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关于人性本恶的名言:三字经认为人性本善
我们认为人性本善,相信大多数的人是在传统文化教育《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学来并产生的认知。事实上我国古代的荀子则是支持人性本恶的代表人物之一,只是在义务教育的文化课本里没有提及。所以我们的认知中,人性是本善的,可为什么本善,西方文化又认为人性本恶,相信大多数人没有思考过为什么,那人性究竟是本善还是本恶呢?
大自然法则中本没有善恶,只是人类文明社会定义了善恶
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人类文明社会对善恶的定义。当一个成年人通过坑蒙拐骗来满足自己利益的时候,在人类社会中对他的定义就倾向于恶人,但这个时候不能说这个人本性是善是恶,因为他有可能是在后天的家庭教育中,或者接触的成长环境中影响出来的结果。
但走进动物世界里,比如东非大草原,每天都充满了杀戮,充满了弱肉强食。大型食肉猛兽为了自己的生存会剥夺其它动物的生命,同样是捕食,猫科动物会先杀死其它动物再进食,而鬣狗和野狗等动物经常会活吃其它动物。
此时,我们不会说食草动物是本善的,食肉动物是本恶的,因为我们把这些行为统称为大自然的法则,也就是不存在善恶之分,因为不同动物的捕猎手段和行为都是它们的本性所驱使。当一个猛兽不凶猛了,那一定是有外界干涉介入了,比如马戏团里的狮子,是人类驯化的结果,这个结果不代表狮子的本性。
事实上,人类也是动物,只不过我们把自己定义为了高等动物,生存于人类文明社会中,我们被很多东西约束着,改变着,要想知道人类本性是善是恶,我们就要从人类定义的善恶行为来判断。
人性是本恶的,为什么?
在人类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影响和干涉的环境下,才能探讨初始人性的善与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个假设,假设有100个婴儿出生了,我们把他们放在封闭的房间内,解决他们的生存所需,但不会让他们接触任何人和任何现代文明的产物,一切回归原始。
当他们可以独立行动的时候,把这些孩子聚集到一个大的房间内,然后提供给满足于每个人的餐食堆放在一起,这些孩子会出现互相礼让和平均分配,还是进行抢夺和攻击呢?答案一定是抢夺,在抢夺的过程中甚至还会出现相互间的攻击,从这一细节来看,已经符合了人类对“恶”的定义。
这个假设跟什么时间把他们聚集在一起是没有关系的,即便等到他们长大到成年人,结果也是一致的。
实际上这个假设并不是假设,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开始,就跟这个假设是一个道理。从石器时代到今天,不论是哪个种族哪个部落,不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战争是一直存在的,只是现代的文明社会,被超级武器和各自的法律给约束了,约束的是行为,而约束不了本性。
正如现在的孩子,当第一次接触其它孩子的时候,不论是食物还是玩具,表现出的行为都是自私的,就是抢夺和攻击,谁能抢到,谁会哭泣正是弱肉强食的体现。甚至很多孩子在外界教育的引导下,依然会表现出这些行为,即便被教育引导或是挨打惩罚所影响,本性也是不变的。
孩子表现出恶的行为,和动物世界里的动物们也是一致的。在动物世界里,非族群间会出现抢夺和攻击,同族群间也会有抢夺和攻击,同族群的一个家庭单位中,比如一窝雏鹰在被大鹰喂食的时候就会出现抢夺和攻击,温顺的食草哺乳动物在吃奶的时候,也会抢夺奶源或占领其它同伴的位置,一切都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自私,抢夺,攻击这三点在大自然的法则中一切都是动物的本能和天性,但如果用人类定义的善恶标准来衡量,这些行为可不是善的表达。所以人性本恶,人也是动物,这才是大自然的规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