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中学校长姜少敏简介 他曾是四中九中副校长
岁月很漫长,过往很难忘。
何况是一位叱咤教坛的名校长,他的故事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奋斗不息的希望。
在成都的校长中,可能他的工作跨度是比较大的,“先在中学工作,又到大学工作,最后又回到中学。”
如今回望,他笑称:过去的一切,都是不错的阅历,所有的遗憾,都是惊喜的铺垫。
他的人生履历一片辉煌:
他是四中、九中走出来的校长,自带名校气质和光怀;他的荣誉证书足以挂满橱窗;他的学子遍布清华北大;他是学生口中亲切地“何老”。
他曾是石室中学副校长、原树德中学副校长,如今他是成都市龙泉驿西川汇锦都学校(以下简称:龙泉西川汇)总校长。
他是何建明,一个对教育天生热爱的“追梦人”。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那个还停留在“包办”与“分配”的年代,何建明靠着寒窗苦读走出乡镇。中考那年,全校120人中有两个上了省重点中学,他就是其中的一个。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阴差阳错”读了师范,对于当时最大愿望就是能够走出乡村的人来说,他没有太多的追求,按部就班地读完大学、分配工作。
1986年从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达州市第一中学,在这所四川首批省重点中学一呆就是“6年”,然后就调到达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现名为:四川文理学院)教中学物理教学法。1997年,何建明来到了成都,在石室中学任教。
从中学到大学,再到中学。是什么原因让他宁愿不当大学老师,也要从达州出走成都?
何建明坦言,是因为一件事情受了“刺激”。
“我记得是1997年的春节,我带小孩到成都来玩,回去之后小孩要吃肯德基,那个时候达州还没有,只有3岁多的孩子在家里又哭又闹。无论我们家长怎么努力,也满足了孩子这个小小的愿望。”何建明称“当时因这事受刺激了。”
过完春节,他就来到了成都找工作。在他看来,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讲,大的环境很重要,不仅仅是教育,包括他成长的其它方面。
在他的心里,当年选择成都,就为自己的人生铺设好了底色。所有的成长,都因为去对了地方,昨天的一点一滴,决定了今后的生活样貌。
在成都这座烟雨的城市里,何建明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路高歌。凭借其出色的教学能力,成功进入石室中学。他回忆道:“能进入这所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名校教书,何其幸运。”
1997年入职石室中学,2004年升任石室中学副校长,这一路,何建明长期任教理科实验班,经历了和各类学霸的“斗智斗勇”。
学霸们为了“为难”何建明,修改高难度题的题干条件,然后去找何老师“问教”。而何建明一眼就能看透孩子们的“小伎俩”,“我直接说出这是哪一年哪个省的高考真题,应该如何做。”只要教师业务熟练,就不怕学生“为难”,才能赢得学生的心。
2009年受成都市教育局派遣,何建明来到成华区,领办石室初中。时任石室中学校长王明宪给他下了任务——用三到五年时间把石室初中办成成都市的一流初中。石室初中由二十一中和三十中合并而来,保留原有教师和学生,这样的目标在何建明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即便如此,何建明和一名英语教师、一名数学教师、一名语文教师组成了石室中学“F4”,带着石室中学两千年的文脉与传承,来到了石室初中开疆拓土。
这个“F4”中就包括如今龙泉西川汇锦都学校初中部校长刘全斌,那段共同奋斗的经历锻造了两人深厚的“革命友谊”。
六年后,何建明从石室初中“功成身退”,回到石室中学副校长的岗位,“我算是完成了王明宪校长交给我的任务”。
2016年出任树德中学副校长、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执行校长,直至2018年。这样来回辗转,但无论怎么变动他都没离开过名校之列。
在石室中学待了十九年,他心存感激,念念不忘。被问及最大的收获时,何建明说了两个词——底蕴和格局。
新入职教师要参观校史陈列馆是石室中学的传统。
“陈列馆面积并不大,但是文物不少,有着厚重的年代感,看着一所学校从古代到近现代,再到当代,并且一直是最好的学校之一”,何建明坦言,在这样的名校面前,个人是渺小的,也是在这样的学校见过这样无数的“大风大浪”,才练就了如今的处变不惊。
这便是石室中学给他的“底蕴”。
第一排左3为何建明校长
他也见证着石室中学经久不衰的历史,它因时因势,虽古老但不顽固,善于不断创新;他牢记郭沫若给石室中学的题词——求实务虚,作为教育者需要在求实与务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仅着眼于当下,还要放眼未来,“我们培养的是二十年后的接班人,必须考虑到孩子以后的发展。”
