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高校最新通知(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解析)

解析“新高考综合评价”的几个重要问题◎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综合评价招生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在新形势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是为解决一考定终身弊端的科学评价机制;而综合评价招生是今后多元录取的高校主流招生模式,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的内容不见得是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关注的参考依据。

◎综合评价招生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进入名校

2019年高考上海交通大学给江苏的裸考名额是27人,上海交大全国自主招生计划是180人,而上海交大对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计划是310人。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综合评价招生对尖优学生冲刺名校的重要性,实际上名校综合评价招生比单纯通过五大学科竞赛省一以上的自主招生或拔尖计划要求大大降低,让更多考试高分及综合素质强的学生获得进入名校的机会。

◎综合评价招生的初衷是公平,适合所有学生

新高考综合评价让所有学生获得公平的机会,如果以学校年级排名作为申请报名条件之一,不同层次学校间的差距其实很小;但是实际参加综合评价招生的很多学生是通过高校认可的省市级三好生、优秀团干部等身份、高校认可的学科竞赛及科创竞赛奖项、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高等级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及成果等资质获得高校综合评价初审资格。

◎竞赛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其实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

我们在全国性学科竞赛和科创竞赛赛事服务和组织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多年负责的全国性竞赛操作情况来看,要让学校更多的学生在全国性竞赛中获奖并非难事。

◎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是高校自招综评普遍认可的创新潜质证明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选拔人才的要求类似于自主招生,除成绩外最关注的依然是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而创新潜质除科创竞赛奖项和国内外顶级的科创发明实践活动及成果外,现在只有双一流高校举办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及冬夏令营优秀学员证明普遍被高校认可,2019年同济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明确在简章中将“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作为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的报名条件,而高中学校和社会机构举办的研究性学习由于真假性难辨及含金量不高,均无法作为高校认可的创新潜质证明。研究性学习在高校综合评价招生中作为创新潜质和学术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证明,上海市教委专门牵头成立了“上海市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真伪性认证平台”,结果一键导入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直接作为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参考依据,据了解江苏省教育厅已经在做相关准备。

◎高校研学和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完全是两码事

高中学校和生涯规划机构组织在高校的研学活动其实是原来游学的升级版,本质上只是一般

性社会实践活动,证明单位是高中学校、社会机构或旅行社,不能作为高校招生关注的创新潜质证明;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是在国务院相关文件政策支持下,利用高校专家教授及国家级实验室的优质资源,双高合作选拔优秀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证明单位是高校相关院系或部门,优秀学员可以得到优秀学员证明,特别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得到高校知名教授在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中的实名推荐,部分高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还可以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专利或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由于含金量高普遍被高校认可,成为高校招生中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科研实践能力及创新成果的证明。

◎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是含金量最高的创新潜质和科研实践能力证明

近年教育部一直在严格规范高校招生行为,并对全国性竞赛实行严格的白名单准入制,是希望从源头上为新高考综合评价的全面实施扫清障碍。换句话来说高校选拔人才的参考依据今后基本以体制内提供的证明为主:

1、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和平时成绩;

2、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批准的学科竞赛和科创竞赛提供学生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证明;

3、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的创新潜质培养研究性学习课程及冬夏令营活动证明学生的创新潜质及学术科研实践能力。

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是在国务院相关文件政策支持下,利用高校专家教授及国家级实验室的优质资源,高校和高中进行双高合作选拔优秀学生联合培养,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和学术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主办单位是高校相关院系或部门(请注意与高中学校和社会机构组织的高校研学有本质区别),2019年同济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明确在简章中将“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作为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的报名条件,根据目前的趋势“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将成为所有高校自招综评简章中提到的创新潜质、科学实践活动及创新成果的有力证据和重要参考。

双一流高校最新通知(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解析)(1)

随着江苏省新高考综合评价的全面启动,研究性学习成为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高一和高二年级必填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双一流高校举办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及成果因为含金量高,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作为创新潜质、科学实践和创新成果证明材料,2019年部分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更是将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作为报名条件之一。

双一流高校最新通知(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解析)(2)

目前举办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体主要为三种:高中学校、高校和科研机构。但是根据目前江苏绝大多数高中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来看,由于缺少专业的实验器材设备和专家指导,往往流于表面形式,记入档案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得到高校的认可就非常困难,相比之下由双一流高校举办的以创新潜质培养和创新实践为目标的研究性学习冬夏令营活动,由于高校资源稀缺名额少,一般面向全国选拔优秀学生,同时符合教育部等六部委颁发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文件要求,已经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综合评价和自主招生的认可,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证明。

双一流高校最新通知(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解析)(3)

由于研究性学习在新高考综合评价中越来越重要,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弄虚作假也非常多,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海作为第一批新高考试点省市,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由上海市教委牵头,成立了上海市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真实性认证平台,将认证结果一键式导入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直接成为高校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的参考依据,不难理解2019年高考上海的两所高校同济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明确将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作为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报名条件,据悉江苏省教育厅相关部门也在研究这套系统有望引入,在此背景下高校将普遍认可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及成果作为创新潜质和实践能力证明

江苏新高考综合评价实施细则发布以后,很多高中学校、对综合评价和自主招生感兴趣的学生及家长意识到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对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和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的重要性,申请参加的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期在江苏顶尖双一流高校举办的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研究性学习活动更是得到高中学校、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全省各地报名申请的学生越来越多,也引起高校相关部门的重视。

双一流高校最新通知(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解析)(4)

双一流高校举办研究性学习活动,原则上面向全国优秀高中生或各高校优秀生源基地学生,名额有限,一般都有选拔过程,活动则安排在寒暑假、五一和国庆等假期中进行。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要求,研究性学习是高一年级下学期和高二年级上学期必填内容,而部分高中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还没有正常开展,今年元旦和寒假必然是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需求的爆发期,需求非常大,但高校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供给量很小,这将是长期存在的客观矛盾,所以希望学生和家长引起高度重视,提前积极报名申请。

其实不同高校对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也有所区别,根据高校人才培养选拔的要求,部分高校将提供基础型的研究性学习入门导学课程、能力提升拓展进阶课程和寒暑假课程,今后将同时提供适合文理科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并提供从高一到高二年级及学科特长及创新潜质培养为一体的信息学编程、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虚拟现实研究性学习课程,并提供全国性竞赛的课程指导,欢迎大家关注。

双一流高校最新通知(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解析)(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