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谈高考(常德市二中周香华老师寄语高三学生)

师生一场,有幸与你们共度一段求知路上,见证了你们青春的成长与蜕变;接下来,就是要见证你们,振翅高飞的时刻了,值此毕业季,常德二中的老师们,为毕业生,送上最由衷、真挚的毕业祝福...

曾老师谈高考(常德市二中周香华老师寄语高三学生)(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我有幸作为高三教师代表在这庄重而又深情的毕业典礼上讲话,为同学们毕业再发声!

同学们,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匆匆翻过人生的1095页,紧握拳头,似乎还想抓住什么,可终究是无济于事了。若细嗅指尖,时光早就为我们保留了记忆的味道,让我们慢慢追寻。站在毕业的门槛上,再回首,才发现那些母校的点点滴滴早已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生命深处,无声地见证我们的成长,温暖着我们的高中时光。毕业就像一个长长的省略号。中学散场,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高中时光只是人生旅途的一个小小的驿站。毕业并不代表结束,而是欢呼开始;不是庆祝完成,而是宣布前进。

因此,在开启新征程之时,我想以“样子”为主题,寄语同学们,或是毕业赠言,或是最后一课!

什么是“样子”呢?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形状、式样和标准等。如果一个人心中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有样、像样、好样,那么,他也就永远不会获得梦想成真的幸福!因此,我希望同学们的人生当如此“样子”!

曾老师谈高考(常德市二中周香华老师寄语高三学生)(2)

一、人生应有样

工、农、商、学、兵……

衣、食、住、行、乐……

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父亲、母亲、儿子、女儿……

…………

职业、行为、年龄、角色……各有各的样。一句话,作为行为主体的人,人生应有样!

老祖宗许多不成文的规矩,体现在生活的很多样子里。说是“样子”,其实是教养。什么是教养?它是一个人言行的规矩、交往的分寸、举止的包容和内心的善良。教养,是装不出来的。深到骨子里的教养,就藏着生活的样子里。

比如:吃饭不能吧唧嘴;一起用餐不要乱翻菜;长者给东西,必须用双手接;客人没有吃完饭,主人不要先起身;参加丧礼不谈笑;参加婚礼不丧气。……

民国大师李炳南先生曾写过一本《常礼举要》,书里面记录了老祖宗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样子。这些样子内涵了中国人的礼仪和素养。

有一种样子叫:轻声关门。

关门的力度,是一件小事。但没有教养的人,关门会随心所欲只顾自己舒服。有人是压根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有人则是刻意为之。前者是不懂得为别人着想,后者就是真的没素质、没礼貌。而有教养的人,关门时会自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他们知道:轻轻开门再轻轻关上,才是对别人最好的尊重。

有一种样子叫:习惯守时。

时间就是金钱。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一样。日常生活中,守时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原则。如果平白无故迟到或爽约,浪费对方的时间。事后甚至还没有半分歉意,这其实就是自私没教养。你的每一次拖延迟到,都是在透支你自己的品行和信誉。做出承诺前,先想明白自己能不能做到。因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旦做出承诺,就要拼尽全力做到。

有一种样子叫:玩笑适度。

所谓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对方觉得好笑的,叫玩笑。你觉得好笑,对方觉得不好笑的,叫没礼貌。一个人开玩笑的尺度,就是他的教养。真正幽默的人,不会拿对方的隐私开玩笑,不会拿对方的缺陷开玩笑,不会拿对方的家人开玩笑,更不会拿对方的信仰开玩笑。因为再不拘小节的人,被碰到了软肋,也会觉得失落难受。一句漫不经心的玩笑,有可能会影响别人的一生。

有一种样子叫:及时回复。

5G时代,没有收不到的消息,只有不想回复的人。收到他人的消息,能否及时回复,是考验教养的利器。那些压根不回消息的人,说白了就是对人不尊敬。有人跟你打招呼,你至少要回句“您好”;别人通知你一件事,回复个“收到”,没有多麻烦;别人邀请你去赴约,去不去是你的自由,但要给个准信;别人问你什么问题,知道就说,不知道就说“不了解”;如果你正忙碌,事后也要及时解释,说声抱歉,对方也会理解。