这就是石室中学给他的“格局”。
近几年,从“四七九”走出的校长不少,何建明认为,“四七九”不仅担负培养优秀学子的任务,同样具有向教育界输送优秀干部的历史使命。
2020年,何建明带着石室精神与教育使命,来到了龙泉西川汇,担任总校长。
为何是龙泉西川汇?他说:“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
何建明介绍,将于今年9月开校的龙泉西川汇,位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西麓——龙泉驿区阳光城,开设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与2019年建成的郫都区西川汇锦都学校遥相呼应,形成“一体两翼、东西两校”的办学格局。
因为有想要追逐的光,所以即使是疲倦迷茫的时候,也是幸福的。
在新校兴建的这段时间,一支笔、一张纸、一个安全帽成了他的标配,一张桌、一张床记录着他的日日夜夜。
在他看来,这所没有雏形的学校却如烈酒“伏特加”般,虽烈却有无限可能,他的日常如同“伏特加”的味道,简单、直接、纯粹,让它成为调酒师眼中的百搭,经历着先苦后甘。
这所学校的建成还需一段时间,但他心目中的学校早已落成,“具备家的品质,就行了。”
他说龙泉西川汇首先要完成三件事:一是“实现课桌与餐桌的分离”;二是“让孩子躺下来午休”;三是“做完作业再回家” 。
“学校不是工厂,不是流水线,我对学生的培养没有标准化程序。”他说:“我更愿意把学校看成是现代化农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种子,在不同阶段需要不一样的营养,学校提供支持、帮助、指导,让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他认为教育是慢的事业,“有的种子发芽慢,但后期成长很快,作为校长,我必须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优秀,相信每位老师都能够把学生教育成优秀的群体。”
“如果非要给孩子重要性的东西排个序,我觉得孩子的身心健康首当其冲,二是学业进步,三是与众不同。”
目前,龙泉西川汇的工地上建设如火如荼、日夜兼程。何建明说:“我们一边在修楼,一边在‘修’课程。”
尚未开学的龙泉西川汇已经是“大咖云集”。校长团队全部出身于名校,成长于名校,是成都教育的“老红人”。
名誉校长戴高龄是原成都七中校长;总校长何建明是原石室中学副校长;高中部校长赖兵来自石室北湖;初中部校长刘全斌出自石室初中;小学部校长徐攀来自“五朵金花”之一的龙江路小学。
在何建明看来,学校的师资比一切硬件都重要。“学校是依靠人来培养人的专业机构,所以我们提出了‘学校人’的概念。”他口中的“学校人”包括了家长、学生、老师三个群体。
目前,龙泉西川汇的校长团队已经带领首批名师团队搭建了“三类、五维、三层”的课程体系框架。“三类”便是学生课程、教师课程、家长课程。
“我们学校的督学季应朗校长曾说过,‘上一所学校,育两代人成长’,我们的课程体系就应该考虑一个家庭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的成长。”
所以,憧憬未来时,何建明说:“这所学校未来可期。”言语间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对龙泉西川汇的无限自信。
在他看来,一所好的学校至少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沉淀,“五度”是学校的标志,即学校的品牌知晓度、辨识度、认可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对于龙泉西川汇的未来,何建明规划了“三步走”。第一步,达成家长认可度;第二步用3-5年时间达到一定的美誉度,在社会各界有良好的口碑;第三步,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家长对龙泉西川汇品牌的忠诚度,有一定的“粉丝”。
“我对教育,出于天生热爱,并影响身边的人”,何建明一家与教书育人结下不解之缘。“我的妻子也是一名教师,我的女儿清华硕士毕业后,也走上了我的老路,也成了一名老师。”
35载教书生涯,如今桃李满天下。何建明亲自任课的最后一届学生也已开始工作。“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曾经的学生中有人可以坐到校长的位置,传承我的衣钵。”
八千里路云和月,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已过知命之年的何建明选择了再出发,挂帅龙泉西川汇。也许前路很辛苦,但他依然选择滚烫的人生。
于他,又是一段新的开始,迎着光,怀揣梦想,勇敢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