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鉴赏(94.60分张志和渔歌子)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美学评分】
总体评分:94.60分
作品影响:10.00
合于章律:16.00
工于意境:28.23
臻于情感:40.37
推荐指数:★★★★☆
【美学详解】
作品影响:
依学苑出版社《钦定词谱》知,本阙为《渔歌子》六体之第一体正格,若填此词牌,应以此阙为主。此外,本词是渔父诗词母题的代表之作。
合于章律:【畅】【描】【韵】
畅:本阙小令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其实是因为本词音律有很多叠韵双声的技巧。双声叠韵会增强诗词的音乐美。举例来看:山前(shān-qián)属于叠韵、流水鳜(liú-shuǐ-guì)也有叠韵的特征,细雨不须(yǔ-bù-xū),有三个字,都叠同一个韵部,所以本词读起来,叠韵循环出现,让诗词音节和畅,非常具有音乐美感。
描:本阙通篇白描,文字虽然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但是写景造景,非常传神。
韵:本阙诗词,画面感极强,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极为丰富,是一片韵致极佳的作品。
工于意境:【阔】 【妍】【清】
阔:本词以西塞山开篇,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区境内。这里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优美。所以本词的开篇,就给人一种山水相依的广阔背景。
妍:除了意境开阔之外,本词色彩也很妍丽。词中点明的色彩有:白鹭、青箬笠、绿蓑衣、颜色已经有三种之多,此外春天的西塞山,应该是一片苍翠,桃花又是粉色的。综合而言,这首词是颜色多样的,我们想象词境之美,要有五颜六色之感。
清:这首小令,有一种清澈之美。词境本来就是山水之间的渔父垂钓图,流水在这首词里占据的比重很大,再者,斜风细雨,能让人感觉到,空气都是湿润的,让整首词,有清新之美。
臻于情感:【孤】【和】
孤:本词有孤独之美。这首词里,渔父是与山水为乐,以鹭鸟为友。并且本词中的人物,只有渔父一人,再多一人,就让词的意境,大打折扣。北宋苏轼、黄庭坚,均改过本词,最大的不足,就是破坏了本词的孤独之境,孤独之美。下文会详述。
和:本词有天地和谐之美,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山水诗歌。渔父词在诗词母题中,往往都具备出世的色彩:摆脱人间的纷纷扰扰,在自然的天地之间,追求自由,追求心灵的解脱。所以,那些亲近自然地活动,如踏青、垂钓,不仅让身体更健康,我们的心情,也同样会得到自然的疗愈。
人本美学总评:
本阙小令,音节和畅,通篇白描,却韵味极佳。词境贵在浑然天成,视野开阔,颜色妍丽,并且斜风细雨之间,又有清澈之美。词人久居江湖之上,放浪自由,以山水为乐,以鱼鸟为友,在天地和谐之美之间,竟然让孤独也成为一份美感。今日我辈,虽不免终日忙碌与操劳,但也要藏一份山水在心间,此为读诗之福报。
【名家观点参考】
1、刘熙载《艺概》评: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风流千古。东坡尝以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黄山谷亦尝以其词增为《浣溪沙》,且诵之有矜色焉
笔者思考:据说苏东坡喜欢这首词,认为这首词很清丽,但是曲度不传,从而加了两句,用《浣溪沙》的曲调演唱。其词为:“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而黄庭坚有《鹧鸪天》和《浣溪沙》两阙,分别为:“《鹧鸪天》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及“《浣溪沙》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沈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吹雨转船头。刘熙载先生说的《鹧鸪天》,应该是黄庭坚写的,而非苏松坡。笔者认为,苏东坡与黄庭坚这三首词,相比原作,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原词中的孤独之美。而渔父出题,带有很强的出世色彩,孤独之美不宜失去。
2、黄苏《蓼园词评》评:数句只写渔家之自乐其乐,无风波之患。对面已有不能自由者已。隐跃言外,蕴含不露,笔墨入化,超然尘埃之外。
笔者思考:司空图先生在《二十四诗品》中,有一句话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张志和这首《渔歌子》,不言自由,而心生自由,不言快乐,而自得其乐。隐跃言外,蕴含不露,笔墨入化,超然尘埃之外,此番评价,传神到位。
3、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评:自来高洁之士,每托志渔翁,访尚父于硒溪,讽灵钧于湘浦,沿及后贤,见于载籍者夥矣。而轩冕之士,能身在江湖者,实无几人。志和固手把钓竿者,而词言‘西塞’、‘巴陵’、‘松江’、‘雷溪’、‘钓台’,地兼楚越,非一舟能达,则此词亦托想之语,初非躬历。然观其每首结句,君子固穷,达人知命,襟怀之超逸可知。‘桃花流水’句,犹世所传诵。
笔者思考:张志和共填写五首《渔歌子》,此篇之外,还有四篇,分别为:“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俞陛云老师认为,这几首词,跨度极大,应该是托想之语。但是史料记载,张志和曾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所以,这五首《渔歌子》,是不是托想之语,还值得考究。
4、 《唐宋词鉴赏辞典》吴调公评: 词人藉渔父寄托自己的情怀,而渔父又是被安排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显示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渔歌图。
笔者思考:渔父形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隐逸文化的典型代表。他们往往代表着一种远离尘世、追求自由的精神信仰。很多人写渔父词,都是虚拟的形象,而张志和居于江湖,自称“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铒,志不在鱼也,是一名真正的隐士。
【诗词查证】
1、本词词牌,原本 为《渔歌子》,另称《渔父》也是对的。
依学苑出版社《钦定词谱(王亦清)》知:渔歌子——唐教坊曲名。按,《唐书·张志和》传:志和居江湖,自称“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铒,志不在鱼也。宪宗图真求其人不能致,尝撰《渔歌》,即此词也。单调体,实始于此。至双调体,昉自《花间集》顾夐、孙光宪,有魏承班、李珣诸词可校。若苏轼单调词,则又从双调词脱化耳。和凝词更名《渔父》,徐积词名《渔父乐》。本文参照《钦定词谱》,以《渔歌子》作为词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