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的艺术价值)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大型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首演剧照。
南梁,西北高原上矗立的红色地标。20世纪30年代初,在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胜利创建。1935年2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为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在党的历史上有着起承转合的特殊地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表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革命历史、甘肃省原创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日前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演。现场,既有激动人心、鼓掌喝彩的场面,也有感人至深、潸然泪下的时刻。
作为主题鲜明的革命历史题材音乐作品,如何在彰显革命文化内涵的同时激发当代听众的情感共鸣,是创作者首要解决的问题。作曲家张千一和词作家屈塬通过艺术化表达,生动呈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革命历史。
在由8个篇章组成的《南梁颂》中,作曲家张千一发挥其在民族民间音乐领域的深厚功力,从西北民间音乐宝库中“博观约取”,选取了《高楼万丈平地起》《边区十唱》《绣金匾》《东方红》《五更月》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一方面运用作曲技术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在带来全新的听觉审美体验的同时,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达成共情;另一方面,创造性地提取经典民歌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服务于作品整体的艺术构思。作为全曲的重点段落,《窑洞抒怀》一曲的尾声处,民族女高音歌唱家以饱满的激情咏唱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唱词,《高楼万丈平地起》的旋律由合唱在高音区突然插入,新时代中国繁荣强盛的意象跃然眼前。第七章《嗬儿嗨》中,创作者提取了原民歌当中独具特色的词,表达勤劳的人民万众一心奔小康的喜悦之情。
词作家屈塬与作曲家张千一有着几十年合作经历,这种信任和默契是《南梁颂》创作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基础。初听起来,这部交响合唱的歌词质朴、写实。“黄土”“高原”“窑洞”“油灯”“沟坎”等有着西北文化特色的符号,与陇东地方音乐风格非常契合。但细细品味,从“推开岁月的窗棂”“拨亮信念的油灯”“信仰之船驶上了高原”等表述中,我们又能感到澎湃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在唱词写作上,屈塬的分寸把握得当。比如,第二章《信仰之船》中的“每一步都延伸二万五千里”,第六章《高原记忆》中的“江山如此多娇,风展红旗如画,绿水青山是后来者最好的回答”,第七章《嗬儿嗨》中“初心不曾改,万众一心奔小康”以及“新长征的大军开过来”,都表达了“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的现实追求。特别是“红旗漫卷西风”“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等语言的贯穿运用,增加了作品艺术表现层次。
如果说,词曲作家在细节上的匠心独运,赋予了作品温度,那么对交响合唱这一体裁叙事功能的开掘,则让《南梁颂》的艺术高度、人文厚度得以彰显。在全曲8个篇章的谋篇布局上,张千一借鉴了《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经典作品的成功经验,充分兼顾“对比与统一”。在表演上,美声花腔女高音、民族女高音、男中音的独唱与合唱,以及混声合唱、男声合唱等形式交替呈现。全篇收尾的第八章《南梁颂》中,《高楼万丈平地起》的主题第三次出现,配合唱词中对革命奋斗的赞颂和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将全曲推向高潮。
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的创作者在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开掘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追求下,为革命历史题材音乐艺术创作奉献了一部力作。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4日 20 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