将最古老的声音带到现代,过程时有艰辛,但所幸那份曾经因热爱古琴而聚的心志,至今仍未改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