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羴鱻骉读音(羴犇鱻怎么读)

羴、犇、鱻怎么读过传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犇羴鱻骉读音?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犇羴鱻骉读音(羴犇鱻怎么读)

犇羴鱻骉读音

羴、犇、鱻怎么读

过传忠

春节期间,地铁大厅和车厢里出现了一幅广告,赫然写着“年货堆成羴,帮你提回家”两行大字。怕一般人不认识,“羴”字上面还特意注上了读音——“shān”。这样,“堆成羴”就跟“堆成山”一个音了。接下来农历是“羊”年,三个“羊”堆在一起“三‘羊’开泰”,多吉利。可惜的是,这“羴”字是“膻”的别写,指的是羊身上特有的怪味,堆得再高跟“山”也毫无关系。

咱们汉字里,一个字以“上一下二”的格式写三遍,就成了另一个字。如三“人”为“众”,三“日”为“晶”(光多为亮),三“石”为“磊”(石多即高,引申开去,“磊然”即“正大光明”),三“口”为“品”(多用口“品尝”,能“品评”出“格”与“质”来)……诸如此类,都是从事物增多处着眼的。

“金、木、水、火、土”,古代是被视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的,三次叠加就成了“鑫”“森”“淼”“焱”“垚”五个字。“鑫”意财富兴盛,“森”指林木茂盛繁密,“淼”状水势浩荡,“焱”音yàn,意为火花、火焰,这四个字大家还熟,“垚”字就较生疏了,音yáo,指“山高”也,“堯(尧)”字就是从这儿来的。最忙的是“火”,二火为“炎”;三火下面再架一木成了“燊”,音shēn,指火“炽盛”;四火成“燚”,读yì,专用于人名里。

有的字造得挺有意思,如“轟(轰)”,三“车”同行,会发出“巨响”,“轰隆隆”之类的词就接踵而来,可见古时的车是颇为笨重。又如“骉”,三马齐奔,音biāo,形容马奔跑的样子,好像徐悲鸿等大家的骏马都呈现在眼前。再如“毳”,音cuì,它指的是“细毛”,毛多了反而细了。

这些字通常都是褒义,多嘛,好事。但也有不同的,如“姦”,三“女”构成,现已写成“奸”,且内涵已从“淫”扩展,包含了多层意思,如“汉奸”。再如“掱”,音pá,通常写成“扒”了,“扒手”即小偷,用上海话表达最形象——“三只手”是也。

最后回到题目上来。前些年去东北,见有些饮食店,用的招牌同样是三个字“羴犇鱻”,什么意思?怎么念?回来一查,原来是“膻奔鲜”三个字的别写。羊有“羊臊气”,越多越“膻”,“犇”同“奔”,多头牛朝前跑,就成了奔,这个字能普及,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童星”牛犇有关;至于“鱻”,原有“鲜”字,鱼和羊烧当然“鲜”,但三条鱼放在一起烧,也必定会鲜的,于是又多了个异体字。“羴犇鱻”怎么读?——“膻奔鲜”是也。

(摘自《新民晚报》2015年3月2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