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底层逻辑(底层逻辑何为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这词是最近才火起来的,很多人对这个词似懂非懂,好像说的是逻辑,但又多了底层这一定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底层逻辑,看看它与方法论有什么本质区别?,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五种底层逻辑?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五种底层逻辑(底层逻辑何为底层逻辑)

五种底层逻辑

何为底层逻辑,它与方法论有什么区别?

底层逻辑这词是最近才火起来的,很多人对这个词似懂非懂,好像说的是逻辑,但又多了底层这一定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底层逻辑,看看它与方法论有什么本质区别?

什么是底层逻辑

先看看下面这几句话,他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揭露着底层逻辑的重要性,只是大家的叫法不统一而已。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指出了道是万物的起源。

《孙子兵法》讲:“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是舍本逐末。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梦,应作如是观。意思是不要被方法束缚,要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巴菲特说:要想彻底了解这个世界很简单:先把本领域的事情研究透,挖出其中的底层逻辑,只要你能做到这一步,就很容易搞定其它领域的事

刘润在《底层逻辑》书中解释:找到不同中间的相同之处,找到变化背后没变的东西,这才是底层逻辑

豆豆在《遥远救世主》中提到: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万变不离其宗,万变是术,宗就是道。术是多变的,道是不变的。

电影《教父》里有句台词:“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底层逻辑说白了是“道”演绎出来的新词汇,它就是道,也就是事物的本质,原理,规律。而方法,技巧,技术,就叫术,也是最近流行的方法论。

现在底层逻辑更多指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能力或思维方法,也就是从事物底层,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一种思维方法。底层逻辑越坚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简单来说,底层逻辑就是告诉你这事情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方法论就是告诉你具体怎么做。

现在人的问题是太浮躁了,都只想学习各种技巧,寻求成功的捷径,却不探求背后的原理,于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掌握底层逻辑的意义

现在时代在复利效应的作用下,变化很快,可谓日新月异,很多人都难以适应。我们需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根上去解决问题,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最终不能有效解决掉问题。

就好比,在学校中,我们数学里学的各种公式或物理学中的各种定律,这些都是底层逻辑。如果你不能完全掌握这些原理,而一味地去刷题,都是徒劳无益的,而题库是海量的,你根本也刷不完的。

再比如,现在外面流行的各种成功学,说白了讲的都是方法论,别人告诉你的方法,你直接拿来用,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因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也没有适用于每个人的方法。每个人的条件/资源/环境不一样,方法当然也是不一样的。你只能从悟道开始,然后去寻找使用自己的方法,而不是企图从别人那里得到方法。

所以,只有掌握了这些底层逻辑,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拨开纷乱复杂的概念,直击本质和要害。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如何才能找到底层逻辑呢

现在底层逻辑讲的是探索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无法一下子就可以探索到。

这需要一种洞察力,洞察力就是洞察事物背后因果关系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是由认知决定的。

所以,所有事情到了最后,最终发现认知是道绕不过去的坎。具体如何提高认知,请参考认知那篇文章。

那么除了提高认知,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一、不断拷问为什么

不断去拷问为什么,寻找事物的本质。

这是一个折中的办法,虽然「为什么」追问出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事物的本质,但是它会一步步接近事物的本质。

但是,最重要的不是底层逻辑这个原理,而是这种思维方式——不断把思考推向源头,推向更本质的思维方式。

案例分析:

豆豆的小说中有这么一个场景:

老九开了一家面馆,特色是祖传手擀面,但是一直做不大,他向男主请教如何做大市场,于是他和男主讨论了这么一个问题:

老九说:我就认为手揩面要比机器做得面好吃,因为手工面传统、地道、有那‬个味道。

男主答说:那我给你擀一波,或者你上街随便找个阿猫阿狗擀,你看看好吃不。

老九马上回男主说:你这不是抬杠嘛!

男主说:我这不是抬杠,你不能说我的手就不是手,面条好不好吃,不在于是手做的还是机器做的,而是面的软硬度,面皮的厚薄宽窄,面的结构,是给面团做工的方式决定的。只要你满足了 “好吃的面” 所需要的那些个条件,无论是机器还是手工,它都能出一样的结果。

而具备“好吃的面”那个条件,对厨师素质要求和依赖性就特别高,这个条件就决定了你的规模肯定大不了,而且人工会受到情绪、状态等因素干扰“好吃的面”那些条件。

但是机器永远不会有情绪,只要调整到那个参数,不需要厨师,一切自动化,100台机器,1000台机器,大规模的量产,要多少就有多少,你可以开遍美国,全世界,走到那,它都是一个味道。

看到这里,你什么感觉?你觉得是手工面好吃,还是机器做的面好吃?

看到男主说的这个模式,你是不是有些熟悉?

你有没有想到肯德基,麦当劳,他们把店的规模开到全世界,他们需要技艺高超的厨师吗?

二、借用一些先进工具

比如,黄金圈法则,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还能是什么这种结构去剖析问题,一般都会比较深刻,也会无限接近事物的本质。

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去纠结到底什么是底层逻辑,而是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养成一种探索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

这个思维方式就是「不断去拷问事物的本质,把一个复杂的事物不断简化,去找到这些复杂事物背后的根」。

《道德经》里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意思是:上等人听到道了,马上去践行;中等人听到道了,思考一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下等人听到道了,哈哈大笑。不能让下等人哈哈大笑的“道”都不是真正的“道”。

码字不易,你有什么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实践即是修行,分享即是行善,欢迎点赞关注评论转发,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