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凯里芦笙直播(在芦笙伴舞中看蜡花染袖)

(通讯员 杨敏)苗族拥有本民族的光辉历史和古老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歌舞、绣织等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苗族人民在民间工艺美术方面也颇有造诣。7月22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花田半亩社会实践队有幸在贵州省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开展了第一天的调研活动。

新仁乡是黔西唯一一个以苗族为主体的乡,而其中的化屋村又是“百里乌江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在2007年5月,“化屋苗族文化空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化屋村的蜡染刺绣服饰、多声部民歌、芦笙舞都体现了苗族的文化内涵。

春节期间凯里芦笙直播(在芦笙伴舞中看蜡花染袖)(1)

苗族刺绣 通讯员 程敏菲 摄

22日下午,调研组的成员们顶着炎热的太阳,沿着崎岖盘旋的山路走访当地村民,更深入地了解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步行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后到达了学生杨照熙的家,照熙的妈妈杨阿姨热情地向队员分享了很多苗族的民风民俗,告诉队员苗族刺绣也用在了他们的特色服饰上,在各种颜色的裙子和衣襟上绣上风格优雅、充满民族气息的花纹图案。在一段有趣生动的浅谈后,杨阿姨拿出了自己才刚刚完成的一整套苗族衣裙给队员们观赏,还耐心教队员们如何正确穿好苗服,这一特殊体验使调研队员们受益匪浅。对于这一传统文化的继承,杨阿姨表示:在大型节日和礼宾时都还是会穿上苗族服饰出席活动的,也在继续传承给后代,教他们也掌握刺绣。

春节期间凯里芦笙直播(在芦笙伴舞中看蜡花染袖)(2)

队员在试穿苗族特色服饰 通讯员 阮颖 摄

随后,队员们还去参观了当地少有的苗族建筑,69岁的杨奶奶自豪地向队员们介绍了有着120年历史的苗家古屋,告诉队员这古屋是前辈传下来的,拥有冬暖夏凉的神奇效果。在和杨奶奶的交谈中,队员们进一步加强了对苗族特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了解和继承中华名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也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在这次充满意义的调研过程中,让我们对苗族文化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为接下来的调研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