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保健品骗局(别让保健品替你)
前不久,宁夏固原电视台播报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老人从2004年开始,将所有的退休金都花到买保健品上,近四十万的保健品被老人当成饭吃,却因营养不良晕倒入院。
在中国,没有买过保健品的老年人真的不多,保健品坑骗老年人的情况也是屡屡发生。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坑人有道”的保健品行业。
所有打着治病医人口号的保健品都是骗人的!
我国对保健品的准确定义是:食品。意思就是只能宣传功能,不能宣传疗效。
可是中国大多数的保健品,无论是在电视报纸上,还是门店摊位上,都打着关爱老年人、包治百病的幌子大肆宣传,可事实又是如何呢?这些保健品到底有没有宣传的那样有效,恐怕连保健品商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最擅长的,是精心编造一个骗局,让戒备心不足的老年人,一步步走进陷阱。
2017年3月,河南老人陈玉林因为被保健品商骗去积蓄,讨要无果,愤而投海自杀;四川一名73岁的老人拒绝就医,寄希望于家门口的保健品商家,去世后留下一屋子保健品;2018年11月,北京贞草堂大药房有限公司将成本仅25元的“三七粉”包装成能治17种病的“神药”,十余天内销售额达61万元……
这是一个骗子狂欢的时代。保健品骗子们充分利用了社会规则的漏洞,制造了一场一场无懈可击的骗局。
骗子们无所不用其极,连哄带吓带威胁,礼品旅游全都送,“专家”讲座来唬人,一对一“义诊”空口捏造病症,只要你买保健品,你就是亲爹、亲妈,开口一声爹,闭口一声妈,每日嘘寒问暖,洗脚捶背,比亲闺女、亲儿子还孝顺,很多老年人一开始是清醒的,知道他们这么热情就是为了卖产品,但经不住连番的亲情轰炸,最后都乖乖上了套。
这些老年人在骗子眼中,就是一块肥肉,他们之间流传着一条铁律:“不求有益,但求无害”,不吃死人都不算大事。
当骗局如此简单,成本如此低廉,利润如此丰厚,骗子们如何不疯狂?吃着蘸血的馒头,毫无人性,令人发指!
有一俗语说的好“人老三不贵:贪财,怕死,不瞌睡。”
现如今,保健品“坑老”现象屡禁不止,即使媒体报道了各种“骗术”,可是老人们在各种“忽悠”下,依然难挡对保健品的热情,只能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活该被骗。
好几次参加家庭聚会,就会听到一些长辈说,哪里又有养生讲座,还能免费领米领面领油,讲师的态度特别好端茶递水的,还有搽脸洗脚的,比自己孩子还孝顺!这种贪小便宜又作死的心理,谁听了不生气,可这些老人们却乐此不疲!
人越老越怕死,更何况现如今的生活越来越好,老年人渴望健康长寿的心态与日俱增,非年轻人能够理解。一些不法保健品经销商抓住老年人怕死的弱点(没病没灾的就想找点药吃吃),往死里忽悠,打着“专家”的名义通过免费讲座进行虚假宣传、夸大功效,采取洗脑式宣传,高价推销保健食品,把那些毫无疗效的“保健药”吹得神乎其神,包治百病,老人听了能不心动吗?即使价格再贵,也想买来试一试。
有些老人真是又可怜又可气,被骗了钱还执迷不悟,外人劝觉得是多管闲事,儿女劝觉得是不舍得给自己花钱,对自己的健康不重视,反而将骗子的话当作金科玉律,深信不疑。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保健品从来都不是万能神药,还希望老年人们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
老年人生病了不相信医院,反而相信保健品,难道保健品比医院管用?
据统计,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其中2/3属于带病生存,这些老年人需要医学照顾和护理,然而仅去年宁夏医疗服务接诊就达0.4亿人次,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8.2人次,每日担负住院1.7床日。由此可见,每位患者身上的诊疗时间寥寥无几,实际情形往往是“医生不抬头的3分钟问诊”“排队俩小时,看病半分钟”。
有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青年人的3-5倍,是医疗服务的重点人群。但就目前而言,中国医疗服务供给侧跟不上老龄化步伐,医疗服务体系未能较好匹配老年人医疗需求,这是现阶段无法解决的突出矛盾!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往往多病共体,反复的病痛折磨让他们痛苦不堪,极其渴求能够药到病除,在医院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转向各类神医灵药,寻找各类强身健体的保健品。
保健品公司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一些小利小惠,把老年人聚集在一起,以“健康讲座”为名,大肆吹嘘保健品的种种“特效”,再找来一些所谓“专家”“名医”站台,老年人很难不被迷惑,慢慢形成一种认识:保健品的功效远远胜过医生开的药,保健品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何况,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很多老年人的知识结构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辨识能力不足,对于所谓“权威”的专家声音深信不疑,对骗子口中的“奇迹”毫不怀疑,这种观念往往一旦形成,就很难再去信任和听取其他声音。
有病求医才是明智之选,随着医疗体系不断完善,家庭医生队伍的不断壮大,我相信“互联网 医疗”会渐渐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日常健康问题。
父母太孤独,感情诉求得不到释放!
我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50%的老人处于独居状态。老年人缺乏关爱,子女外出工作的多,陪老人的时间少。
很多事例表明,不少老人在上当被骗后是不愿意报警的,老人太孤独,哪怕是有个人能与他说说话,唠唠家常,都会感到无比满足。而骗子正好乘虚而入,再加上些小恩小惠,缺乏关爱的老人一般很难抵挡得住。在很多老人状告子女不孝的案例中,就有“老人状告子女不经常回家看看”的案子。这就说明,老人情感诉求被忽视已经到了能够忍受的极限!
撕开骗局的假面,亲情的缺口被骗子乘虚而入,父母用大量的金钱“买”陪伴!骗子成了父母的儿女,替子女行孝,对于保健品公司的无良行为,当然要进行道德批判和谴责。但是,为人子女,更应该反思自己的责任和错误。
很多年轻人都认为父母上当受骗,是因为无法理性辨别海量的信息,往往顾及面子选择盲从,其实,真正击溃老年人心理弱点的根源在于老年人自身缺少亲情温暖,而保健品公司恰恰普遍采取的是“亲情销售”模式,销售人员对老人照顾周到,一口一个爸妈叫的非常亲,让广大“有钱”的孤独老人感受到了缺失已久的亲情温暖,找回了“家”的感觉,才使得很多老人愿意在保健品上投入巨资。
保健品在老年人市场屡屡得手,背后的真正问题不只是市场的混乱,更是年轻人在赡养父母问题上严重缺失了精神赡养,缺少了与父母之间的心灵沟通和交流,对父母的心理感受和想法太不重视。不少家庭的子女由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老人,认为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就万事大吉,甚至只是一味的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可是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是原本就是什么也替代不了的!
避免保健品沦为老年人感情的慰藉品,消除老年人成为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子女必须加大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向父母传达保健品方面的正确认知讯息,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之爱,别让孤独的老人拿钱买亲情!
TIP:
子女与父母是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观众,父母参与孩子的前半生,那么子女也不要缺席父母的后半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