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入门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小白)

心理学入门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小白)(1)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有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

我是一名心理学小白,但是又想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来完善和提升自己,你觉得我从哪里入手比较好?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我往往会推荐他读几本书。不过有不少人反映,推荐的书要么太厚了,他要消化好一阵,要么看完觉得没办法马上运用。

所以,我想也许先从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比较实用的心理学术语开始,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心理学术语,其实有很多,一本《普通心理学》的通识课里会介绍几百个专业术语,但是,真正对普通大众来说,可以直接运用到自己生活中,用于理解自己和世界的,也不是很多。

所以,这次想从介绍一些对大家来说,比较实用的心理学术语的角度,来帮助大家通过学习这些术语,更好地增进对心理学的认识,不断完善自己。

1 积极倾听

心理学入门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小白)(2)

你如何判断你是不是在认真听别人讲话呢?

是一边看手机还能听清他们的谈话,还是你和别人面对面,而突然发现 “啊,我知道你们在诉说,可我走神了”?这些都是倾听,却不是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是指你能沉浸在对方的谈话里,并表示出倾听是你的责任所在。

你不会因电子产品分神,也不去臆测倾诉者将会说什么。你即使不说话,倾诉者都能从你的眼神和肢体语言得到真实回应。缺乏积极倾听是很容易造成沟通失效的。因此,展现出你倾听时的专注对解决问题会非常有帮助。

建议:

下一次你在倾听时,试着展现你的专注吧。选择你能拒绝干扰而专注的身体姿势。学会去听倾诉者说什么而不是去猜他们会说什么。

卡尔 · 荣格认为,一个能检测你是否在积极倾听的方法就是向倾诉者复述你听到的内容。通过倾诉者的判断,你就知道你的专注能力是否提高了。

2 元认知

心理学入门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小白)(3)

几千年来,哲学家都在对人类的想法进行思考。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把这种对想法的思考称为元认知

这个概念非常有用,它指的是,如果我们能观察自己的思考,我们或许就能改变它。不被消极、非理性或不健康的想法束缚,而是通过觉察,去观察了解想法本身。不再被想法控制,而是去观察和认识它,并选择性地改变它。

建议:

想要提高元认知,你可以先从理解这个概念开始——做你想法的观察者。如果你想更进一步,接下去就可以探索一下你的想法是否在影响你,它们从哪里来,是想保留它们还是改变它们。

3 内外一致

心理学入门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小白)(4)

很多人心里藏着个害怕失去而学会讨好的“小孩”。

比如很多人都认识这样的“好好先生”,他从来不会说“不”。他们总以为做个顺从他人想法的人,可以过得更舒服,却总会感觉到越过越累,事情也并没有变得更好。

这就是“表里不一致”。

心理学家萨提亚认为,人类的沟通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言语层面,一个是情感层面,往往这种情感层面会通过表情、手势、语气等“显现出来”。而如果言语层面和情感层面的表达是一致的,那就是“内外一致”,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内心需要得到了尊重,情绪也会得到及时的处理。如果你内心有太多的恐惧和脆弱,可是外表还表现出一副非常上进,坚强的样子,那么这就是严重的“内外不一致”,长此以往,很容易得抑郁症。

建议:

要实现这个一致性,你对外界传达的信息要能对应上内在的自己。

首先请思考价值观。从小事开始,思考你想法和行为的依据。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想一想你今天做的事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这带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想一想怎么做才能取得更多的内外一致。

4 内心冲突

心理学入门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小白)(5)

和内外一致关联的,是内心冲突。内心冲突是由于你的想法、信念和行动不一致而带来的不适感。很多时候我们在经历这种冲突,却认识不到是缺乏了内外一致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里昂·费斯延格认为,这种内外一致性的失衡会对我们造成心理刺激,比如不安、挫败感和悲伤。

例如:你可能觉得离开一个糟糕的工作环境能使你快乐,但你又认为一时间没有工作会使你不快乐。

这些观点上的冲突可能会对你造成心理刺激,而你自己可能意识不到这就是压力的来源。

建议:

因此,当你意识到内心冲突时,要学着去调整自己,尽力做到内外一致。

通过反复这样的练习,你的这种注意力就能变成一种有效对照,当你感受到心理刺激时,就知道需要做哪些调整了。

5 同理心

心理学入门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小白)(6)

你可能知道同理心这个词,但怎么定义呢?

