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思维敏捷性(思维敏捷的基础与培养方法)

思维敏捷是使用学霸学习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每位家长都希望把自己家的孩子培养成为思维敏捷的孩子,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培养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怎样提升思维敏捷性?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怎样提升思维敏捷性(思维敏捷的基础与培养方法)

怎样提升思维敏捷性

思维敏捷是使用学霸学习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每位家长都希望把自己家的孩子培养成为思维敏捷的孩子,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培养呢?

一名学生是否思维敏捷,在小学毕业之前基本就定型了,进入初中再去培养的难度就非常大了,进入高中再去培养已经不可能了。

思维敏捷的基础要在10岁之前有足够的杂学储备,生活了解储备和只有基本底线的规矩。

一、杂学储备的作用:

所谓的杂学储备就是和学习无关的,看上去一点用都没有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不需要精通,只需要略知皮毛即可。

学生在中小学这十二年的学习中,知识是呈倒圆锥形的,不断的增加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记忆要求越来越小,而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建立在足够的基础认知之上的;也就是说基础认知越多的孩子理解能力越强,基础认知越差的孩子,理解能力越低。对于那些把所有时间都安排在课内知识的孩子身上,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后劲越来越小。而对于那些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解各种杂学上的学生来说,初期成绩可以不咋地,但是学起来确实很轻松,越往后越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曾经的“学霸”们怎么就理解不了呢?

这就是杂学储备的作用,杂学储备增加了孩子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的能力。

二、生活了解储备的作用:

生活了解储备指的是对于基本生活技能、常识等方面的了解,只需要了解,不需要会做。

比如说知道饭是怎么做的,可以不会做饭。

比如说知道桌子是怎么做的,可以不会做桌子。

比如说知道生意是怎么做的,可以不会做生意。

比如说知道地是怎么种的,可以不会种地。

比如说知道谈判是怎么谈的,可以不会谈判。

等等。

所有的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又通过文字描述在纸张上的。

这些看似无用的生活基本知识储备,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相对专业的专有名词的时候能够快速地对号入座,理解起来非常简单。

比如说,现在很多初中生不理解为什么利润等于售价减去进价。

比如说,现在很多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不理解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比如说,现在很多初中生不会补全对话。

等等。

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因为基本生活储备太少了。

三、只有基本底线的规矩的作用。

随着教育焦虑的严重化,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在各种的规矩下成长,规矩越来越多,孩子可以破坏的东西越来越少,对于5、6岁的孩子就要求不准弄脏衣服等等。

这是家长太懒了,还是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呢?

可能兼而有之吧。

下面就来说一说为什么规矩只要有基本底线就好了。

基本的底线是必须要有的,不然孩子长成什么样就不好说了,这一点相信不需要解释。

在基本的底线之上,规矩越少越好。

因为规矩就是束缚。

当然很多人都会说,感觉规矩是束缚的是因为想要挑战规矩和破坏规矩,只要不挑战规矩、破坏规矩,不就不感觉到束缚了吗?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兴趣,而兴趣的培养绝对不是在笔墨纸砚之间,而是在玩耍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和培养兴趣;就算是学生对于某一个学科感兴趣,如果在和玩之间选择,也一定是选择完,而且所有的“玩”都能用到学过的知识,甚至包括游戏,当然了在我看来电子产品的使用属于基本底线,不容质疑,因为投入和产出比差距太大了。

我所指的基本底线的规矩,只要是让孩子可以肆意的玩耍和疯狂的破坏,只有在不断的玩耍和破坏当中,孩子才能找到属于知识的乐趣,才能让孩子对于知识产生兴趣。

不会玩的孩子,不会学习,至少不会创造。

很多女孩到了初中就感觉物理难学,那是因为她不会玩。比如下河摸过鱼的同学学光的折射非常容易,用矿泉水瓶在野外引过火的同学学焦点非常容易,琢磨过跷跷板怎么样才能把对方压起来的同学学杠杆非常容易,钉过钉子的同学理解压强就非常容易等等。

会玩的孩子一般都会学习,这种玩一定是与破坏相关的,没有失败很难成功,只有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才能更好的理解。

前段时间读了一篇华为天才的介绍,因为骑自行车摔了一跤就自己制造了一辆会自动行驶、自动识别且不会摔跤的自行车,据说这位天才在小的时候把家里能拆的东西基本都拆了。

孩子在有限的规矩之内,尽情地发挥其莫名其妙的想象力和强烈无比的求知欲,对于其未来的学习有着无法想象的好处。

如果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只要思想不滑坡,成绩都不错,而且后劲十足。

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合适的生存空间,请保护孩子的“灵”性,只有有“灵”性的孩子才会有敏捷的思维,才会有创造力,才能引领科技的革命。

祝福!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