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为什么在玉鼎道人手中(周敦颐与太极图说)

来源:【华声在线】朱惠芳,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太极图为什么在玉鼎道人手中?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太极图为什么在玉鼎道人手中(周敦颐与太极图说)

太极图为什么在玉鼎道人手中

来源:【华声在线】

朱惠芳

从孔子开始的儒学,其中心是探求一种合理的人类生活,具体表现在以仁为中心的伦理价值追求,以礼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秩序追求。然而,对人的终极目标、终极价值的终极关怀的探索则比较弱。到汉代儒学由过去的一般学派学说一跃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曾有它发展的辉煌时期。但政治的魔力蚕食着它的学术灵魂,极大地挤压了它的学术空间,儒学失去了它的学术品性,特别是作为人学和深蕴人伦之理的儒学失去了它昔日的魅力。及至魏晋隋唐时期,作为外来文化的佛学经其特有的一套思辨哲学风靡于中国思想界,向传统的儒家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佛教抨击儒家文化的哲学基础即宇宙论和人生论过于浅薄。曾经盛极一时的儒学,既受玄学的挤压,又受到佛道的冲击,加上北宋初期政治腐败带来了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失落,儒学进入了它历史上最低谷的时期。

周敦颐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其所处的北宋赵氏王朝虽统一了中原,结束了长期混乱和战争的局面,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但随着外来文化冲击,正统的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每况日下,加之政治腐败,道德沦落,使得胸怀大志的周敦颐非常焦虑,促成了他为振兴传统儒学,寻求正道治国文化之研究。

周敦颐对儒释道学颇有研究,并喜结交有学识之人,常常与高僧、道人游观山水,吟诗作赋。他尤其与陈景元酬唱来往,对道家朴素的哲学思想感受甚多。汝城距禅宗祖庭,即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仅百里之遥,又有名家引佛入汝,佛家禅宗的心性命理之说广为流传,对周敦颐也有较深的影响。所以,周敦颐对儒教、佛教、道教之精华感悟较深。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审视,面对当时宋朝出现的道德危机,引道援佛入儒的思辨日渐形成。在与道家的交往当中,他被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所感染,深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因而在为政之余,常留连往返于山水美景之间。但是,周敦颐对山水的陶醉,并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在景观物象中去领悟大道,探求生命的本源。他任桂阳(今汝城)县令时,常游城郊朱家湾(今予乐湾),登高俯瞰,见此四周环山,古耒水(今浙水河)呈S形南北贯流,两个村庄恰处阴阳鱼眼,山水互动,自然和谐,苍穹下呈一幅天然太极图,天地人融为一体,蕃然而悟,正与其思想理念相通,经思衬琢磨,遂创《太极图》,著《太极图说》,并在予乐湾授予程颢、程颐兄弟。程颢闻道而悦,触景生情,欣然咏作《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故古《桂阳县志》记载:“吾桂于郴为属县,踞上游之岭,自濂溪周子弦歌斯土,开阐理蕴,提倡宗风。洛阳程子折节来学,遂为大儒过化之区。”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以儒家学说为核心,把儒、道两家的自然观念结合起来,借鉴佛家禅宗的心性命理学说,对中国文化的有机宇宙论和道德缘起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且引向哲学本体论的探讨。其首开道学之路,成为了宋明理学的奠基之作。

