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看懂ds系列(音响发烧友的疑惑十)

这几年音响产品的认证在音响业里非常的普遍,家庭影院有DTS-x、杜比ATOMS、4K、3D等,而HIFI有Hi-Res、高解析等等铺天盖地的概念就只是让发烧友产生一个概念:音响系统的更新潮来临了,你需要升级你家的音响系统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3分钟看懂ds系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3分钟看懂ds系列(音响发烧友的疑惑十)

3分钟看懂ds系列

这几年音响产品的认证在音响业里非常的普遍,家庭影院有DTS-x、杜比ATOMS、4K、3D等,而HIFI有Hi-Res、高解析等等。铺天盖地的概念就只是让发烧友产生一个概念:音响系统的更新潮来临了,你需要升级你家的音响系统了。

这里先不去争辩家庭影院声音和HIFI音响器材声音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探讨这么多产品认证背后的商业现象。在过去几年,日本人凭借“次世代”的新理念引发了日本器材销售的狂潮。而在新一代音响潮流到来之际,欧美人学聪明了,除了不断的建立各样的声音标准(家庭影院有ATOMS、DTS:X、Auro-3D、4K,HIFI的DSD、高解析、24/192等)之外,他们还主动广泛宣传这些音效产品,逐渐的这些概念成了约定俗成,观点明晰。这种做法,也让这些欧美厂家赚的盆满钵满。而中国的音响厂商呢?虽然近些年中国经济实力强大不少,但是从技术上,我们只能自愿的甘心做“跟屁虫”,紧跟外国“列强”的步伐:他们出一个认证,我们就申请一个。反正申请了就有卖点,至于好不好听?只要不难听总是可以卖出去的。无论在那个行业,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永远只能被动接受。对行业如此,对人、对国家,也是如此。

再回过头谈谈声音的效果。高解析音频不同高清视频:高清视频和普通视频一比即刻可见高下,可是声音的东西是个系统搭配问题,还牵涉到后面的模拟放大部分,音箱的表现等等,因此不是说次世代就能解决问题的,HDMI就比光纤同轴好。试问如果用几万元的CD配几百元的功放能不能出好效果?你可以说没有这么配的,可事实上入门级的次世代功放只要2000来块,还是等功率的,2000块除以5个声道,算下来是不是每个声道只有几百块。很多人只是在同一套系统上切换比试过次世代和非次世代的区别,并没有在同样的价位和不同的系统上比过;一边用光纤老解码,一边用次世代,我们一大群人就真正的去比试过的,用一台4000元的5.1次世代功放配落地箱,低音炮,总价约1万2,与之比试的是一套国产的5.1卫星箱系统,内置150W功放,光纤输入来进行解码,结果怎样,说出来没人信,强得多。国产的强得多,不是一两个人的感觉,而是一大群人都是这样的感觉。

最后在对比一下家庭影院产品和HIFI音响产品。玩音响的似乎是玩HIFI的人对声音最为挑剔,如果高解析音频格式确实很牛的话,那是否就可以不用买昂贵的线材了,一条HDMI线和一台次世代家庭影院功放就搞定了,用蓝光DVD来放蓝光音乐,一个文件盘最少也是20多个G,CD光盘才700多兆,相差多少倍?CD机也不用买了啊。但真的可以那么做吗?当然不可以!因为,HIFI同家庭影院原本就是两类产品,HIFI讲究声音的音乐性、艺术感,而家庭影院产品追求的震撼、清晰、真实。

顶级的HIFI音响厂家产品,不仅仅是器材各项指标高、性能好,也是每一家音响器材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个性。同样的一张音乐唱片软体,在不同的器材硬件可以播放出美国声、欧洲声、英国声、亚洲(日本)声出来。造成这其中差别的原因,是与HIFI音响硬件厂家背后几十年的技术沉淀有关,仅靠高解析的音频是不能解决的。

而家庭影院产品,则由于电影情节因为声音信息量大,各种声音都在里面,因此在电影音效里的有损或无损音频差别其实是不大的。我们认为只是单纯用次世代的概念来较真是没有意义的,还要看后面模拟的放大部分和系统搭配等问题。还是那句老话:“按钱包里的银子凭耳朵去比较”。

倒持概念,就让厂家赚的满载而归。

外国人,真厉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