比如你对大多数人都有善意的好感,但这更可能是同情。

尽管你知道同理心和同情有区别,但还是有可能理解成同情。不过没关系,这两个词是相近的,所以你这么想也差得不多。

同情可以考虑为一种感同身受——你不用经历别人的经历,却能用逻辑理解别人在某个情况下的心情。好比你不用去历经真实的失去,却能想象那种场景并感到遗憾、怜悯和忧虑。

同理心会比这更深一层次。同理心不是去想象别人的经历,而是换位思考想象自己经历别人的情景。同情和同理心的重要区别在于同情是把自己当作主体,而同理心把别人融入到自己的角色。

建议:

想要区分同情和同理心,得问问你是否把自己当作主体。要注意同理心可能带给你比想象更强烈的情感体验,所以在体验同理的过程中,还是要当心经历情绪混乱。毕竟处理情绪混乱并不容易,甚至还会给别人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同理心的实现,最好是一步一步来。可以先从亲近的人开始,这样也更容易达成。比如先对一个你爱的人尝试同理,再进而选择一个和你联系更少的人。

6 赋能

心理学入门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小白)(7)

赋能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在心理学上它有专业的定义。通常赋能是一个褒义词。在心理学中,它确实有给别人权力的意思,但这种支持的程度也是需要考虑的。

心理学入门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小白)(8)

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们爱的人成就梦想,但有时候这种爱和怜悯会带来副作用。想象钟形曲线(又称正态曲线,它是一根两端低中间高的曲线)的最高点,当协助强度超出最佳点时就可能弊大于利。

例如:我们理所应当的认为父母会把照顾支持孩子放在第一位。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有致命毒瘾,给孩子经济帮助能帮助他戒掉毒瘾吗?这种帮助的行为可能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担忧孩子的毒瘾,帮他寻求帮助,看似恰当的方式,实现起来也会困难重重。

建议:

为避免不恰当的赋能,对鼓励他人的方式我们也要负起责任。一开始就要从整体上去评估帮助的意图,并记住帮助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起反作用。

想一想钟形曲线,看看右侧末端,如果你给予的帮助太多,你觉得会发生什么?通过实际效果去把握帮助的适当程度,如果给予太多了就学会减少。

假想自己是被赋能的人也是个好方法。用心体会是否在某一程度,那些幸运的帮助反而削弱了你的自主性、可信度或责任感?

7 情感纠缠

心理学入门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小白)(9)

家庭治疗师和家庭治疗理论家萨尔瓦多·米纽秦认为,情感纠缠是男女、家庭、朋友关系中破坏边界引起的不良产物。它可能混淆自己与他人的想法、感觉和价值观,产生过度依赖,或是其他令人担忧的精神健康问题。

情感纠缠这个概念促使我们思考自我,思考我们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别人的影响。不是说被别人所驱动就会变得心理不健康,但如果所做之事都按照别人的想法,那就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了。

例如:一个孩子可能选择从事父母做得不错的事业,这件看似应该做的事,让父母开心了,却也能让孩子失去自我。

情感纠缠也受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自我缺失,尤其是带着沮丧和不满的情绪,可以引发更多精神健康问题。

建议:

为避免情感纠缠,要进一步认识自我:

你是谁?谁在影响你?有哪方面你希望改变,却又害怕改变会造成别人的不开心?

