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什么意思(那忠诚的背后是怎样的含义)

世之忠良,唯诸葛孔明者,危难之际,力挽西蜀一天秋霞情深上奏《出师表》,肺腑之言诚美篇光明磊落执扇羽,鞠躬尽瘁出祁山,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什么意思(那忠诚的背后是怎样的含义)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什么意思

引言

世之忠良,唯诸葛孔明者,危难之际,力挽西蜀一天秋霞。情深上奏《出师表》,肺腑之言诚美篇。光明磊落执扇羽,鞠躬尽瘁出祁山。

杜甫有诗曰: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陆游曾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作背景

公元223年,病倒在白帝城的刘备,一直对失去荆州和夷陵之战的伤痛不能自拔,带着无限的遗恨,托孤于诸葛亮李严后,便与世长辞。

公元227年,蜀国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诸葛亮觉得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履行自己当初的诺言,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上书后主刘禅,写下响誉古今的《出师表》(此文为前出师表)。

《前出师表》

作者:蜀汉诸葛亮

原文及简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简译:先帝创业未到一半的时候就去世了,现在天下还是三国鼎立,蜀国确实处于困难的地步,到了生死存亡的时期。可侍卫和官员们从不懈怠,忠勇之士奋不顾身,大概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知遇之恩,也是在报答陛下您。

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光耀先帝的美德,激励壮士的豪气,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堵塞了忠谏之言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简译:皇宫和朝廷是一个整体,对官员的奖惩不应有所不同,若有作奸犯科的人,或者忠义善良的人,都应该交有关部门去评定鉴别,以此来证明您的公平,不能偏袒徇私舞弊,使皇宫和朝廷的奖惩方法不一样。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简译:朝中的官员如郭攸之、费祎、董允等,都是善良忠实,心志纯正之人,是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的。以后宫中不论什么事,您应该与这几位商量后,再说实行的办法,能减少缺点和纰漏,会得到更多的益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简译:将军向庞德行贤淑,通晓军事理论,在以往之时,先帝就很赞赏他,众人一致推荐他为中部督。我认为禁军有什么事情,您与庞商谈,一定能使军营团结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简译:亲近贤能之人,疏远小人,如此汉室才能兴隆。假如亲小人远贤臣,汉室颓废也。先帝在时与我讨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恒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都是贤良有气节之人,愿陛下多亲近他们,兴复汉室指日可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简译:我本布衣草民,耕种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想求什么达官侯爵。先帝不以臣之卑贱,屈尊大驾三顾茅庐之中,咨询当世之大事,我感激不尽,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了兵败,在兵败之时接受任务,形势危急时刻奉命出使,从这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简译: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在临终之时,把家国大事托付给我。接受命令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恐怕辜负了先帝的嘱托,伤了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进入泸州,来到了人烟稀少之地。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简译:如今南方动乱平定,兵甲粮草备足,应当奖励三军将士,北伐收复中原,以我平庸的才能,必能铲除奸恶凶残的敌人,兴复汉室,归还旧都。

以此来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政务上的事情,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简译:陛下托付我讨贼兴复之事,如果不成功,您可以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假如没有兴邦育德之言,责任当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怠慢政务,来追究他们的责任。

陛下应当自行谋划方略,采纳善意的忠言和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教诲,我不胜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如今我要随军远行,对这份奏表我热泪盈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写作特点

这篇奏表,采取直抒胸臆之法,将诸葛亮的全部情感,挥洒在了字里行间。没有比喻拟人,没有想象夸张,全部从实际出发,以文言文的形式,叙述了一个朝代如何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

其中大多是治国安邦之道,诸葛亮以过人的才华,斑斓的文笔,感动了千百年的文臣良将,将忠君爱国和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阅读此文不禁动容泪目。

在此文中诸葛亮用二十一个成语,例如:三顾茅庐、妄自菲薄、作奸犯科等等。先帝一词十三处,由此可见他对刘备的赤胆忠诚。

背后的故事及感悟

南宋时期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读《出师表》不落泪者,不是忠义之士!说的的确如此,诸葛亮以恳切的言辞,拳拳赤诚之心,道尽了一个人臣的全部情感和一腔爱国之意。

难怪杜甫有诗评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对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惋惜这位千古奇才的绝唱。

我认为诸葛亮的这篇《出师表》有如下五点含义。

一,刘备在诸葛亮心目中,是任何人取代不了的,从三顾茅庐开始一直到六出祁山,诸葛亮都是坚定的拥护者。即使刘备在最落魄的时候,他始终如一地和他并肩战斗,说明了一个忠字。

二,刘备托孤白帝城时,诸葛亮没有取代刘禅,而是竭尽全力地辅佐刘禅走上正轨,体现了一个义字。

三,纵观《出师表》全篇,一是说治国安邦之策,主要还是劝告刘禅要学会用人之道,分辨出忠奸邪恶之人,只有这样才能匡扶汉室,统一天下完成刘备的遗志。

四,文中提到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向庞,诸葛亮为何不提姜维、马岱、廖化等人呢?他在文中说刘备非常赞赏他,我认为诸葛亮是为刘禅储备人才,因为在后三国时期,蜀国的人才太为匮乏,诸葛亮是为刘氏集团,尽了最后一分力。

五,深度解析《出师表》来看,诸葛亮北伐的决心坚定如钢。从交代刘禅的一系忠言来说,诸葛亮已经预料到了结果,北伐战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这一点他比谁都明白,那么说他为何还要为之呢?北伐是刘备的遗愿,关乎到刘禅的未来。诸葛亮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

说白了就是一股英雄气概支撑着他不能懈怠,为了那份誓言与约定,粉身碎骨浑不怕,正气驰骋任纵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