有一种样子叫:用餐懂规矩。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人的礼仪,始于餐桌上的规矩。而吃顿饭的功夫,就能看清对方有没有教养,懂不懂礼节。吃饭前,要等长辈先落座动筷。用餐时,别用自己的私筷胡乱翻动。不要吧唧嘴,不要发出异样的声音,最好是细嚼慢咽。正在吃东西时不能讲话,等把饭菜咽下去,再与人交谈。如果客人没有结束用餐,主人家也不能先起身离桌。

有一种样子叫:说话有分寸。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表达是本能,会说话是本事。真正有教养的人,一定是三思而后言。对自己不懂的事情,别不懂装懂,信口胡诌。对自己了解的事情,要理性开口,适时沉默。心乱时,要慢慢说,不说气话,不说糊涂话。没话时,就别说;时刻谨言慎行,处处留心。

有一种样子叫:对钱明道理。

钱,是感情的照妖镜,也是教养的试金石。想要看清一个人的教养,就看他对钱的态度。那些有事没事就群发要红包、关系熟不熟都能开口借钱的,不还钱还撒泼耍赖的人,完全是教养不够,离得越远越好。谈钱,不回避,不遮掩,能大大方方的人,品行不会差。一来一往间,不占便宜,不忘恩负义的人,才算靠得住的人。亲人朋友急需帮助时,愿意借钱的人,一定是有情有义的人。既能雪中送炭,也会主动按时还钱,还会主动支付利息的人,一定是品质良好的人。

…………

“样子”,是一种素养,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经过时间的沉淀、深刻的历练,才能显现出来的。遇到事,不责怪别人,是一种为人着想的智慧;看到事,先反思自己,是一种勇于担当的格局;碰到事,学会去感恩, 是一种看透世事的境界。教养可以弥补文化的缺陷,而文化却填补不了教养的空白。因此,一个人在自己人生的旅途中,时时、事事、处处应该有样子!

二、人生须像样

样子,是一种教养

《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好的品德,就是一个人刻在骨子里的教养,是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修养。

老子《礼记》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一个有教养的人,首先就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们懂得遇事不责备家人,才能家庭和睦;遇事不责备朋友,才能友谊长存;遇事不责备伴侣,才能相濡以沫。

曾子《论语·学而》说:“吾日三省吾身”。人只有在认识自己不足后,才能改进,才能有所收获。一个不懂反省的人,如同井蛙,坐井观天,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久而久之,身边的人就会远离,自身也会诸事不顺。平常的人,应该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审视自己的内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澄澈。

《增广贤文》中有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个人最好的品德,遇到好事,学会感恩,因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遇到坏事,学会感恩,因为教会了我们成长。生活中,遇到帮助我们的人,一定要学会感恩。每个人都不容易,能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样子,是一种规矩

韩非子说:“万物莫不有规矩。”世间万物都有其规矩法度。人没有规矩就会陷入困境,家庭没有规矩就会衰败,国家没有规矩就会灭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人做事,懂得规矩,守住规矩,才能守住人生。

古语云:“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一个人有规矩,有样子,才能内心方正平静。若是没有样子,没有规矩,一个人就什么都做得出来;若是没了样子,一个人也就失去了立足的根基。《论语》中讲:“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在困境中坚守样子的是君子,胡作非为的是小人。样子,是一个人的尊严和人格。一个人唯有像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敬重、信服。

样子,是一种人品

人们常说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终于人品。人品便是人立于世间的根本,好的人品,是做人的底线,亦是人一生的通行证。

人品好的人,从不会占别人的便宜,只因他们懂得吃亏是福。有德之人往往都有一颗宽厚仁慈的心,都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考虑。聪明人都懂得收敛锋芒,谦虚行事,低调做人,深藏不露,只在紧要的时刻才显露出自己的才能,从而击败对手,获得成功。

人品好的人,连上天都庇护。莫贪便宜,方有福气;宽以待人,才能获得他人的拥戴;为人谦虚,人生道路才能走的更远。行为决定人品,人品决定人生,你所积累的德善,都是你将来的财富,会在无意间带给你惊喜与好运。