如果有,请考虑你和这个人关系的质量。因为这份关系可能是掺杂的,不健康的。

8 投射

心理学入门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小白)(10)

投射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担忧归属到别人的身上。作为一种防御机制,这种想法是在潜意识的自我担忧下产生的,但出于自我保护,这种认识会被凸显到别人身上而不是你自己。

卡尔·荣格对此有一个简洁地总结,“任何引起我们不快的事请都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

建议:

所以当你对别人感到沮丧时,请反思这种感觉是否与你自身相关。

例如:两个关系健康的伙伴决定同居。伙伴A在一个月后抱怨B不讲卫生。这能投射出A的个人卫生问题吗?是不是仅仅A更注重卫生或者说A对房间不够卫生感到焦虑呢?

当别人给你带来负面情绪时,在思考他们有没有问题之前,请先反思你自身的问题。

9 心理因素

心理学入门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小白)(11)

现代社会,把精神健康和生理健康联系在一起已经非常常见了,这并非一个新概念。特别是在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过去这种联系没有被拿出来讨论不是因为这个概念不存在,而是在这些国家,长期以来,精神和生理是被视为一个整体的。

美国纽约大学医学教授约翰·萨诺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发现,95%的慢性疼痛都源于心理,大半疾病都来自情绪。

疼痛和疾病,总是困扰着人们,让人去之而后快。但寻找原因,往往并非来自身体内在结构的缺陷和异常。

既然慢性疼痛和疾病,大多有心理原因,大都是受压抑的情绪引起的,焦虑、愤怒、恐惧……那么从这个角度入手,就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我们的身体健康。

建议:

应用这个概念,在出现生理不适时学会从整体去考虑。不把生理和心理当成两件事,而是想想什么事情引起了这些不适。

当然,不是说要忽略生理刺激,而是帮助你从心理和生理各方面去改善自己的健康。

10 图式

心理学入门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小白)(12)

依据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理论,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进行分类,追溯到希腊时期的形状和图表。

图式就是分类方法中一个重要的整合体系,是整合知识的一个网络。图式是灵活的,特别是在早期,我们可以根据知识边界的扩大去改变它。

例如:一个小孩子去参观农场,他第一次看到马,很兴奋地指着马喊 “狗狗”。旁边的大人很可能听了大笑,然后告诉他这是马。

在这过程中小孩子实际上拓展了他的词汇和图式。我们是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所以,严格上说图式能在任何时候扩展。

建议:

利用好图式,要敢于做一个终身学习者。虽然认知的局限会使学习的难度随着我们变老而增长,但与老一套说法相反的是,我们确实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有的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消极的,这也是因为他们的图式里总是积累那些“消极”的信息,从来没有扩展过自己关于“积极”一面的图式。利用好这点,也可以有助于改进自身心理状态。

心理学入门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小白)(13)

以上就是一些实用的心理学术语,相信通过本文解读,你对于这些心理学术语到底是什么含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加以应用,有了一定了解。

当然真正要应用好这些术语,还是需要“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真正把这些术语和操作性的建议应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从现在起,就尝试“积极倾听”,并且肯细心听取别人的反馈,我们的身心状态才会逐渐得以改善。

心理学入门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小白)(14)

本文系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团队原创出品

“一杯咖啡”是由一群心理咨询师和爱心志愿者共同发起的公益心理团队,2012年从上海出发。本着让每个人都能用得起心理服务的初心,以助人自助、生命影响生命为宗旨,提供“一杯咖啡换一次心理咨询”公益咨询,“一杯咖啡换一次相遇”公益单身交友,“一杯咖啡换一次心灵聚会”公益心理团体活动,“心理师成长”公益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活动,参与者只需花费相当于一杯咖啡的费用即可参加上述活动。一杯咖啡自媒体平台不定期更新原创翻译读书等精品心理科普文章,累计已800多篇原创作品。曾被《中国日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悦己》杂志、上海交通广播电台、《上海老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