北宋时期,并未产生普遍意义的总体“理学”。总体“理学”的产生,是后人的概括。一般地说,人们大都以北宋“五子”的学术创造活动为标志,判断理学产生于北宋。在南宋初,胡宏总结北宋学术,将二程与周敦颐、邵雍和张载的学说整合为一体,统称“道学”。道统之传,始自尧、舜、禹,传至孔子,中经孔门弟子颜、曾、思、孟发扬光大,孟子后遂失其传。然而,“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宋元学案》卷十一,《濂溪学案上》)。”因二程师从周敦颐,受授《太极图说》,有“吾与点之意”。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对理学有发端之力,更有开启程学之功。后经张栻和朱熹等的进一步阐发,终成为理学史上的定论。人们论及在传道和创建理学时,归功于北宋“五子”,即“舂陵有周子敦颐,洛阳有邵子雍、大程子颢、小程子颐,而秦中有横渠张先生,并以周敦颐为五子之首(南宋胡宏《五峰集》卷三)。”所以胡宏论定周敦颐为“道学宗主”。这一论断渐被后人所认同。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作为学术著作,其创建的以传统儒学为核心的无极太极为背景的宏观道德哲学体系,对儒学的重振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首先,将儒学推向了无以颠覆的高度。周敦颐将“无极”作为最高范畴,使得人们要在“无极”之外另寻求其他本原成为不可能。其由天道及人道,把宇宙本体与道德本体融为一体,将儒学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的高度,从宇宙本体的高度论证了道德的普遍性及绝对性,提升了儒家人伦道德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其次 ,开辟了儒学的性道之学。人性问题是以研究人自身本质的为核心,是人生哲学和伦理道德哲学的理论基础。唐以前的经疏儒学,只解释先圣遗言,忽弃了对宇宙、人生及社会问题的哲学关注,因而敌不过佛教思想的影响。《太极图说》所提出的“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的观点,是对先秦儒家以道德属性定义人的发展的一种提升。其提出的“五性感动而善恶分”,指的是人因客观事物的感动而区分善恶,并非指“性”的善恶。其主张的主静立人极,提出了对理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主静”修养论。因而历史上评论说“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宋元学案》卷十一)。”其建构的“性道微言”思想,不但对理学的开山,而且对中国文化特有的以人问题为核心,以道德伦理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哲学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开启作用。第三,构建了理学的基本框架。其提出了理学形成和发展所必须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范畴,而且确立了建构理学的客观逻辑进路和主观逻辑进路,因而构成了理学大厦的基石与骨架,同时也内在逻辑地包含了程颢、程颐、张载、朱熹、胡宏、陆九渊、王守仁等理学后辈的理本论、气本论、性本论、心本论、无极本论、太极本论等一系列理学进路。总而言之,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外接释老,内述孔孟,将传统文化中的天人之际等问题进一步深化和思辩化,将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起点——宋明理学,因而学术界称理学为“新儒学”。其打破了理学家所谓孔孟而后道统中断的千年幽暗,使儒家的圣学再度昌盛起来,重放光明。故历史上对周敦颐的定论是“上承孔孟,下启程朱”,这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长河中,承前启后、掀波起澜,实功不可抹。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属于中国自然科学和人文哲学史上的重大命题。如无极、太极等宇宙本体论的范畴和模式;宇宙万物孳生发展的动静观;万物化生的物种起源学说;人为万物灵秀的论断;五性感动而善恶分的人类道德起源学说;中正仁义的人生论;主静的方法论;天人合一的道德学说等等,为北宋中期及以后的理学发展,启开了最基本的性命义理的路向、资源和话题。因此,胡宏称赞周敦颐有“发端示人”之功。再加之对二程有点拔指导之为,而理学主要是以程学性理为基础的学说、学派逐步概括生成的。所以,周敦颐不但是道学的创始人,而且是理学的开山鼻祖。后代理学家对周敦颐推崇备至,胡宏尊之为“宋五子之首”,张栻尊之为“道学宗主”。朱熹誉之为“先觉”、“宋儒之首”。南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10)追谥周敦颐的理学鼻祖地位,赐谥曰“元公”。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加封周敦颐为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庭。元仁宗延祐六年(1320)底追封周敦颐为道国公。明代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以周敦颐之父谏议大夫周辅成从祀于孔庙启圣祠。

(作者系汝城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参考文献:

(1)黄宗羲,全祖望,濂溪学案【M】//宋元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2)王晓天《周敦颐与汝城》,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

(3)陈谷嘉,《宋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

(4)向世陵,《理气性心之间》,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5)欧阳海波,《理学思想与人文汝城》,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

(一审:卢小伟 二审:余画 三审:蒋玉青)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