康熙曾说:“若心术不正,才有何用。”一个人品败坏的人,才华越高,祸害越深。德行是一个人的基础,一个人若是失德,那就失去了一切。好的人品,是一生的通行证,因此,每个人一定要修炼好人品,守好初心,方能走好人生路。

样子,是一种美丽

居里夫人有一句名言:“17岁时你不漂亮,可以怪罪于母亲没有遗传好的容貌;但是30岁了依然不漂亮,就只能责怪自己,因为在那么漫长的日子里,你没有往生命里注入新的东西”。一个人皮囊再美也砥砺不过时光,唯有精神长相,历经岁月的磨炼而越发蓬勃与丰盈。人之长相,分体貌和心灵。五官之美如花开艳阳,直观;而精神之美似暗香浮动,需依托,靠修养方能呈现。而一个人真正的长相,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钱,更不是学问。而是自带的,不会随着岁月变迁而消失的“精神长相”。

有修养的人,生活途中处处皆是风景。修养更是一种成熟和坚强;一种气质和风度;一种理解和尊重;一种轻松和乐观。有“样子”的人,坚守内心,不为欲望所驱使。有气质的人,即使不再年轻,却仍然魅力十足,美丽万分。

样子,是一种格局

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意思是,你可以烙出大饼,但是你烙出的饼再大,也得受锅的限制!我们所希望的未来,就像这张大饼一样,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锅!这口锅就是“格局”。

穷人的思维是“我能做什么”,富人的思维是“我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能做”是现在的能力,而“我想”首先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目标高了,做事的格局就不同,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同。当我们以崇高的目标指引当下,生命就会变得温暖和充实;当我们站在心灵的至高点,满怀期待地眺望远方,就会发现无限风光在险峰,登高望远众山小,高瞻远瞩气自娇。

格局的样子,关键在于你怎么看自己,你说的每句话,你给人的感觉,你做事的态度,你经历的遭遇,你的每个念头,你的所作所为。因此,我们得更深层地了解自己,从而改变思维方式,调整处事格局。

三、人生当好样

这个好样,就包括自信、自然、自主、自律,是一种当下的人生态度。

人生自信

自信是人生的一道重要命题,是人的一种品格,一种风度、气质,也是一种自我行为艺术,人生的一道风景。相信自己,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准确地把握、驾驭自己,是一个人珍爱生命、珍爱生活的基本条件。

用自信充实人生,支撑人生,头脑才能清晰,视野才能广阔,胸怀才能坦荡,前进的道路上就会充满无限光明和希望。自信心产生于自己,人生之苦恼,大都来自于自己;往往不是别人强加于你,而且你自己折磨自己。增强自信心,关键在于拆除心灵的障碍,卸掉心灵的包袱,去掉胆小怕事、唯唯诺诺、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惧怕风险,什么都不敢干、什么都不想干的卑怯心理。

当然,自信不是自以为是,把自己看成是一朵花,把别人看成是豆腐渣,高高在上,傲气十足;也不是刚愎自用,唯我独尊,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不是固执己见,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也不是放纵自己,为所欲为;也不是胡干蛮干,没有科学态度。

自信是一种理智,是一种自我陶冶的人生修养,是一种人生的干练与成熟。自信是建立在自己的魄力、魅力、能力基础之上的。人生自信,口说好话,心存好念,身行好事,脚走好路,就能心康体健、快乐幸福。让我们用“自信”点燃生命的火焰,闪亮生活的美好,谱写事业的辉煌,留下人生闪光的篇章。

心灵自然

作家贾平凹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活得有趣,才是生命的正能量。人活一辈子,不过是“开心”二字,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生活不容易,对活得有趣的人来说,生活是不断破墙而出的过程;对无趣的人来说,生活是在为自己筑起一道一道的围墙。活得有趣,与知识多少无关,与挣钱多少无关,只与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关。活着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献媚世界,而是为了取悦自己,自得其乐,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肃然起敬。在一去不回头的光阴里,枯荣过处皆成梦,得失两忘便是“禅”,也许真的是,背起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归宿。

