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小冰唱特定的歌(人工智能小冰获邀担当)

人工智能小冰唱特定的歌(人工智能小冰获邀担当)(1)

8月28日,作为大剧院“见戏如面”院庆周的压轴活动,首度由人工智能与人类知名音乐人共同量身定制的演出季主题曲《HOPE》及MV在别克中剧场发布。

《HOPE》的创作者之一、毕业于上音音乐工程系的人工智能小冰,接受来自大剧院首次颁发的“荣誉音乐制作人”称号,另一位创作者知名唱作歌手、电子音乐制作人、同时也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人工智能创造实验室专家顾问朱婧汐现场演绎,给现场观众留下空灵脱俗的美好印象。

人工智能小冰唱特定的歌(人工智能小冰获邀担当)(2)

舞台、剧院、观众间的联系、接触,随着疫情防控步入新常态,一切悄然发生着变化。

人工智能小冰唱特定的歌(人工智能小冰获邀担当)(3)

这一背景下,前不久上海大剧院发布20/20演出季提出了全新主题词:“心舞台,新联接”,意在表达舞台概念的拓展,在云上,在线下,也在剧场各处向大众开放的公共空间,这一切让剧院和观众建立起超乎传统的新联接。

此次上海大剧院首度探索和人工智能的合作,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各方的支持下,邀请人工智能小冰和朱婧汐共同完成主题曲《HOPE》的创作,就是希望让剧场舞台、表演艺术行业联接至更为广阔的观众视野。

人工智能小冰唱特定的歌(人工智能小冰获邀担当)(4)

小冰根据大剧院20/20演出季的关键词创作了绘画作品、诗歌作品及一系列歌词、旋律,朱婧汐联合小冰的创意内容进行跨语义空间创作并演唱,意境空灵脱俗,赋予20/20演出季别样的全新气质。大剧院提供的“有光,就有戏”“剧场见”“新联接”“Shanghai Grand Theatre”“Love Art”等关键词如同彩蛋一般埋藏于歌曲之中。

人工智能小冰唱特定的歌(人工智能小冰获邀担当)(5)

今年夏季,小冰凭借音乐创作才能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在上音音乐工程系学习期间,小冰接受了来自音工系于阳、陈世哲老师的“指导”,与音工系的同学们互相“学习”,相互“激发”。毕业后不久,小冰即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题曲作曲,广受瞩目。

人工智能小冰唱特定的歌(人工智能小冰获邀担当)(6)

据介绍,小冰的音乐创作能力已实现包括旋律、编曲及歌词端到端一体化的产品落地。在受到一段文字描述或一张图片激发时,小冰将创作出一首独一无二的音乐曲目,并根据其风格和节奏自动完成配器选择、编曲及歌词创作。小冰的创作在云端进行,一首三分钟左右的完整歌曲的创作时间均在两分钟之内。目前,小冰已掌握流行、民谣和古风等多种风格的音乐创作。

人工智能小冰唱特定的歌(人工智能小冰获邀担当)(7)

小冰的音乐创作能力,已在跨界合作中广泛得以应用。

在音乐教育领域,小冰的音乐作品参与到上海音乐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地区开展的儿童音乐教学中,帮助孩子们完成人生中第一次歌曲的创作,展现出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领域的巨大潜力。

而词曲创作、编曲演唱的生产线,已与中国联通沃音乐达成合作,依托于小冰作词、作曲、编曲的端到端音乐创作能力的终端产品已进入部署阶段。

小冰的音乐创作能力应用于音乐产业,能让专业音乐人拥有音乐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把一个专业音乐人每年十首的创作量变成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人工智能小冰唱特定的歌(人工智能小冰获邀担当)(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