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拙(书法中的老拙之难)

最近网友欣赏陈振濂、刘洪彪等人书法,常把老拙个性之风评为丑美。欣赏观点虽可不同,但其实老拙与丑美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因为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评论世界。

这好像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并立在一起时,你去评论他们的丑美时,标准自然是各自不同的。男人阳刚为美、为强为壮,女人弱洁为美、为柔为婷。如果你非拿男人的美标准去衡量女人美的话,实际上我们是无法去评判的。

但为什么有些评友会热衷于定义丑书呢?这其实包含的因素很多了。有的人就是只向权威挑战,以利搏到较高的点击力;有的人是从美丑角度去看了,认为美的书法一定是工整的,一丝不苟的。

其实出发点不同视角不同,如果你认真地学习过书法,你就知道一丝不苟的正书只是起点,真正的成功书法,必然是以拥有老拙能力而告终。

老拙的笔力非常不易达到,这也是书法地位的越高,对老拙笔力的要求越高。它还这书法人的书法历龄很有关系,与欣赏人的书法水平也很有关系。

例如林散之的草书,也是走过了从正书、行草、到狂草的变化行程。他晚年的草书老拙,已与齐白石晚年的书画之拙,有着非常的异曲同工之妙。一般人还真临不出他们的功力之深,想写或画到他们的老拙程度的确遥不可及。

老拙是座艺术的高峰,许多人都在拼命地攀登,并非只陈振濂、刘洪彪两先生如此。老为简、拙为智,只有结合起来时才是艺术的一种功底。有人说他们的老拙类书法自己的幼儿也能写出,显然只是讲讲笑话而已。毕竟嫩拙与老拙是种大大的区别,而在艺术上老拙称为返朴归真,嫩拙称为无俗天性。

娃儿纯真,所以人们非常喜欢。但从书法角度来讲,娃儿能写出的只是年龄所限。人上八岁便多读书识字,纯真也就渐行渐远。所以人到中年时功力常到完善,人到老年时反而又追求返朴归真。

固真正的书法家是不会那样去评论的,随着自己书法认知的提高,对书法的老拙艺术也越来越会敬畏。避免类同才是艺术精华,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去追求只属于自己的不同个性。个性即是风格,风格就是成就。

至于美与不美的认同因人而异,《红楼梦》中的大户人家生活,穷人家是始终理解不了的。这就是上层与下层的区别,人家在讲书法中的笔力老拙和个性风格,你却非要去套写字中的美和丑认为。所谓两股道上跑的车碰不到一块,你不是他们的书法知音又怎能理解得了其中的奥秘?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大众艺术与小众艺术群体不同。走在路上行人与驾车人是一个时间差,故对待红灯的秒长时间理想是不一样的。行人在你的车前走过你会有时反感,你在他人的车前走过你也会有时反感。这是此一时不是彼一时的区别,评论书法也是一样。毕竟陈振濂、刘洪彪他们的正、行、隶、草等都有出色处,不符合大众化美与丑的一时写法,只是他们的一时想法。

附林散之书法作品

书法中的拙(书法中的老拙之难)(1)

书法中的拙(书法中的老拙之难)(2)

书法中的拙(书法中的老拙之难)(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