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消费标准(购物车里的满足感)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吃的多、玩的也多,哪像我们以前吃糠咽菜的。”近日,看着孩子们围着炭炉烤肉,港南区桥圩镇永梧村70多岁的黄展乐大爷感慨道。当天,黄展乐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食物,有牛肉、鲜虾、月饼、葡萄等几十种,孩童嬉戏、大人闲聊,场面温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商场超市物品丰富,市民购买能力日渐强劲。总体来说,人们消费能力更强了,消费习惯更健康了,消费形式更多样了,“购物车”里满满当当的。

消费能力更强劲

“这个儿童面条营养成分高,适合儿童食用,价格高一点也能接受,毕竟现在生活条件好多了。”9月5日,家住港北区金洋小区的陈肖女士在超市购物,看中了一款儿童面条,毫不犹豫就买了。当天,记者在超市看到货架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一楼有生鲜、干货、冷冻食品,二楼有零食、调味品、日用百货,应有尽有。市民三三两两穿梭在货架间挑选心仪的商品,果蔬、生活用品等装满小推车。

近10年来,在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宏观调控措施的积极作用下,我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规模也不断扩大,呈现持续加快发展的态势。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97亿元,2021年达到457.65亿元;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1.47亿元,2021年达到1826.52亿元。

消费品市场繁荣发展,可消费的商品选择更多样,居民消费能力更强劲。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7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7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547元,农民人均消费支出4209元。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5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647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528元。

消费习惯更绿色

今年8月,平南邮政公司地头冷库每日都一派繁忙,从地里采摘回来的新鲜龙眼经过挑选修剪,一箱箱装上快递车,最快的第二天就能送到顾客手中。

“平南有22个石硖龙眼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果品好、口感佳,广受消费者喜爱,不少本地群众当礼品送给外地亲朋好友。”平南邮政公司工作人员说。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绿色、健康、环保的新型消费理念逐渐普及,绿色消费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

消费的商品更绿色健康,适当消费也是当下消费者喜爱的方式,多一分理智和冷静、少一分盲目与冲动,不跟风攀比的健康消费习惯逐渐被更多人认可。

“三五好友周末聚餐,自己动手制作美食,绿色又健康。”80后女士曾彩霞说,她在江南工业园上班,日常工作繁忙,休息时间喜欢约三五好友聚餐,前几年都是到餐馆饭店,点一大桌子菜,最后剩下一半食物吃不完。如今,她和朋友更偏爱在家里聚餐,按人头准备食物,每次都积极践行“光盘行动”。

对于消费者个人而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适度、理性消费观念能节约开支,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于全社会而言,绿色消费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消费形式更多样

“三两个家庭结伴而行,大人闲话家常,孩童嬉戏玩闹,好不惬意。”80后爸爸吴中林的女儿刚上二年级,经常吵着要外出游玩。他说:“现在一般都选在本地游玩,贵港也有好几个比较成熟的露营场地可选择,有的只提供帐篷等设备,需要自备餐食,有的是全包,吃住游所需都准备好了。”体验过几次露营后,吴中林正打算约上好友一家,节假日期间到桂平房车基地露营。

桂平市西山泉汽车(房车)营地主管罗均阳介绍,近两年,营地深受周边地市游人青睐,尤其是卡丁车、攀岩、丛林探险、真人CS项目等。其中,亲子类汽车旅馆最畅销。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传统的线下消费场景受到一定影响,新兴的周边自驾游、野外露营、夜市等线下消费新场景逐渐受到青睐,这些新的消费方式既亲近自然,又放松身心,还能满足人们社交需求,逐渐成为新潮流,露营经济、夜市经济悄然兴起。

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779.33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95.35亿元。2021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340.06万人次,国内旅游消费400.26亿元。2011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744.62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48.59亿元。

线下消费有新意,线上消费也有新的方向。如今,社区团购、外卖送餐等线上消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网络直播购物作为新的网络消费方式强势进入人们的生活,通过网络直播买东西,基本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电子商务强劲发展。市商务部门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我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完成550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商品消费或服务消费选择更多,消费平台层出不穷,消费环境更规范,消费者维权更便利,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满足。

市民消费标准(购物车里的满足感)(1)

市民消费标准(购物车里的满足感)(2)


▍内容来源:贵港日报 首席记者黄静华

▍值班编辑:何美凡

▍值班主任:谢静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