人生一世,永远没有如果,常常只有后果和结果。而要这种“果”的成功和精彩,往往取决于做人时胸怀的大度,做事时心思的深度,生活时日常的适度,以及拓宽自身眼界的宽度。人生时时处处都在这些“度”中行进、成长,从而使“度”成为检验做人优劣的尺子,衡量做事好坏的标杆,定位生活高低的准则,也使守“度”成为人生的大智慧。因此,有“度”方能修炼宽广胸怀,成就厚实人生。

人生好样必须增加生命的长度,做人贵在大度,做事好在深度,视野妙在宽度,生活巧在适度,生命乐在长度。活得有趣,取悦自己,遇事达观,才是人最和谐、最完美的状态,也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学习自主

网上曾流传这样一段话:“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事艰辛,业艰辛,事业多艰辛;爱难得,恨难得,爱恨都难得;学艰难,习艰难,学习亦艰难……”可见,学习是件很艰难的事。曾有一位年轻读者,在给作家杨绛的来信中,抱怨社会浮躁,人心难测。杨绛看完后,回信说道:“你过得不好,只是因为想得太多,读书太少。”有一位学者说:“当你感到迷茫时,最好马上去做一件百分百投入的事情,而这件事情最好是读书。”

读书是快乐幸福的。一粒粒汉字,不施粉黛,不染铅华,素净,内敛,如古典女子手持的花朵,从线装的册页中,被拈起、撒下,纷纷扬扬,长成了唐诗,长成了宋词,长成阳光下的豪情万丈和轻吟浅唱。日子,因为有你而饱满;人生,因为有你而充盈;生活,因为有你而快乐;余生,因为有你而幸福。有人曾说,“读书可以怡情,可以傅彩,可以长才。”

因此,以书为伴,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长知识,明事理,修品性,脱俗气。人生就会优雅地点燃自己身后的灯盏,也能照亮旁人一段来时路。

行为自律

人生最可怕的事情,是一边生活一边懊悔。早上起不来,迟到了才对前一晚的熬夜后悔不已;三餐不按时,生病了才明白健康的重要性;平时不努力,机会来临时才发现自己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总是在事情发生后才懊恼之前浪费的时间,这样的生活永远不会变好。世上没有后悔药,与其陷入追悔莫及的境地,不如从当下开始,学会自律,不要让生活为难你。

一个人自律的程度,能够决定其人生的高度。当身边人沉迷于无效社交时,你在坚持运动锻炼;当身边人在熬夜玩手机时,你在挑灯夜读。自我约束从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灵魂更加充实。或许,一时之间看不到你与他人的区别,但日子久了,自律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来。

“样子”,是自律,是修行,是在自己心中留一把尺子,不断衡量和约束自己。克制自身欲望,改掉自身弱点,不断完善自己,这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尊重。思想家卢梭曾说:“人生而自由,却无不在枷锁之中”。内心有禁忌,人生方自由。古人说:“能克己,方能成己。”一个人只有学会克制自己,守住规矩,守住底线,才能最终成就自己。

生活自强

人活于世,不能祈求事事顺心、路路皆平。孔子曾与弟子谈及这世间的制胜之勇,他说:“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为圣人之勇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能够战无不胜取决于他的内心,而内心的强大则源于他在深知天命的奥义后,能养成愿待时运的耐性,并最终去修得心静如水的淡然。

古人总把成败归结于三点:天时、地利、人和,而天时往往居于首位。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往往是一个心存远方的人。他之所以能够耐得住一时的沉寂,主要是他深信某个恰到好处的时机总会给予他一个璀璨的前景。内心强大的根源在于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当然也离不开卧薪尝胆、以待时运的耐性。

同学们,我们相伴三年,缘牵一生。明天,你们就将走出老师的视线,但你永远也走不出老师的心田!明天,你就将脱掉母校的校服,但你永远也脱不掉母校的牵挂!祝福同学们:在新的起点上让自己的人生有样、像样、好样!

谢谢大家!

常德市二中2022届高三班主任 周香华

曾老师谈高考(常德市二中周香华老师寄语高三学生)(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