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钱币洪武通宝大花钱(极罕见的明代洪武通宝背十反福铜钱鉴赏)
洪武通宝,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之铸币。洪武钱的铸局较多,其钱光背、纪局、纪值、纪重皆有,形制小平到折十,五等齐全,相对版式较多。其钱主铸材质青铜,大钱皆足料而厚重。整体上遗存至今,依背式不同而有丰有薄,有珍亦有普。尤其是书相,笔划粗遒而俊朗,堪称明代钱之最,后朝铸钱无一能超越矣。
阅谱可知(见华光普编著《中国古钱大集》),在洪武诸式钱中,有一枚独特的大钱,其背穿上十,穿下反置“福”字,该谱批曰:“此系郑家相旧藏之品,戴葆庭认系伪品,马定祥认系真品。余以为该钱文粗恶,背文字既置反亦失调,制作甚差,且背无内廓钱径小于标准钱,鉴此种种,当属私铸钱是矣。”
由此可看出,此钱此钱性质在老一辈泉家眼中有争议,后华光普断其私铸,以到代品录入其谱之中。换言之,马定祥与华光普二位泉家认为其到代(注,通常同时代的私铸钱,皆视为真品,得入正谱,只不过其定级及其价值明显低于到代官铸品)。
然而,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根据愚所藏此枚背“反福”钱之三相一材来看,愚赞同马定祥先生之断识(真品者,官炉铸品矣),此钱乃为真品官铸钱,并非私铸之品。事实如何,当一窥其实物真相,方能知晓其所以然。是故,今日赏泉,特将其帐中择出,拍其照亮其相,遣之于此公展鉴赏,实物实证,以正视听。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洪武通宝”四字,背穿上“十”字,穿下“福”字反置。皆楷书书体。其中,可辩面文书相笔划粗酋,横直竖立,力道十足。其字字形亦较大,布局亦是协调,整体书相洒脱而又彰显俊朗霸道,具洪武钱书相典型特征,其背反“福”字,与谱载拓图有所差别,字形更大,布局也更为协调,显然并非前面华光普先生所言之“钱文粗恶”的私铸品。至此,品文识书,首先由此书相判断,本品实乃官炉铸品,其门可开,当无多话。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规整有加,直径约为42.47毫米,重约35.15克,铸体厚重,足料制作(私铸难以如此),标准的折十形制无疑(注:谱载品径不到40毫米),并非华光普所言之钱径小于标准。再观其字廓,轮廓分明,可见其制式面背皆窄缘窄穿廓。铸体方正圆矩,平整地章,穿轮干干净净。续察其字廓,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绝非“无内廓”之迹象。如此这般,观铸识体,本品铸相具有鲜明的官炉铸品的特征和品质品貌,并非私铸之品是矣。故而,愚见以为,此钱到代官炉出品,其门再开,无话可说。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总体锈相已呈熟坑貌相,些许绿锈点染,红斑凸显,出土时间已数十年之久。续可见其浑身锈痂皮壳裹缚,层次丰富,眼观实测,皮壳皆硬而不糟,可抗刃击。如此这般,一言以蔽之,其皮壳老道,锈相凸显老气横秋,真切而醒目。又可见其通体泛红,可断其红铜或青铜质地(含锡量低)无疑,铜色更是凸显陈旧老相。至此,无需再表,辩锈识浆,本品锈相一派自然天成之相,可谓无异无邪,伪不可及,其门洞开,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此枚“洪武通宝背十反福”铜钱,三相一材,无异无邪,开门见山之品,难以置疑。因此,由此实物实证,愚见以为,“背十反福”钱,是为其时官炉铸品可以确定。而为什么将“福”字反置,亦可理解为,钱工失误,也可理解为一种“返福”之意,即福返回来了的含义。不管如何理解,类似个别字反置,古来亦非仅见,无需纠缠于此,这正如马定祥所断一样。基于此,我们再广为检索,均极难见到有其公展,可谓该式钱之独特,当时铸量罕少,遗存更少,此似也可证其为不经意之得。由此,此钱定级收藏价值理当明显超过其背十福钱,值得收藏珍惜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